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独立,该国选择与德国人合作,让苏联伤透了心

公元16世纪中期,斯堪的那威亚半岛形成了一个强悍帝国-瑞典王国,该王国以芬兰湾为中心,占据着如今挪威、芬兰、俄罗斯卡累利阿、爱沙尼亚等地,同时还占据着德国、丹麦和挪威的大片土地。然而,庞大的瑞典王国在与沙俄长达20多年的的大北方战争中失利,巨型帝国轰然倒塌,王国顷刻四分五裂,瑞典帝国从此被从欧洲列强名单中除名。

为了独立,该国选择与德国人合作,让苏联伤透了心

沙俄获胜后,从瑞典手中割占了波罗的海地区与卡累利阿等地,爱沙尼亚就在其中。

由于爱沙尼亚民族主体形成较晚,国家概念不强,所以历史上先后遭到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等国统治,在爱沙尼亚被沙俄和之后的苏联占据后,爱沙尼亚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于是此后爱沙尼亚人一直都在为恢复国家独立而不断奋斗着,其中大规模的抗争有两次。

一战中末期的1918年3月3日,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和德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在将包括爱沙尼亚在内的波罗的海地区及乌克兰、波兰等地割让给德国后,德国政府决定在该地区组成一个依附于德国且统一的波罗的海联合公国,在当年11月份,德国战败投降,苏联撕毁《布列斯特条约》,试图重新收回波罗的海等地区。

为了独立,该国选择与德国人合作,让苏联伤透了心

爱沙尼亚人自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于是境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由于该国居住着大量德裔人口,所以,这些德裔人口和新组建的爱沙尼亚军队共同抗击苏联红军的进攻。不仅如此,德国将军戈尔茨在德国组建“自由军团”,开赴爱沙尼亚,与爱沙尼亚人共同战斗。在各方努力下,苏联认输,承认爱沙尼亚完全独立,并彻底放弃沙俄对爱沙尼亚的主权权利。

爱沙尼亚人获得了胜利,国家独立。但是好景不长,噩梦随即来袭。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爱沙尼亚的命运如同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一样,成为别人口中的鱼肉。

为了独立,该国选择与德国人合作,让苏联伤透了心

为了应对德国的潜在威胁,苏联在1940年借口“维护互助条约和消除反苏行为”的借口下,出兵爱沙尼亚,随即占领其全境,逮捕官员、废除宪法、支持新政府上台。由于新政府和苏联关系密切,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戏剧性的一幕,爱沙尼亚经过“全民公决”通过决议决定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国。由此,爱沙尼亚再次失去了其独立性,沦为苏联的附庸。

为了独立,该国选择与德国人合作,让苏联伤透了心

爱沙尼亚政府如此做派,却并没有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随即占领爱沙尼亚,让人意外的是,德国人的侵略行为却被爱沙尼亚人视为“解放”行为,为了表示和德国人的真诚合作,爱沙尼亚人成立了一个师加入了德军。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以强硬著称的斯大林显然不能容忍爱沙尼亚的这种“背叛”行为,于是爱沙尼亚面临的不仅仅是被再次纳入苏联版图命运,等待它的,还有另一场疾风骤雨,房倒屋塌。

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和德国人的合作,苏联政府决定对爱沙尼亚人实行迁徙、流放政策,大批人被流放到其他加盟国或边疆区,逮捕并枪决了大量曾经和苏联合作的人,连爱沙尼亚总统都被逮捕。不仅如此,苏联还将爱沙尼亚的部分领土划给了俄罗斯,另外还从苏联其他地区迁来大量俄罗斯族人,以“稀释”爱沙尼亚人和迁出爱沙尼亚人为主要手段,意图将爱沙尼亚变成一个俄罗斯人的爱沙尼亚。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爱沙尼亚变色了。

为了独立,该国选择与德国人合作,让苏联伤透了心

一直到斯大林去世后,爱沙尼亚才逐渐被解除了压制,开始与外界恢复联系,大量人口返回。戈尔巴乔夫时代,爱沙尼亚和其他苏联的加盟国一样,为追求国家的再次独立而孜孜以求。最终,在1988年爱沙尼亚宣布独立,1991年9月份,苏联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在被沙俄统治200多年以及被苏联纳入版图近50年后,爱沙尼亚人再次获得重生。如今的爱沙尼亚是世界公认的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接近20000美元,因国家富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被称为“波罗的海之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苏联   沙俄   波罗的海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人   斯大林   独立   瑞典   王国   盟国   帝国   俄罗斯   德国   条约   德国人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