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2004年6月,一篇名为《卖米》的文章红遍网络。这篇讲述了生存艰辛的文章,正是出自当时已去世一年的北大才女张培祥。一时间,人们纷纷关注起这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女孩,而她一生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她自小聪慧过人,一目十行,秒解难题

1979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于醴陵市转步乡的筱溪村。她的父亲张元贤一直多病,难以养家。母亲曾再云一只手近乎瘫痪,还曾因病切除过乳腺,也是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张培祥,6岁才上小学,10岁时又因家中无力供读,面临辍学。幸亏张培祥的姑父姑母就供职于泗汾双塘小学,于是将张培祥接到这所小学读高小。

张培祥从小就天资聪颖,在她就读的双塘小学,大姑张元桂是该校老师。据张元桂说:“张培祥从小就很听话,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而且看一遍就都记住了。每个学期发新课本,张培祥都只需要几天就能背得滚瓜烂熟。”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而在学校负责工会工作的姑父黄永仁,则更是对张培祥的速读、速记能力啧啧称奇。张培祥因酷爱阅读,常常到工会借书。有一次,张培祥上午借走了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下午时分便来还书。姑父黄永仁问她:“是不是不好看,这才看了半天你就还回来了?”

张培祥回答说:“挺好看的,我都读完了。”见姑父不相信,于是张培祥把书中情节讲给姑父听。姑父听后大为震惊,侄女竟然将小说从头至尾讲得准确明了,连书中人物的名字都一个不错。如此强大的阅读和记忆能力,这在姑父黄永仁一生中还是头一次见到。

有一次,老师们带着学生进城参观,在汽车上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考大家。只见坐在车尾默默不语的张培祥,迅速地解出了正确答案,而除了她之外,没有一个同学能解出来。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她成绩第一却读不起书,天才少女险些被荒废

1991年,张培祥以双塘小学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醴陵第一中学。本是天大的喜事,可张培祥的父母却喜忧参半,既为女儿考上市里名牌中学而感到高兴,又为读书的费用发了愁。最终,张培祥的父母决定,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书一定要读,读不起了再想办法。

于是全家人省吃俭用,供张培祥读完了初一,可往后便没有钱再供她继续在城里的重点中学读下去了。别无他法,张培祥只好转学到了乡镇上的龙虎中学读初二。而张培祥的堂叔张浩良是一名教师,在醴陵四中任教。

看到天资聪颖的侄女从重点中学转到了乡镇中学,堂叔非常担心好苗子就这样荒废掉,于是几经周折将张培祥转来醴陵四中上初三。懂事的张培祥非常感恩能继续接受好的教育,于是更加刻苦地学习,每次期终考试,年纪第一的位置总是被张培祥牢牢占据。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考上北大的她,高中时却因家贫离校打工

张培祥从小就喜好看书,对于她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是一项奢侈的爱好。高中时期,由于没钱买书,张培祥每逢放假就跑到新华书店读书。有几次,张培祥还被工作人员“赶”出门过,但她并不轻易放弃看书的机会,第二天照例到店里读书。

在醴陵四中读到高二后,家里实在没钱继续供她读书了。父母本就体弱多病,能够把她供到高中,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张培祥清楚,再继续读书,将把父母拖垮。

高二下学期开学不久,张培祥眼含热泪走出了深爱的校园,前往南方城市打工。凭借扎实的学科知识,她先后在广州、株洲等地做家教,实在找不到家教的工作时,就到餐馆干杂活。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张培祥离校出走的事,还有一个人牵挂在心,那就是醴陵四中的校长罗定中。据张培祥的姑父黄永仁说:“因为张家特别贫困,张培祥初中毕业时,本来是准备读个技校好早日养家。但是罗定中校长坚决反对,不厌其烦地去说服张培祥本人和她的父母,一定要上高中。”

罗定中校长说:“张培祥是我几十年教书生涯里,遇到过最聪慧的学生。这样优秀的苗子,是可以考重点大学的,怎么能半路荒废去读技校呢?”随着张培祥的离校出走,全校师生都被牵动着心弦。罗定中校长更是亲力亲行,四处奔走打听,历时4个月才终于把张培祥请回学校。罗校长对张培祥说:“别管学费了,只要你好好学习,醴陵四中把你读书的一切费用都免了。”

得知学费全免,多年来因家庭贫困而难以继续学业的张培祥,激动得难以自已,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能辜负学校和罗校长的期待。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剩下的高中时光里,张培祥勤奋学习,不负众望,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1997年8月,随着一则喜讯的传来,醴陵四中全校师生都沸腾了。在这一届的高考中,张培祥以全省第五、株洲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对于张培祥的父母来说,这个喜讯也让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女儿多优秀啊!张家历史上最大的荣光,便是张培祥。

大学时既做翻译又搞创作,学费全靠自己挣

1997年9月,家境贫寒的张培祥带着家里尽全力拼凑出的一千元钱,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从那以后她再没要过父母一分钱,全靠自己打工负担学费。为了替父母分忧,到北京大学报到的第一天起,张培祥就制定了白天打工晚上学习的计划。她明白,如果要靠家里,父母根本负担不起她读书的费用,大学四年也根本无法顺利读完。此后的四年里,边打工边读书成了张培祥的生活常态。

在张培祥的四年本科生涯中,她的综合成绩在全系一百多名同学中,位居第九,还曾多次囊括奖学金的名额。2001年,张培祥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北大法律学学士学位,继续在法学院研究生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不管学习和打工多么繁忙,她依然每天抽出时间来看书,书籍给了她丰富的营养,也为日后她进行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读研期间,张培祥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同时还开启了她的翻译和文学创作生涯。彼时,北京电视台经常邀请张培祥去帮忙写剧本、搞策划,电视台的专家们都非常认可她的创作和策划水平。

2003年《湖南卫视》开播了一档名为《新青年》的节目,前三期都有张培祥来协助策划,她还亲自担任了嘉宾主持,这档节目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而在网络上,张培祥就更是名声大噪。在当时风靡全国的BBS网站上,张培祥是资深站友,她以“飞花”的网名创作了多篇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章,被网友称为“超级红迷飞花”。其间,一部原创作品《大话红楼》更是让张培祥被BBS《红楼梦》板块的网友所熟知。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随后,张培祥还接连创作了《红楼十日谈》、《飞花读红笔记》、《七种乐器》等长、短篇文集,都收获了不错的反响。而张培祥的一篇纪实文学《卖米》,更是斩获了北京大学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赞誉声不断,甚至有读者在网上提议,将该篇文章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文学创作之旅刚刚起航,她却因病去世

“这是将《大话西游》、《红楼梦》和《西游记》有趣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妙作……”,这是张培祥的作品《大话红楼》序中的一段话,单凭这简短的介绍,已然吸引读者忍不住去阅读全书。然而,张培祥精心创作的《大话红楼》一书,是在其去世一年后,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张培祥于24岁时患病去世,人们在惊诧于她非凡才华的同时,也为她人生的短暂而感到惋惜。而张培祥不只是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原创文学,还有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如《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和《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团队17条法则》等译作也已由新华出版社和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大话红楼》惊艳了读者,却也留下了美丽的遗憾。彼时,《大话红楼》以连载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可是才写到三十一回,张培祥就溘然长逝,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惋惜。

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绽放了耀眼的光芒

2003年的夏天,袭击全国的“非典”爆发,全民投入到了抗击“非典”的战争之中。在这一时期,张培祥的生活也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故。从5月中旬开始,张培祥就经常感到头晕乏力,喘不过气来,频繁地发烧也让她苦不堪言。

那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学校不允许学生出校,于是张培祥就当成是一般的疾病,以为多休息就好了。可是后来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已经呈现出重大疾病的征兆。5月30日,张培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来到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而诊断结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即便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张培祥仍旧没有把病情告诉家里,一是怕父母担忧,二是怕影响弟弟高考。每次家里打电话追问,她都以只是贫血为由搪塞过去。问得多了,张培祥只好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舅父,让舅父在保守秘密的情况下帮忙给她父母做安慰工作。

生性坚强的张培祥,每到夜里就躲在被子里流泪,然而一到白天,面对老师同学们的看望,她总是笑脸相迎。自从她住进医院,北京大学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就募集捐款,帮助她治疗。张培祥曾经工作过的北京电视台和翻译部门也表示,一定要尽全力挽留这个珍贵的生命,再多的费用他们也愿意出。

然而即使尽力最大的努力,张培祥的病情依旧不断恶化,到后来,任何的治疗方法都已不起作用。张培祥清楚自己时日不多,于2003年6月上旬在网上发了一封信感谢关心她的网友。

北大薄命才女:《卖米》轰动文坛,24岁白血病辞世,撒贝宁致悼词

2003年8月27日晚,张培祥带着对人间的不舍和对生活无限的热爱,离开了人世。9月2日,北大选址八宝山菊厅来为张培祥举办追悼会,无数师生在厅内外含泪送别。而前来致上悼词的,是央视《今日说法》节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张培祥生前的班主任和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党委书记。

张培祥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一般女孩难以想象的坎坷,而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励志奋斗的人生经历,都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醴陵   北京电视台   红楼梦   北京大学   悼词   姑父   薄命   文坛   白血病   才女   全校   病情   师生   大话   红楼   北大   校长   家里   父母   成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