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

近年来流行“挫折教育”,这个新兴的代名词,也让许多家长模棱两可。

为什么会提倡“挫折教育”?因为焦虑的大环境下,很多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而这些都是对挫折不耐受的表现。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这样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一个人想要成事,必须要经得过苦难的考验,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韧,激发潜能。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跟我们现代提倡的“挫折教育”非常相似,因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临危不惧。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孩子,长大后反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工作能力也是一般,得过且过,虽然不至于混吃等死,但也没什么大志向。

为什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因为经历过磨难,他们才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才更能体会父母的含辛茹苦,学会感恩。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纵观生活一角,不懂感恩的孩子太多了!

可这些都只能怪他/她是熊孩子吗?

不,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责任。“从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只不过他成长的环境塑造了他的性格,指引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所以“挫折教育”的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父母教育孩子提供了大方向。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挫折教育”是什么?有什么用?

“挫折教育”是什么?对孩子家暴吗?

并不是字面意思,专业术语对“挫折教育”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打击”骄傲、激发潜能、享受成功、适应社会。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打击”骄傲,并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只要一开口就损孩子、冷暴力,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失败的,不仅能把孩子骂成“窝囊废”而且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让孩子害怕家长,想远离父母。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指出缺点和不足,关注并说出孩子的感觉,而且父母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小进步,给予肯定,而不是否定到底。

父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欣赏,孩子也会感受到,也只有这样的鼓励,才能促使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

当孩子体验过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后,他明白身后永远有人支持他、鼓励他,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也会托起孩子热爱生活的希望。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如何让孩子体验“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①、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

“挫折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还嫌弃孩子不够好,是育儿观念中最无知的。不仅打消了孩子的自信,反而遏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发挥能力。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爱着,同时也要让自己学会当父母的“避风港”,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②、培养孩子抗挫力,学会正确鼓励和表扬

培养孩子抗挫力,从来不是“孩子遇到困难了我支持,孩子过太顺了我挖坑”那么简单。

而是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对他有效的鼓励,但不能睁眼说瞎话,明明是孩子错了,却非要打着“他只是个孩子”的幌子为孩子开拓,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了。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的教育中学会“明辨是非”,他能想到:即使我错了,只要我知错就改,我下次还能做好,我依然值得被爱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③、帮助孩子重塑自信

在抗挫力的差距面前,有些孩子的“聪明和努力”,可能一无是处!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坎坷,那些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从来都不是懦弱的人,而是在苦难中越挫越勇的人。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但生活是真实的啊,困难每天都可能会发生,只要我们拥有了重新再来的勇气和信心,再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有的人因高考落榜抑郁自杀、有人因考驾照没考过想轻生……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太多的人缺乏重新再来的勇气和信心了!

父母能陪孩子的时间真的很少,总有一天父母会离开孩子。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宠溺和娇惯,而是:教他做最坚强的自己。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来,父母也一定会支持你,看好你。

在孩子最绝望的一刹那,能听到一个声音说:你能行

李玫瑾所说:当孩子输得起时,已经跑赢了至少一大半的孩子。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END~

作者:侯明轩的成长日记

喜欢本文,请点亮星星,关注、点赞并转发给您身边有需要的人!欢迎关注订阅!

今日话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唤醒更多为孩子成长焦虑的家长们,特别是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养的父母们!只有让孩子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让他热爱生活,才能激发他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比给他钱更有用得多。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说你对“挫折教育”的观点和看法!

分享每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故事和案例,净化你的心灵,更多成长故事,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教育孩子   挫折   家长   心志   热爱生活   白纸   潜能   焦虑   内心   聪明   困难   强大   父母   能力   孩子   专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