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诡异无关......和诡异有关......

和诡异无关......和诡异有关......

一直以来,都在纠结于如何去看待那些令我感到诡异的事件,比如,那几个幼儿园,或者更准确的讲,应该是其中那些做出诡异行为的人们。

为什么用诡异......

前几天有机会去参观了“马爷”的观复博物馆,在感叹其中展品的同时,却不觉的发现居然早已养成了一个小习惯——在拍照的时候,会先四顾一下,特别是看自己的身后。甚至不仅在博物馆这样理应体现出一些素质的地界儿,就是在平日里的广场,公园,也早已如此。原以为,这是为了碰到身边的人或者什么东西,久了才知道,其实是担心影响到别人。感觉,还真有点矫情。

可这和诡异有关吗?

当然。还是在观复。一个声音好听的讲解员在解说一屋子的“摆设”藏品时,不停在提醒观众之中的几个顽童,那几个小家伙几乎要准备爬上那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大圈椅上了,可看上去像家长模样的哥哥姐姐,却依旧是很“包容”的无动于衷,直到“好声音”说出部分藏品曾经修复过,一旦碰坏了,可能在赔偿上会产生一些纠纷,希望大家......大人明显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都牢牢控制住了孩子。突然,“好声音”在转身中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正准备“穿越火线”试图伸手摸一下一个台几上的屏风的小男孩,与其说是碰到,倒更应该说是有些宽大的工装裤下摆蹭了一下孩子蓬松的棉衣。那孩子似乎以为有人阻止,连忙停了下来,没有任何人做反应,只有“好声音”针扎似的侧转身一下子单手扶住那个孩子,动作很轻却很稳,就像是在扶馆中的珍贵藏品,很暖和连声说:呦,小宝贝儿,没碰到你吧?小宝贝儿,来,站在阿姨前面来......

其实,我也愿意认为这是职业使然,并没有太多过于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其中,仅此而已。可这不就是如此?你喜不喜欢,这都是如此,如果不这样,是不是就能被称作——诡异?

和诡异无关......和诡异有关......

之前并非对那些事件不够愤慨,恰恰相反,初得知时,时常气愤的甚至连游泳都无法调匀呼吸,心情波澜起伏,头脑发热。朋友圈有人提起如何处理,提起如何冷静,提起如何在将来面对受伤的孩子,我的回复自然不够冷静,却是明白,如若当真发生,再过激的选择恐怕我也会做得更加过分,只是,还是但愿,好的还是更多些。上海也好,北京也罢,亲子或者红黄蓝,太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想象得,可确实发生,当然,还有一些或许真的是“被发生”的,也很诡异,一些“被发生”的事情里,那些比这件事情的真相更加令人难以理解的“被”,究竟是处于何种目的?

我向来不属标题党,自然也没有一丝哗众取宠。毕竟,看到我文章的人着实有限,只是,我也确实被“辟谣”给惊到了。居然......有假照片,有假视频......自然,阴谋论者大谈其说,必然是受害者受到如何的威逼利诱,如何黑幕,如何手段,如何无可奈何委曲求全......可在我看来,事情本已是不堪,又何差多那几根稻草?而一些情节,似乎也当真不太可信,也许是孤陋寡闻,也许是把社会思考的过于简单,只是觉得,人性使然,鲜有的个例虽难理解却也属能勉强能够认知的范畴,可如真像“传言中”所讲的“群体”事件,那这个群体,这个社会,乃至这个国家已经到了一种何样的诡异境地?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偶尔会和我有类似的看法,相较于那已然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的虐行为,那些对此事加油添醋的家伙们究竟该如何形容?是唯恐天下不乱?还是为了不在沉默中死亡?把一件诡异的事情如何变得更加诡异,难道是一件会令让人感受到愉悦的事情?不敢想象,难以理解。甚至,在一些层面上,加剧它的,比制造它的更加可恶!

和诡异无关......和诡异有关......

或许,我还是愿意相信好的东西总会更多一些,还是愿意认为并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或许,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件糟糕的事情,可我依旧如此认为。一些去渲染痛苦的人和事情,还是早些停止下来的好。我们理应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行动,让那些萌芽状态的痛苦今早消逝,而不是,给它浇水、施肥、晒太阳。难道还指望它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来?苦涩都是轻的,有毒,而且是剧毒!

我是在说辟谣的事情吗?好像不是,又好像是。

难说是什么原因,只是觉得,真的等到了一些事情接近尾声,越来越多的东西浮出水面的时候,才愿意去认真地看它。远不是什么值得炫耀赞赏的,其实就是,我不明白,就怕说错了。毕竟,这不是谈业务拉关系,能扯上边的就搜肠刮肚滔滔不绝。竟然会不自主的产生一丝丝责任感,不为别人,就是对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具体负责什么?这还不是谁负谁知道?

回过头来说诡异这件事......习惯性的如此吧,一件事情被爆出,马上就有不停的同类事件雨后春笋。有朋友和长辈提起,说这是民愤,自然是赞同的。可随之而来的,总汇跟随着一股让人干呕的辟谣。为什么不是作呕?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所辟的,当真就是谣。倒真觉得,这才十足是件悲催的事情。然后,自然就会有太多的声音质疑与指责,直到令人无法看清真相为止!也和三五好友聊过此事,我的看法,缺什么喊什么,为什么不相信一些什么?是因为我们太缺乏“相信”这件器物。它既无形,又无法量化,只是一念之间的意识而已。可缺了,就是缺了,不信,就是不信。全民都不信,说实话与假话,是不是就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和诡异无关......和诡异有关......

有必要把这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谈论吗?

自然是不用,只是想把一些看法给更加无忌的表达出来而已。无忌,突然发现未必是口无遮拦,而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我想什么,就说什么,就写什么,不用考虑太多的东西。我觉得对,我就说,觉得瞎,也能随笔就上,也是种很惬意的方式。于是,习惯于先立标题,然后习惯性写跑题的我,依旧很难为我所写的东西起上一个更合适的名字。索性,先写再说,写痛快了,啥啥不是啥啥!

至于那些诡异的,我的态度依旧。大可说嫉恶如仇,这并不是什么算得上偏激的词汇,至多,就是一种宣泄和体现而已。而把那些发生的事情称作诡异,并非含蓄,而确实就是感触罢了。不该发生的,还是让它不发生的好一些!

对了,一朋友圈里发的,我回的是:杀!

法治社会呀,救了不少人!

和诡异无关......和诡异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诡异   藏品   习惯性   此事   博物馆   确实   痛苦   事情   声音   东西   自然   发生   事件   孩子   社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