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薛宝琴怀古诗之四《淮阴怀古》里的人物韩信,我们已经讨论了两个篇幅了。

不得不说,《红楼梦》当中的这首怀古诗里,用精炼的语言大致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其中既有他的低谷时期,也有他的“高光时刻”,同时还记述了韩信知恩图报的性格。

而在上一篇文章里:韩信有一统天下的才华,为何要忠于刘邦?我主要写了韩信所受的屈辱基本散尽,他人生的聚光灯时刻就要来临了。

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1 壮士战无不胜

在刘邦兵败彭城以后,“还定三秦”时被收服的诸侯王开始动起了别的心思,想要背叛汉王而跟楚国联手再战。

魏王豹假装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在回到封地以后,他就立刻封锁了河关,切断了汉军的退路,准备联合楚国一起攻打汉军。

刘邦派人劝说不成,就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再次率兵攻打魏国。魏王豹认为韩信一定会率兵攻打河关,于是在这里设立了重兵。韩信也很“配合”,表面上故意在河边陈列船只,假装要过河。而暗地里,韩信的伏兵悄悄地乘坐着木桶和木盆渡河,突袭了魏国的都城安邑。

奇兵突现,魏王豹大惊,赶忙领兵应战,在一片手忙脚乱之中,韩信大获全胜,平定了魏国。

随后,韩信又提出了对楚国全面实施战略包围,“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立刻给韩信增加兵马,以便开辟北方战场。这次北上,韩信活捉了代国丞相夏说,攻破了代国,还用俘获来的精兵强将给在荥阳对抗楚军的刘邦做了兵力补充,一举两得。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有了一个印象:韩信善用奇兵。

没错,他总是能够出其不意。

而跟赵国之间的战争,更加令人出乎意料。

论起赵国的兵力来,绝不能小看。在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从太行山行进准备进攻时,赵王特意分派了二十万大军在前方等候迎战。韩信和张耳的必经之路井陉口可以说是一道“天险”——车马在这里不能够并排行驶,只能排队挨个通过;骑兵也不能够大量从这里穿行。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就提出:汉军在通过这一段路时,行军要拖延数百里地,粮草肯定会被落在后面。如果赵军从小路先斩断汉军的辎重和粮草切断后路,前方又布置了精兵强将,那么汉军被夹在中间一定会被打败。

很可惜,李左车的建议没有被采纳。韩信得到线报坐实了这个消息以后,很高兴。既然对方不用“奇兵”,那就该韩信出手了。

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他先指派两千轻骑兵每人携带一面红旗走小路,在半山坡隐蔽等待命令。随后派遣了一万兵马作为先头部队在河边摆开了要打仗的阵势。赵国军队一看,这不是送到手的鸭子吗?汉军此刻正是自断后路的节奏啊!果然,一战打完,韩信和张耳丢旗弃鼓,“狼狈而逃”,退到了河边驻扎好的军营里。

赵军打了“胜仗”哪有不乘胜追击的道理?于是倾巢而出,紧紧追赶。

就在这时,埋伏在半山坡的汉军骑兵悄悄出动,冲进了空无一人的赵军营地,拔掉了赵军的军旗,换成了两千面红色的汉军旗。而冲在前方的赵军到了水上才发现,汉军早已布置好水军在此迎战,赵军在这里可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在赵军撤退准备回营地时,远远看看自己的老窝早被人占了,飘满了汉军的旗帜。这下,赵军的心理防线崩溃了,阵势顷刻间大乱,兵马四散而逃。韩信命令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国军队,还活捉了赵王歇。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背水一战”。

善用计策和兵力的韩信,再次大获全胜。后来的成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都跟韩信有关系。

在后来的战争中,韩信不费一兵一卒劝降了燕国,率领着没有调配到荥阳的赵兵的兵马讨伐齐国。齐国联合楚国项羽的军队也号称有二十万众,而韩信先命人做好大量沙袋阻隔潍河上流,随后带着一半兵力在水上与敌方大战,假装败退。

西楚将领龙且以为韩信“胆小怯懦”,不敢再战,于是立刻率军渡江追击。而此时的韩信不慌不忙,命人将堵塞潍河的沙袋全部挪开,湍急的河水立刻奔涌而下,龙且的大部分兵力就这样被困在河里一时动弹不得。韩信在这一战里,杀了西楚的龙且,俘虏了前来参战的楚兵,平定了齐地。

韩信当年的“胯下之辱”,如果并不是他有意留下一个“怯懦”的名声,来为自己的将来打掩护,那么就是“拼力忍得一时之难堪”,在有了用武之地以后全面施展才智。

小不忍,则乱大谋。我是在韩信的一生当中,看懂了这个成语。


2 壮士垓下决战

如我们前文所说,壮士韩信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真的到来了。

在接连收服了一连串的诸侯国以后,韩信向刘邦上了一道书。他担心齐国会反复无常,再次跟相邻的楚国联手搅乱局势,于是请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进而稳定大局。

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说白了,韩信就是要一个“假齐王”的名头。刘邦心里很不满,认为韩信不来荥阳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反而惦记着想要当王。这时,张良和陈平提醒道:汉军在荥阳的处境不利,这时候不能惹毛了韩信,不如就立他为王,否则万一他拥兵自立就麻烦了。

刘邦这才想明白,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并且即刻征调韩信的兵马去攻打楚军。

不过,西楚将领龙且的战死,让项羽慌了。他赶紧派人去游说韩信,说如果韩信同意背叛汉王刘邦的话,楚国愿意跟韩信联合,让韩信在齐地称王。

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韩信不为所动,发誓说自己至死不会叛汉,拒绝了项羽的提议。后来,齐人蒯通前来劝说韩信,提醒他虽然只是刘邦的手下,可是一路以来百战百胜,足以功高震主了。自古以来,这样的臣子都不会善终。韩信心里动了一动,可是最终不忍心就这样背叛刘邦;同时他也认为自己毕竟功勋卓越,刘邦不至于要立刻拿自己开刀,于是就没有听从蒯通的计策。

这一次犹豫,也许就为韩信后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202年,楚军陷入了饥饿与疲劳交困的处境当中。刘邦抓住机会,约韩信与彭越从河南东北部地区南下,跟自己一起合围楚军。谁知道韩信和彭越没有如期而至,刘邦吃了个哑巴亏,大败而归。

张良献计,请刘邦将淮阳以东的部分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再封彭越为梁王,获得淮阳以北的部分地区作为封地。此后,韩信和彭越率兵辅助刘邦的军队合围楚军,项羽被迫无奈,只能向垓下退兵。

这一年的年底,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率领的各路汉军约有三十万众,在垓下与楚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刘邦任命韩信为汉军统领,其他几路兵马从旁辅助,终于大败楚军。

楚军退入壁垒后仍然坚守,兵疲粮尽。四面楚歌让楚营内军心涣散,士兵们纷纷思乡厌战,韩信趁势攻击,全歼了十万楚国军队。

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西楚霸王项羽逃到乌江时,唱完了这一曲《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随后他浴血突围,最后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将士,强大的楚兵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项羽自觉再无颜面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是这样描写的: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西楚霸王留给我们的,还有一段他和虞姬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也自刎殉情。这悲怆的瞬间,早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同时也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霸王别姬”自此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一部灿烂传奇。

那么,壮士韩信呢?

在大破楚军之后,刘邦收了韩信手里的兵权,接管了韩信麾下的大军,并改封他为楚王。

就从这时候起,不祥的气氛逐渐笼罩了韩信。


3 壮士身死

韩信到了楚国以后,惦记着当年“一饭之恩”的漂母,赏赐了她千金作为回报。

后来,他又找到了侮辱自己的屠户,封他做了中尉,并当众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可是不久以后,就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听到这个消息,刘邦坐不住了。他本来就非常忌惮韩信的军事才能,听到风吹草动,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他假称自己要外出巡视、会见诸侯,而韩信自然也在会见的名单当中。结果,等韩信一出现,就被捆绑起来了。这时的韩信感叹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不懂和领导相处:职场情商低,惹得刘邦猜忌其忠诚度

刘邦抓到韩信回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谋反罪”,改封他为淮阴侯。而韩信也知道了刘邦的手段不一般,从此就经常装病,不参加朝见,也不再跟随刘邦出行。但在刘邦问韩信,以自己和韩信的才能分别能统领多少兵马时,韩信说刘邦只能统领十万人,而自己则是多多益善。刘邦不解,问:你能领那么多兵,为什么还被我挟制住了?韩信说:那是因为陛下您虽不善于统领士卒,但非常善于领导将领的缘故。

此时郁郁寡欢的韩信,还存留着一线希望。

这个希望,在巨鹿郡守陈豨的身上。陈豨领命要去巨鹿上任,临行前来向淮阴侯辞行。韩信对陈豨说,巨鹿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如果将来陈豨借机在该地起兵,韩信在京城给他做内应的话,不愁得不到天下。

陈豨一向十分信赖韩信的雄才大略,对韩信这番临别寄语深信不疑果然在几年后起兵反叛。而在京城里准备袭击吕后和太子的韩信,却被萧何用计骗来,假称陈豨已经被俘,让韩信赶紧前去为刘邦庆功。韩信就这样被骗到了长乐宫,在钟室内被杀掉了。随后,吕后还下令诛杀了韩信的三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就是令人唏嘘的历史。

当年萧何月下追回来的韩信,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这个伯乐最后致命的一击。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怀古绝句·淮阴怀古》

大家应该还记得,《红楼梦》薛宝琴所作的《淮阴怀古》里有一句“三齐位定盖棺时”。当年,刘邦封韩信为“三齐王”,含义是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与此同时,刘邦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看似无上的荣耀与功名,却是在分封齐王之日,就决定了壮士韩信最后的结局。“邀功请赏”的韩信在此时被刘邦忌惮,而齐人蒯通也没能说服刘邦拥兵自重“鼎足而居”。韩信在死前,留下过一句话:“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只是,为时已晚。相传,韩信最后是被麻袋困住,吕后下令让人削尖了许多竹竿,让众多宫女前来乱枪将韩信扎死了。

壮士韩信一生没能活到不惑之年,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用了三个篇幅,一万多字,简述了韩信的一生。而在结束时,却忽然觉得这文字的苍白,没有办法表达出这段历史所透射的悲凉。

也正如品读《红楼梦》,心里感慨万千,却总也写不出比“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更加贴切的文字了。但是,作为后世之中的一员,我依然深深庆幸——历史和文化,留给我们这么多灿烂的瑰宝。

感谢大家的关注与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刘邦   齐人   淮阳   巨鹿   魏国   汉王   荥阳   楚国   淮阴   项羽   红楼梦   汉军   兵马   忠诚度   壮士   兵力   情商   领导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