《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


《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

文/闲愁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玫瑰书香”女职工读书活动,获赠一本《故宫国宝》,作者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当代著名宫廷历史专家、有故宫“活字典”之称的作家向斯。这本书集合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里面包含了300多幅珍贵的图片,讲述故宫几百年来的传奇命运,详细介绍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故宫几次南迁的艰苦过程,其中穿插了对部分国宝的鉴赏,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因家中收藏了一套《三希堂法贴》,故对书中详细介绍的“三希”国宝特别感兴趣,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

三希堂,虽然称为“堂”,其实是一个只有八平方米小房间,还被分为里间外间,位于养心殿前南窗的最西面。幸好书里配有图片,否则都不能想象这么小的空间是如何布置成皇帝读书的地方。为何“三希”?历来有几种解释:第一解:“人希士、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第二解:希同稀,三稀,就是三件稀世国宝,包括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xún 的《伯bó远帖》。第三解:乾隆皇帝儿时的老师蔡世远崇尚二人的学问,一是北宋范仲淹(字希文),二是南宋真德秀(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字希元)因此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二希堂”。乾隆一生有三位恩师,分别是朱轼shì 、蔡世远以及福敏,并说“于轼得学之体,于世远得学之用,于福敏得学之基”乾隆崇尚自己的老师,因此加上一希,特建书房,赐名“三希堂”。


《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

乾隆痴爱三件国宝,时常展玩、鉴赏,爱不释手,并亲自撰写《三希堂记》,他在文中说到: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人有尽心知性之责,则人人有希圣希天之道。意思是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自己的本性。觉悟到自己的本性,也就懂得了天命。人人都有尽到善心、觉悟本性的责任,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之人、知天之人。

希贤希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是理想的人格追求。孔子就曾经把人格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阶段:庸人、士、君子、贤人、圣人。孟子也把人格分为六类: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神人。所谓希贤希圣,就是从低层次的普通人经过不断地修炼,一级级地上升到更高层次,直到圣人的理想境界。在一般人眼里,这是很难达到的一个境界,但古人认为,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静修”,充分发挥内在的先天善性,就没有什么境界是达不到的。

且不论这条成圣之路的艰难性,单说用士、贤、圣、天这四级境界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未尝不可:首先成为有知识的读书之人,然后成为有道德的贤德之人,进而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之人,最后成为通晓天、地、人的知天之人。我想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现实社会,引导天下读书人树立这样的理想目标,这对培养高尚的个人修养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王羲之   孟子   活字典   乾隆   故宫   贤人   善心   南宋   圣贤   国宝   圣人   本性   人格   境界   理想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