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导读:不止于开餐厅,《请吃饭的姐姐》描摹出新时代年轻人多元生活方式和青年文化的生动图鉴。

文 | 霓星

“我希望给它们一个温温暖暖的家,陪它们走完这一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它们的爱。”在最新一期播出的节目中,听过95后宠物侦探张展飞介绍自己帮助母女寻找猫咪的故事,朱茵谈起自己对小动物的爱。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一幕的观众,很难想象如此温情、走心的讲述来自于一档美食真人秀。8月6日起,由浙江卫视和鱼子酱传媒联合出品的综艺节目《请吃饭的姐姐》于每周五晚在浙江卫视和爱奇艺与观众见面。节目一经开播,便受到了行业和受众的广泛关注,打破传统美食真人秀的经营模式,《请吃饭的姐姐》破解出餐厅在情感和社交层面的更多属性。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是餐厅更是情怀

相识三十年的老友一起开饭店是种怎样的体验?正在热播的《请吃饭的姐姐》“实力”回应这一话题。实际上,早在节目官宣时,便受到大量关注,现实生活中,蔡少芬、朱茵、洪欣、陈法蓉是十分亲密、无话不谈的闺蜜,这一次在节目中四位姐姐的合体引发一众期待和热议。

她们也的确为节目提供了天然搭起好故事框架的原生关系。四人相约在停车场集合一起去饭店,看到本来就比其他三位姐姐娇小又没穿高跟鞋的朱茵,三位姐姐嬉笑打趣,说她“最矮还穿成这样”,朱茵也假装生气地笑着说“我管你”。网友们看到这里,纷纷表示这一段就是“当下姐妹互怼现状”。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像这样充满趣味又轻松十足的对话在《请吃饭的姐姐》中还有很多。第二期节目中谈及恋爱经验,蔡少芬直言洪欣是“拍拖怪”,洪欣则玩笑说道“人长得太美实在没办法”。年少就相识相知的四位姐姐,在节目中的相处和交流自然无拘束,这一难得的原生关系让这档节目真正做到了真人秀的“真”。

而重聚也是需要契机和动因的。

“其实我们一直都很想做一件大事。”“我有想过一起做生意的。”蔡少芬和洪欣在节目开始时说道。在此意义上,《请吃饭的姐姐》借“芬蓉茵欣大饭店”为四位嘉宾提供了一个再次相聚的平台。而当四位姐姐“同框”出现,她们之间的默契和碰撞也为节目带来了诸多看点。幽默、可爱、暖心等元素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四位姐姐身上,关系密切的她们相互调侃起来也让网友直呼“姐姐们在一起就是笑点制造机”。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更进一步地,“芬蓉茵欣大饭店”不仅是四位嘉宾的一次圆梦,更是对受众年少记忆的重拾,和对情怀的致敬。当节目开头播放《大话西游》《射雕英雄传》《妙手仁心》等经典影视片段,当看到餐厅中四位姐姐年轻时的海报,当走进饭店感受怀旧的港风氛围,受众记忆的阀门仿佛被打开,正如弹幕网友表示,“记忆中的青春有姐姐们的点滴”。这一次,姐姐们带着人生阅历的分享,也带着让人开怀大笑的本领,为观众献上一场生动有趣的真实体验。

美食之外的故事

有了难得的原生关系,然后呢?一档好的节目,选对了嘉宾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经得住推敲的逻辑框架的支撑。对于《请吃饭的姐姐》而言,餐厅中发生的故事要如何去讲述?

对此,《请吃饭的姐姐》试图完成题材上创新探索。不同于以往出现的同类型节目,美食并非承载不同生活方式的载体,而是代际群体相互了解和沟通的纽带,而餐厅也自然而然地展现出经营之外的情感属性与社交功能。

具体到操作上,每期节目除了四位姐姐和经理身份的董岩磊、宋雨琦,还有几位青年KOL作为饭店经理的朋友登场。这时,“芬蓉茵欣大饭店”顿时化作姐姐们打造的年轻人聚会场所,具有不同职业身份和特征的年轻人在这里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当职业体验博主张特价说起环卫工人早上四点半开始工作,八个人的小队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要清理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区域,除了扫地之外,擦垃圾桶、除草、清理小广告、清理下水道等都是环卫工人的工作,听到这里,四位姐姐感慨万千,洪欣表示会提醒身边朋友不要乱扔垃圾,朱茵直言“职业体验师是有趣、有人情味的工作”。

能够看到,节目在自媒体博主的选择上下了不少功夫。视频内容为职业体验的博主、依靠空间收纳实现“财富自由”的收纳师、承包下三百余亩地管理多种动物的私人非营利性农场主等,这些KOL的出现不仅让观众看到当下年轻人的多元选择,姐姐们和KOL之间的对话、游戏、即兴表演和互动等也彰显出年轻一代对待生活的热爱和态度。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有人质疑道,一个普通的包间就能满足这档节目的功能需求。实际上并非如此。男女双方的第一次约会、与客户的第一次见面、单位的集体活动......为何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选择“饭店”作为人际交往和达成目的的场所,正是由于其不可替代的社会性。食物和人的关系十分微妙,小小的餐厅中时刻上演的对话,体现着包罗万象的生活哲学,这也是《请吃饭的姐姐》“集结有趣灵魂,碰撞新鲜人生“的诠释。

青年文化的概览

“你懂年轻人吗?”

节目一开始,面对这一问题,姐姐们给出了极其肯定的回答,陈法蓉还直接表示自己就是年轻人。而正如朱茵所说,在高速发展变化的当下,年轻人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因此,《请吃饭的姐姐》所创设的环境是为四位嘉宾与年轻一代拉近距离,也是以小见大地折射当代青年的多样生活方式。

职业体验师、收纳师、康复理疗师、音乐达人、才艺博主......节目行进至三期,已经有多位年轻人来到节目中,他们所代表的新时代年轻人的职业多元选择,也呈现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像朱茵在节目中提到的,“年轻是一种态度”。来到节目的KOL中,有人因为热爱选择靠一部智能手机自学舞蹈,有人因为短视频火爆而带动家乡旅游发展,也有人致力于将中华瑰宝的中医知识普及给大众。

餐厅也是社交场,《请吃饭的姐姐》如何解锁美食的多元属性

在此基础上,《请吃饭的姐姐》对于美食真人秀的深耕和创新让餐厅化身兼具多重意义的社交场。在姐姐们乘坐专车前往饭店时,她们依次念出车内贴的土味情话标语,也讨论“yyds”“嗑到了”是什么意思。在年轻人来访时,她们在餐桌上分享自己对于初恋、安全感等情感话题的理解。陈法蓉说,自己是压力型人格,总是给自己很多压力。其他姐姐也分享了自己面对网络流言和压力的处理方式。

从新兴互联网用语,到情感分享,再到对社会议题的辐射和探讨,《请吃饭的姐姐》真正拓展了美食真人秀的类型创作边界。没有繁复的赛制,也没有强制的经营规则,自然且真实的《请吃饭的姐姐》无疑为行业和观众提供了美食真人秀的全新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餐厅   姐姐   美食   生活方式   受众   社交   解锁   嘉宾   属性   观众   饭店   年轻人   节目   关系   青年   年轻   职业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