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人民群众以诗的主人地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从人类有了语言,便有了诗歌。其实,原始阶段的诗歌,大部分都产生于劳动和男女情爱。所以说,诗歌从它一产生,它便属于人民群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成了一些贵族家庭的专利,而诗歌又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于是一些穷苦劳动大众由于缺乏文化教育,便似乎无缘于诗歌创作了,而实际上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何尝没有诗歌创作呢?在中国漫长的诗歌发展的进程中,都离不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实际上,即使古代文人所创造的诗,也大部分都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如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歌破》等诗。毛主席在长征途中也写了不少的诗篇,这些诗篇也都反映了红军战士的长征生活……所以说,诗歌从来都与社会生活、与人民群众是密不可分的。过去的诗,大多都是一些旧体诗,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在出现了一些现代诗。一些所谓的现代诗人,使用一些很玄乎的东西来糊弄大众,叫人难以捉摸,甚至连贾浅浅那样的屎尿诗,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了。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他们就用你们不懂诗来糊弄你。在网上,我就看到一位“高士”把诗刊主编李少君的一首诗《傍晚》,吹得天花乱坠。《傍晚》这首诗讲的,不过是儿子傍晚去叫在林子里散步的父親回家吃饭的事,诗中不过写了黑暗像墨汁浸透着宣纸一样,儿子叫一声黑暗就像被推开一点、推远一点,叫声停止黑暗又聚拢回来了,父亲回应一声,就似乎又亮了一道光。这位先生竟把这样一首平平常常的诗说成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这岂不是盲目吹捧吗?说穿了,不过是因为李少君是诗刊主编罢了。所以说,目前的诗坛已被少数诗霸霸占了,广大劳动人民已经被排斥在诗歌创作之外了。也就是说,现在的诗坛病了,病得还不轻。横行的诗都是病诗,它严重地脱离社会生话;横行的诗人是病诗人,追求离奇、玄乎,没有实际内容。所以说我呼吁,今天应该把诗的主人地位还给广大人民群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新文化运动   旧体诗   玄乎   诗刊   诗坛   大众   诗篇   文化教育   中国   傍晚   诗人   诗歌   主人   地位   黑暗   儿子   诗歌创作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