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当苏联已远去,戈尔巴乔夫岁月陡增时,望着面前的故国,戈尔巴乔夫定会发出无限感慨,他生在苏联,长在苏联,但是很明显,他定不会葬在苏联了,因为,国没了。

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1989年,戈尔巴乔夫在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后,就马不停蹄的访问了西德。此前的1988年,西德总理科尔破天荒的访问了苏联,不用想,这事关乎东西德的前途问题。对于这种关系的改善,戈尔巴乔夫说:“我们闯过了两国关系长期发展中的一道难关”。这话,戈尔巴乔夫说的挺正确,因为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开放了柏林墙,德意志民族再成一家。

两位领导人的频繁见面,以及他们会面后所达成的成果,让外界充满想象,尤其让几十年来一直受苏联束缚的东欧各国心花怒放。

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果不其然,1989年的秋天,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事情发展得太突然,连亲手操刀改革的戈尔巴乔夫都未曾预料到。由于采取了自由选举,东欧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政党先后在两个不省心的小伙伴波兰和匈牙利失利,丢掉了政权。

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大厦将倾,只手难扶,更何况苏联根本就不打算去扶。随之而来的更是天崩地裂,东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政权都先后崩溃。尤其是罗马尼亚,更是发生了血腥的战斗。齐奥塞斯库打死了不愿镇压民众的国防部长,然后逃跑了。不久后,他和自己的夫人被逮捕,被处决后尸体还受到愤怒民众的侮辱。

东欧的巨变让人震惊,苏联高层也心有余悸。但是,此时的苏联同样面临着自己的难题,他们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可以使用自己想用的方式随心所欲的挽救局面,用戈尔巴乔夫的话来说,他们自己变了。

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所以我们看到,当东欧各国新的民主政府成立时,苏联政府不但没有任何责难,反而发去贺电。苏联向各国表明,自己会支持民众自己选出来的任何政府。而这种态度,在发给罗马尼亚新政府时表现的更加直白”罗马尼亚爱国者把自己的国家从专横和恐怖的势力下解救出来……请相信,友好的罗马尼亚会得到苏联各族人民和领导人的支持“。罗马尼亚之前的政府,甚至是被民众处决的齐奥塞斯库本人,都是苏联的支持者,苏联此时避免重走旧路,可谓是断了一切左膀右臂。

在一系列的变革中,戈尔巴乔夫并没有退却,相反的,他很勇敢。面对现实,他这样说:“各国所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到难安,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违背”新思维“的基本政治原则。”那什么是新思维呢?这又是一种什么原则呢?

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在戈尔巴乔夫主持编写的《改革和新思维》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财富的优先权,确切的说是人类生存下去的优先权。““核战争达不到任何目的的手段””苏联无法将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纵观所谓的新思维的核心,戈尔巴乔夫强调的是放弃核战争,苏联要走向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不搞霸权主义,进行经济和民主改革等。

基于改革的原则,苏联在东欧各国的巨变中袖手旁观,实为无奈之举,如果苏联做任何动作,那么,苏联的改革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这样的改革的意义虽然值得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戈尔巴乔夫心目中的改革。

在面对“华约”各国被推翻时,为何戈尔巴乔夫却从不出手相救?

​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不参与东欧各国的变革,是苏联实现自救的第一步,第一步走不好,改革也必定是空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戈尔巴乔夫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苏维埃   新思维   罗马尼亚   东欧   华约   苏联   核战争   优先权   西德   巨变   民众   原则   政府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