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导读: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

文 | 乐意

恰逢清明,一档节目、一些泛黄的信笺把人们拉回过去,见证新中国诞生前那段风雨如晦的历史中伟大的人物、不屈的人格,点亮超越时空的信仰光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推出了六集纪录片《绝笔》,于4月3日起在央视四套《国家记忆》栏目播出,该片以“英烈的绝笔”为核心主题,讲述十多位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故事,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研磨字句,

长抒荡气回肠的英雄情怀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一封书信、寥寥数语,承载了多少信息,浸透了多少情怀?纪录片《绝笔》恰恰看到了书信所包含的真实信息、真挚情感,以及绝无仅有的珍贵性,从字里行间入手探寻革命者的情感过往和精神遗迹。

阴暗的牢房里,蓝蒂裕在废旧的烟盒上提笔写下了人生最后的诗句:“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人民队伍的创始者”的叶挺将军,遍尝挫折与艰辛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1946年3月4日,已经50岁的叶挺终于熬过了长达五年零两个月的监狱生涯。10个小时后,叶挺写下了早已在内心写过千遍万遍的入党申请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以铮铮誓言直抒初心与使命。

在被关押息烽集中营期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从不屈服,坦然自若。在写给儿子黄耀华的家书中,他说道:“我现在虽然坐牢,但并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不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在生命的最后,被称作“共和国第九烈士”的陈毅安托人给妻子带回一封无字家书,完成了两人曾经的约定:“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空白的信纸传达着柔肠百转的温情,亦铭刻着义无反顾的悲壮……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一封封绝笔,言辞笃定、浩气长存。写信的人站在命运的路口,向前一步,是宁为玉碎,舍生取义;向后一步,是亲人骨肉,缠绵爱情,但他们都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大步向前,以家人的血泪、个人的牺牲换取革命的胜利。

以信为媒,

重现震撼人心的真实历史

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纪录片《绝笔》以书信为起点,在革命英烈遗留的字里行间探寻历史真相,勾勒出中国革命一路走来的悲壮轨迹,书写着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国家命运的巨大变迁。

在严肃沉稳的叙事风格下,《绝笔》采用大量珍贵历史影像、亲历者采访,尽力呈现历史原貌,在此基础上以情景再现等艺术手段填补影像空白。为更加真实准确地还原史实,摄制组深入中央档案馆,首次披露一系列珍贵档案,如叶挺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复信,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等等。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为鲜活讲述英烈舍小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摄制组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探访烈士家乡,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共采访到11位烈士后代,如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光、孙女叶莲,蓝蒂裕烈士的儿子蓝耕荒,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共产党员陈毅安的儿子陈晃明等人,以亲历者身份将先辈的故事娓娓道来。镜头前,蓝耕荒回忆起幼年与父亲诀别的场景几度哽咽:“我特别舍不得他们的分开,我就抱着我父亲的大腿,我就说爸爸我要跟着你一起去,结果……我父亲看到没办法,只好狠心地把我手掰开……”撕心裂肺的回忆控诉着反动者的暴行,也彰显出蓝蒂裕等革命者的伟大与决绝。

纪录片《绝笔》利用情景再现,在朦胧的镜头下填补人们对陌生历史的想象,让真相透过时间的尘嚣,格外清晰、动人。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幕:72年前的渣滓洞,昏暗的牢房里,遭到严刑逼供的蓝蒂裕颤抖着双手,写下对儿子的嘱托,昏黄的灯光剪出父亲绝望的背影,小小的烟盒纸片上却是用血泪写就的爱意和希冀。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以史鉴今,

照亮后来人的奋进道路

2009年,在蓝蒂裕牺牲60周年之际,蓝耕荒给父亲写了一首诗:“亲爱的爸爸,又听到您在《示儿》中的嘱托和希望,又看见您走向刑场的大义凛然,如今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您和先烈们放心吧,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今天的祖国啊地更绿,天更蓝。”终于,在60年后,在和平安宁、幸福美好的生活中,蓝耕荒回应了父亲的遗言。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绝笔书信之外,纪录片《绝笔》还传递出更多散落在历史中的动人细节。1929年3月26日,即将赴死的母亲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次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新中国成立时,重庆还没有解放,但是关押在监狱里的陈然和狱友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以后非常兴奋,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绣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来表达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祝贺和喜悦。然而,1949年10月28日,他们却倒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枪下。1960年,蓝耕荒在《革命烈士诗抄》终于看到了父亲写给自己的遗嘱全诗,第二年,年仅16岁的他毅然参军,决心为父亲和革命烈士报仇……

追忆革命英烈的悲壮过往,《绝笔》如何书写初心与信仰?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在艰难求索的革命道路上,亲人爱侣无疑是照亮革命者前进道路的灯,家人的平安周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是奋斗的方向和价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道路上,更多的革命者把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家人。正如陈觉在就义前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书中所言:“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了人民而生,为了人民而死,每一个革命烈士用生命铸就信仰的丰碑,纪录片《绝笔》通过叙述他们的故事,为今日的我们指引着奋斗的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围绕时代热点和历史焦点耕耘内容、创新传播,承担起国家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推出六集纪录片《绝笔》,以深度还原、求真求实的纪实影像缅怀英烈、讲史明志,用意深远。此前播出的《周恩来与中共隐蔽战线》《血沃中华 赵一曼》《电波铸魂 李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纪录片同样以影像力量引导人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当下学党史、学“四史”营造出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初心   绝笔   英烈   中国共产党   后来人   革命者   书信   纪录片   悲壮   烈士   影像   牺牲   儿子   父亲   国家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