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2016年11月1日,我写这一篇招骂的文章。知道招骂还要写,是因为爱这个项目,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前些日子,朋友突然感慨了一下,其实他想说的是,“中国英式橄榄球错过了多少”。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这两天,圈内又因为10月14日晚间的一则新闻火爆了,一片山呼海啸。这情景,似曾相识。何止相似,连人都没换。第二天在二环上,听到蓝牙里朋友的声音,我两次泣不成声。


我翻了一下当年的稿子,有两版,当时发的是简版,今天重新发的是正常版。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相信大家都曾被10月26日公布的阿里体育与中国橄榄球协会的相关新闻刷屏。就在业内外一片中国橄榄球春天终于到来了的呐喊声中,作为一名从业19年的橄榄球人,笔者内心有些许不安和惶恐。虽然我知道,这样逆流发声是极不讨喜的。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逻辑,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第33位的马云先生创办的阿里体育不是社会公益性机构,而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新闻中称阿里体育、中橄协、世橄协三方开启“未来10年内总投资1亿美元开启C1M(China 1 Million)计划,目标在五年之内培养100万的橄榄球参与者”。这笔巨款想必是由阿里来出的。阿里体育必然要赚到远超过这1亿美元的钱,才可能会做这事。那么问题来了,拿什么赚这钱?


以欧美发达体育市场为例,体育联盟的收入主要有门票、广告和赞助、转播费三方面,即三项都是围绕着赛事IP这一核心资源衍生。阿里公布的计划中还包括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培训、夏令营、体育旅游等。我们可以看出,阿里的赚钱计划源于这六项。中国橄榄球能够提供的IP无非是国家队的国际赛、国内各种比赛,受2015英格兰世界杯、海外联赛的启发,阿里最为看重的是在大陆地区已荒废十余年的15人制联赛。新闻中讲,“此次合作中最为重磅的部分就是阿里体育将以企业的身份开创中国15人制英式橄榄球职业联赛”。那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橄榄球职业联赛这个核心IP能不能产生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


什么是联赛?联赛首先得有联盟,联盟首先得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球队。所谓职业,指的是靠打球为生,就像公司与职员的关系一样。能够以打球为生,前提是队伍的收入(包括阿里暂时的输血)可以负担球员、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及训练费用等。输血一定是暂时的,所以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尽快创造出能够卖门票、广告和赞助、转播费的联赛,而这一切的逻辑起点是比赛的观赏性足以卖票和媒体受众。因为没有商业赞助会投入缺乏受众的项目,转播费自然也无从谈起。


现场看过中等水平的橄榄球比赛或收看过高水平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橄榄球比赛的观赏性极强,其实问题恰恰在这里。从笔者的专业角度以及综合圈内好友的普遍认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水平越高的橄榄球比赛的现场可看性越强,世界最高水平的橄榄球比赛要比同级别的其他体育项目都好看。但是,水平越低的橄榄球比赛的现场可看性越差,在下降到某个特定标准(比如香港第三级别联赛)以后,基本不具备现场可看性。也就是说,观众愿意购票入场的赛事门槛较高,而媒体转播的标准则更要高很多。


那么,橄榄球比赛水平如何划分?简单的以数据形式表现为,越高水平比赛的活球时间越长,越流畅,停顿(失误、犯规等)少。自1996年全球职业化以来,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以及配套规则的修改,世界杯比赛的活球时间从1995年的26分钟提升到2011年的35分钟,活球时间占比提升了33%。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图为1995-2011世界杯的活球数据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图为2012年超级橄榄球联赛的数据,活球时间35.51分钟


场均传球次数从179次提升到了263,乱集团(拉克和冒尔)从69次提升到了162次,踢球从75次降低到41次,斯克兰从27次降低到17次,争边球从37次降低到24次。传球和乱集团数据增长而踢球下降说明参赛队更注重控制球,同时也说明有体能控制球;充沛的体能使得技术不易变形,失误减少,最终降低了斯克兰数量。总体来看,这些数据均需要运动员体能(速耐能力和力量)加以支撑。那问题就是,拥有什么体能水平的运动员可以胜任?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还是用数据说话。前后锋的指数具有关联性,按照位置与体重划分为几个档次,比如6、7、9号一般体能最好,2、8的体能要与后锋10、12、13相等,比1、3、4、5号略强。大部分高水平的15人制后锋可以直接胜任7人制角色,而所以可以用现有的7人制运动员体能数据来衡量15人制。


从新西兰7人制国家队的悠悠体能测试结果来看,从第9级起跑,老队长DJ.福布斯(体重110kg)能够完成20级,其他后锋队员基本可以完成21级,部分速耐出色队员可以完成22级(满级)。而老将王加成在15人制国家队打2号和6、7号,在2012年(28岁)全运会备战期自认为满血的状态下,只能完成16.5级左右。另一方面,根据与英超莱斯特虎俱乐部的前锋力量指标(如卧推、深蹲等)进行的对比,王加成的力量可以达标,但没有优势。也就是说,王加成的力量可以完成顶级职业联赛的要求,但体能不行。


从笔者与王加成多年一起训练比赛的经验来看,他的速耐能力在2008年的15人制国家队的前锋当中算的上是前40%的水平,力量则是第一。也就是说,队中没有前锋可以达标。同时,高水平橄榄球比赛还要求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技巧、配合意识等,结论是,目前大陆地区可能连一名能够完成高水平比赛体能要求的前锋都没有,更不要说技战术水平达标。


Ok咱们不说高水平比赛,说一说整个亚洲唯一有常规电视转播的橄榄球联赛,日本Top League,没有一名中国籍的前锋曾经真正站在正赛阵容中。七八年前曾经有中国大陆前锋打上过主力的香港第一级别联赛,也是没有常规电视转播合同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前锋是需要时间周期的,根据10月中旬在北京进行十人制比赛的情况来看,原大陆地区唯一一支还可以看的15人制球队解放军队已有名无实,我们也已经十年没有专门批量培训过15人制的队员。


可以负责任的说,有些前锋位置技术或已经失传、或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我们目前甚至没有几名符合职业标准的15人制教练员,更别说队员。放眼世界,没有真正的职业联赛低过5支队伍。我个人觉得,6支是最低限。每队报名22人,考虑到伤病和训练水平,维持日常的训练需要近40人。在日本,职业队伍的标配一线运动员是43人,不包括教练员、队医等辅助团队。


所以这个联赛至少需要240名合格的运动员。240名运动每人每月的税前工资8000元,加五险一金等单位负担部分即为1万元,一年共需花费2880万元,这不包括伙食费、场地、住宿、装备、训练、旅费等等一系列远比2880万更多的费用。以陆专这类极具天赋的运动员来看,一名及格运动员的培养周期需要24个月,职业级别的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综上,我们不具备职业联赛的人才储备,而且短期内无法解决。观众很难为了这种水平的比赛购票入场,这是其一。


再说关系着绝大部分广告和赞助的转播权合同。一般来说,收视体验主要是由赛事质量与转播水平决定的,后者包括镜头机位数量、技术协调、制作水平等。业内人事都明白,橄榄球转播要求的转播水平远远高于同级别的足篮球,仅从配备的镜头数量来看就要高出数倍。在合理的位置多安装一个镜头(机位),自然会增强转播效果,就好比球场的全景镜头下,观众会感到球员的动作缓慢,镜头缩小到个体便会感觉速率很快,这就是视觉效果。


重发-马云不是慈善家,给沸腾的中国橄榄球泼一盆凉水

高科技背景下现代橄榄球转播技术


举个数据,2015年英格兰世界杯期间的最高转播配置是六十多个机位,普通场次的转播有20-30个机位。正常的省台转播中超足球或CBA一般会给5-6个机位。NBA最高配置是三十多个机位,正常只有十几个机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从电视里看到的NBA比赛的节奏是不是快过NBA中国赛很多,这中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季前赛队伍状态略差导致的节奏快慢之差,还有转播技术差距带来的视觉效果之差。这就好像笔者1993年第一次到现场看CBA,忽然发现原来现场看到球的节奏比在电视里要快很多,原因在此。


再举一个例子,南半球橄榄球四国赛,你会发现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行的比赛转播效果很好,南非次之,阿根廷最差。第2轮阿根廷与南非的比赛在塞尔塔进行,从头到尾基本就是三四个机位互相切换,比赛的视觉效果让我仿佛回到了2002年央视转播釜山亚运会的橄榄球比赛。再看世界第五大职业联赛,创立近20年的亚洲第一职业联赛日本Top League,转播技术基本与阿根廷塞尔塔相仿,主打镜头仍是全景,收视效果可想而知。要知道Top League全部是由日本最有钱的企业赞助,连日本联赛都负担不起的转播技术花费,阿里负担的起?连日本都没有符合要求的转播团队,中国更不可能有,若想有,成本也绝不可能负担的起。


最后再说竞赛环境,大陆目前的裁判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橄榄球发展的短板之一,长期缺乏实战锻炼的裁判只能依靠每年有限的几次学习班更新知识,更不用说国内基本没有15人比赛可供新人练手。老运动员普遍比大部分裁判员更懂规则,在世界范围内都罕见。9月份在青岛进行的沙滩橄榄球赛与10月份在北京进行的十人制橄榄球赛中都出现了球场违规事件,矛头直指裁判判罚尺度,不能不说这是系统性的不足。


综上三点所述,阿里体育所期望的中国橄榄球职业联赛恐怕在五年内都不具备商业回报的能力,在这个年代,莫说十年,又有哪个企业会深耕五年不求回报?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橄榄球   中国   前锋   机位   体育   慈善家   阿里   世界杯   日本   凉水   体能   运动员   联赛   职业联赛   镜头   水平   数据   马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