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小校长:好的教育,都有“四声”

开学,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坎”。


开学前的疯狂补作业,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开学后的上课不专注,作业质量不佳,成绩不理想,让家长们格外的崩溃。


于是,家里充斥着妈妈的吼叫声、爸爸的劝解声、孩子的哭泣声,奶奶的叹息声。


不少妈妈感叹:养个孩子,怎么这么难!供他吃喝,管他学习,还要承接孩子的坏脾气,忍受他们的各种小缺点,再加上时不时的争吵,着实让妈妈们疲惫不堪。


那么,养孩子这道难题,到底该如何破解?


人大附小的校长郑瑞芳曾经在一次讲座中,介绍了人大附小课堂的“四声”文化:

掌声:是真诚的欣赏

笑声:是身心的愉悦

质疑声:是求异的思维

辩论声:是批判性的思辨


这“四声”里的每一种声音,都蕴含着对孩子的殷殷期望,也是给孩子搭建的立体、鲜活、生动的家庭良好氛围,让孩子,快乐、幸福、健康的成长。


01

掌声:给予孩子最真诚的欣赏,是孩子成长的底气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从而产生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时帮孩子做好“负面情绪的正向传导”,帮助孩子疏通坏情绪。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欣赏。


欣赏孩子,为他们鼓掌,看到他们的优点,给予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的重复着令人满意的行为,达到更好的成就。


这种现象,被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多柏林称为补强法则”


被父母的掌声鼓励的孩子,会滋生内心的一种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融入骨血,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可以很自信的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可以!


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孩子们旷课、斗殴、不好好读书。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皮尔•保罗。


看到正从窗台上调皮的往下跳的罗尔斯,保罗很郑重的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将来你一定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听到老师的话,罗尔斯大吃一惊,从小到大,他的生活中都只有批评和责骂,而这位新来的老师竟然如此鼓励他!他记住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成为纽约州的州长”成了罗尔斯人生道路上的一面旗帜。


他彻底改变了自己,衣着干净,不说脏话,终于在51岁那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句来自老师的鼓励与掌声,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人大附小校长:好的教育,都有“四声”


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掌声,给他们建立积极的人设,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最终,他们就会像Rita Pierson在TED演讲里说的那样: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一个冠军。


02

笑声:给予孩子最愉悦的身心,是孩子心灵的沃土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的一句话羡慕哭了很多孩子,也触动了很多家长:我未来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肖恩·阿克尔(Shawn Achor)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人们不应将快乐视为成功的结果。


相反,我们应找到令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方法,训练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快乐,然后我们的大脑学习中心会激活,学习、工作能力会提高,创造力得到激发,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快乐优势论”,是指积极乐观的孩子,有着更强的创造力,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西班牙权威神经心理学家、欧洲大脑科普类畅销书作者阿尔瓦罗·毕尔巴鄂做过一个实验:


在4周的时间里,他让学生每天晚上在纸上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积极有趣的事情,4周之后他们的快乐程度明显提高了。


他表示,如果父母们坚持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事情的积极方面,而且会明白什么事情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


快乐的孩子,更容易拥有着健康的心理状态。


知乎上有一个点赞超过5万的话题:我妈,清华毕业,对我没要求。


人大附小校长:好的教育,都有“四声”


在女儿的眼中,妈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省事小天才”。


她不跟风买学区房,不给孩子报课外班,对孩子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过分在意孩子的成绩,即便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她也会万分惊喜:天,竟然比一本线高这么多,竟然能考上个985啊。


妈妈的“省事”,连女儿都会质疑:我的成绩那么不好,你就不着急吗?妈妈笑了:我相信我的基因是多么的强大。


在妈妈的平和养育下,女儿成长为一个非常快乐开心的孩子,学业有成,生活幸福。


人大附小校长:好的教育,都有“四声”


在当下全民内卷的时代,快乐,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珍贵、最稀缺的礼物。


03

质疑声:给予孩子敢于怀疑的勇气,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利器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好的教育,应该进入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在2017年毕业典礼上,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都来做一个有质疑精神的人》的演讲。他提出:

质疑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勇气。

质疑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人格。

质疑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创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将2-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懂事温顺,很听老师的话,另一组孩子则善于提问,敢于质疑。


结果发现:善于质疑的孩子中,有80%的孩子都有着较强的独立分析、判断事务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温顺听话的孩子中,这个比例则只有24%。


曾经看到过一组数据,在世界500强公司中,有超过30%的集团公司的CEO是由印度人担任的。


人大附小校长:好的教育,都有“四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经济贫穷、教育落后的国家。那么,为什么印度人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呢?


豆瓣高分9.2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印度的教育理念中,最重视的就是质疑和挑战。他们认为学校的目的是“把马带到河边,让它意识到自己口渴”。


课程上,孩子们经常举手,他们敢于挑战老师,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的声音应该被听到,而且,他们希望通过讨论来寻求答案。


人大附小校长:好的教育,都有“四声”


纪录片中,有一位在印度居住了9年的记者说:学生们真的很敢讲,即使他的意见非常的不成熟,他依然敢于说出来。


敢于质疑,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起点,在质疑中,他们的知识体系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升,他们能够更加坚定的,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迈出自己的步伐。


04

辩论声:给予孩子争辩的力量,是孩子自信心的源泉


和一些妈妈们聊天,发现,她们都有着相似的苦恼:孩子长大了,却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一句,他回复一百句,听上去,有一些还挺有理,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将争辩等同于不听话,是很多家长头脑中固有的认知。


然而事实如何呢?懂得争辩的孩子,真的一无是处吗?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


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会争辩的孩子,有着更加完善的思维,更加丰富的知识,也有着更加坚定的自信。


我的一个朋友的儿子,10岁了,和很多男孩子一样,他特别的淘气、调皮、好动,成绩在班里也就勉强是个中等水平。


但是,这个孩子在班里特别的有威信,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丰富宽广的知识体系,无论孩子提到什么,他都能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上半天,条理清晰、口齿伶俐。


问及秘诀,爸爸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争辩。


他说,孩子从小到大,就是个小话唠,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好多次,他给儿子讲一件事,儿子总是能喋喋不休的反驳个不停。次数一多,他从生气,到释然,再到最后的鼓励。


他发现,在争辩的过程中,孩子变了。他懂得了思考,也学会了自己翻资料,当然也获得了最好的成长。


争辩,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与家长思维碰撞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允许孩子争辩,就是给了孩子一个机会,也是给予了孩子一份自信。


05


有人说:养育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没有标准答案。


的确,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无论具体的方法如何,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期待: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着强大的心理底蕴、能够抗击生活的风雨。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用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为孩子创造不断成长的潜力,让他们能自由展露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意愿,做最真实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纽约州   保罗   附小   州长   心理学家   掌声   校长   自信   家长   女儿   父母   人大   成绩   力量   妈妈   老师   孩子   快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