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联邦法官阿里森·伯劳斯(AllisonD. Burroughs)周二裁定,在反肯定行动组织“争取公平录取的学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向大学提出的诉讼中,坚持哈佛的种族意识入学政策。
“确保哈佛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种族意识的接纳。哈佛大学的录取计划满足了严格审查的要求,这符合宪法的要求。”伯劳斯在决定中写道。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SFFA于2014年对哈佛提起诉讼,称该学院的种族入学政策歧视亚裔美国人。在诉讼过程中,有关哈佛臭名昭著的秘密招生政策的细节浮出水面。
该案于2018年10月开始审理。在该决定交由Burroughs处理之前,哈佛大学和SFFA对学院的招生政策进行了三周的辩论。专家们初步预测她将在夏季发布裁决。
伯劳斯在判决书中写道,哈佛的政策符合最高法院关于可接受的平权行动接纳政策的先例。
她写道:“法院最终认为,哈佛已经承担了证明其录取程序符合费希尔二世最高法院阐明的原则的重担。”
SFFA主席爱德华·布卢姆(Edward Blum)在一份新闻稿中说,他的组织计划将这一裁决上诉至第一巡回上诉法院。
“公平入学的学生对法院维持哈佛的歧视性入学政策感到失望。我们相信,在审判中提交的文件,电子邮件,数据分析和SFFA陈述有力地揭示了哈佛对亚裔美国人申请人的系统歧视。”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大学校长劳伦斯·S·巴科(Lawrence S. Bacow)周二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该大学在录取过程中考虑种族问题“有助于我们实现建立多元化学生群体的目标,从而丰富每个学生的教育。”
他写道:“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每个人都可以为我们的社区提供独特的东西,而今天,我们重申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世界的一切意义。”
他补充说,此案为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反思他们在哈佛的经历。
“我对在本案和审判期间听到他们声音的哈佛学生表示赞赏。他们生动地阐明了学生身体多样性的好处。”他写道。“我还亲眼目睹了许多人的坚定承诺,其中包括所有作证的人,以及以敏锐的才智和技能捍卫和支持大学的人,我为他们的出色工作深表感谢。”

01 犹太人也遭歧视


根据数据,1900 年哈佛新生里犹太人占7%,1915 年占15%,到1925 年高达27.6%,即每4 个哈佛新生里就有1 个犹太人。

时任校长洛厄尔对此深表担心,他在写给校内一位哲学教授的信中提到,犹太新生比例如此之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在校体验,从而“毁掉这所大学”。

洛厄尔开始着手把犹太新生比例限制在15% 以内。《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一书解密了这段历史。

从1926 年开始,哈佛本科招生开始改革,从客观的考试分数向更为主观的标准倾斜,背后隐含的目标就是避免录取太多就读于公立学校、只会勤学苦读的犹太学生。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这种倾向体现在申请材料里,如考生需附上一张大头照,增加面试在录取决定里的权重,给校友的子女加分等具体举措。针对犹太人的录取歧视让校长洛厄尔本人受到质疑,还让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被人诟病,直至近期亚裔学生抗议入学歧视时,又翻出了这段“黑历史”,现在,亚裔则被称为“新犹太人”。

100年前,很多知名大学也是按成绩录取,直到勤奋苦读的犹太人垄断了高分,名牌大学才设计出参考课外活动、领导力、面试等等参考综合能力的录取标准。

这次站出来代表亚裔联盟的Edward Blum律师也是犹太人,他之所以会站出来,也是因为犹太人在这点上跟亚裔的诉求是一致的,他们也是被歧视的一方,所以才愿意站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同情我们亚裔。

02 尊重美国多元化


另外,美国本身是一个多种族组成的国家,考虑亚裔权益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美国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照顾,就跟中国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一样。

的确,亚裔要进哈佛,要在学业上比其他族裔付出多得多的努力。但在众多学术顶级期刊研究也表明,一般学习能力更加出众的学生就更加愿意在学习上投入更多时间。

问题就在于其他族裔很多学术能力不出众的学生并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在学业上,而亚裔因为重视教育,不管孩子是否是读书的料,几乎大多数家长都会积极地“推娃”、“鸡娃”,送课后补习班、兴趣班,希望进藤校等等。

所以,很多大学普遍认为,其他族裔孩子的成绩优秀,是因为孩子的确天资聪颖、热爱学习,是读书的料。而亚裔GPA4.0,SAT满分,招生官却完全无法判断是孩子自己喜欢学习考出来的,还是被补习班补出来的?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而且,来美国发展的亚裔,有很大部分都是通过留学生过来留下发展的,本身父辈们就不是猛龙不过江,已经是走过千军万马独木桥万里挑一的读书高手,与拉美裔大多通过家庭移民不同,亚裔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学业能力自然普遍比其他族裔更加突出,也造成了亚裔在学业上竞争尤其激烈。

虽然我们常说亚裔在职场上受歧视,难以突破天花板,但在美国人的眼中看来,可不是这样的。

首先,亚裔已经在美国属于平均收入最高的族群,比白人还高。

其次,别忘了,印度人也属于亚裔,世界500强企业中30%的CEO是印度人,也有印度裔做到参议员、各大商学院教授、医学院、法学院都很多印度人,你还说亚裔没有突破职场天花板吗?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而拉美裔很多还在做门卫、扫雪、除草、保姆等等蓝领工作,黑人很多还在领救济,他们要从这些阶级跨越到哈佛所要扫除的障碍可是比亚裔要多得多

首先,很多家庭是单亲多孩子,而且父母都得打多份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自然没有时间管孩子,送孩子上课外班、兴趣班等等。

很多孩子哪怕上了哈佛,也还要自己打工赚生活费,适应难度也比亚裔要难得多。

换个角度想,如果哈佛真的被告倒了,会变成怎样?恐怕就变成UC Berkeley了,70%亚裔,大家上UC Berkeley的体验如何呢?

传承君告诉大家真实的体验,UC Berkeley 因为太过于Liberal,在生活上已经造成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的不便利,诸如:男女同厕问题。学业上压力不堪重负,人数太多,热门专业如计算机进去了第三年才能选,要看大一、大二成绩,所以学生很多压力过大,抑郁不少。

另外,学生太多,老师只能上大课,教学质量差,基本靠学生自学。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UC Berkeley已经被UCLA排名超过的原因,甚至爆出在排名数据撒谎的丑闻。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很多加州的家长即使拿到了UC Berkeley 的录取,都不希望子女去,宁愿送去UCLA。

所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次诉讼赢了,你希望哈佛变成下一个UC Berkeley 70%都是亚裔吗?这样的哈佛你还要去读吗?

03 亚裔应该怎么办

诉讼失败,这么明显的歧视,不公平,亚裔难道就要委曲求全吗?

No. 当然不是。

首先,就不要把目光只盯着哈佛等名校。美国名校众多,前30哪怕前50都不比哈普耶斯麻差。而且,众多数据表明,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不是名校毕业的。马云、刘强东、马化腾不都没有进北清复交吗?

美国更是如此,很多议员都是所谓“二本”不知名“野鸡”大学毕业的,因为他们更亲民。


亚裔联盟状告哈佛录取歧视失败,前路漫漫

很多公司里的高管,也有很多是本地公立大学、排名150-200名大学毕业的呢,下面管着一群名校毕业的人,跟中国也没什么差别。

另外,传承君自身真实经历告诉你,就业上,前30也不比前10差。

传承君10年前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金融工程硕士,那时正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找实习、找工作异常困难。

找实习时,我们的项目大概30多个学生,拿到4,5个香港顶级投行的实习。而当时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硕士的同学告诉我,这比他们项目的结果还要好。其他哥大统计、运筹、国际关系等等硕士就更加哀鸿遍野。

如果加上密歇根商学院本科生,那就数量更多了,密歇根商学院是香港众多投行的目标学校,本科大三进去实习可多了,包括进美国纽约投行也不少。

找全职时,传承君拿到的一个中型投行的Offer,面试时面试官就跟我说,我们收到了上百份哥大统计硕士的简历,唯独就看到了你来自密歇根。哥大当然都很好,但密歇根总让我们感觉culture上更fit(用我们大白话讲就是“更接地气儿”)。

所以,美国人眼中可不看这些排名,前30跟前10 没什么区别。而且,进了公司,就都一样,管你是哈佛,还有麻州大学,各凭本事。

04 积极参政议政

要改变局面,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政治,立法,提高社会地位,亘古不变的道理。

而且,所有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持久的斗争。这次亚裔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一次不成功,过几年可以再试,黑人抗争的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印度裔为了改变绿卡排期几乎每年都提法案。

更重要是培养孩子积极参政议政,鼓励孩子多元化的选择,而不是只是工程师、医生、律师3个选项,不是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有华裔人站出来参选,积极支持,而不是还挑三拣四,要名校毕业,要名企工作经验等等。要知道,名校毕业+名企工作的人往往不会参选,也不一定适合参选。因为打工需要的技能,和政治场上需要的技能往往是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相矛盾的。如果要一个人那么全面,那很可能这个人所有技能都不突出,反而难以出众。

更不要苛求候选人政见跟自己完全统一,因为不太可能,你只会从你所在的阶层看问题,而候选人要代表广大阶层,怎么可能跟你完全一致呢?更不是要划分候选人到底是左还是右,跟自己不一样就不支持了,因为候选人为了赢得大多数选票,都不可能完全左或者完全右,只要他/她能够代表华裔利益(而不单纯是你的利益),哪怕政见不完全一致,也应该大力支持。只有,在人口上占少数的华裔才有可能形成票仓——也就是影响力,来推动社会变革,争取自己的利益。

最后,引用几千年前屈原大诗人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资料:

The Harvard Crimson (哈佛深红)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9/10/2/admissions-suit-decision/?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End

本文作者:传承君CC,美国经济学博士生,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上得了名校,下得了厨房。美国华尔街工作多年,现居美国。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不做商业用途,侵删。转载请联系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哈佛   亚裔   密歇根   哈佛大学   伯劳   犹太   族裔   美国人   美国   前路   犹太人   名校   学业   孩子   体育   联盟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