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顾问:谈书,文章首发“观雨大神经”


这个世界上没有万世不移的霸主

撑起霸权的支柱

往往也是摧毁霸权的绞架



人类文明有两大核心科技:烧开水和扔砖头。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把烧开水这个核心科技搬到了船上,发明了蒸汽动力轮船。从此人类的航海活动再也不用依赖充满玄学的海风,海权的争霸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虽然此时的大英帝国仍然掌控着全球的霸权,但是新的时代必将孕育出新的挑战者,日不落帝国的版图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痕。


大英内卷帝国

————————————


如果你生在一个世界上最繁荣和先进的国家,那么毫无疑问你将是全球老百姓羡慕的对象。


十八世纪的英国正是这样一个国家,这里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这让它在科技水平上领先全球,并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1768年,英国的一个农户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取名为塞缪尔.斯莱特。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来说,塞缪尔无疑是幸运的,他和所有英国人一样,一出生就站在了世界之巅。


不过这个大英帝国的公民也有他的烦恼,处在世界中心的英国和我们现在的一线城市很像,这里的机会确实很多,生活确实高大上,但是内卷的程度那也是相当的严重。


这个国家大神满街走,想出头不容易。


塞缪尔14岁开始在纺织厂当学徒,21岁就掌握了纺织制造的全部知识,这个青年才俊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等到真地站到了自己的工位前面,塞缪尔却忽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已经一眼望到头。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尽管塞缪尔的技术十分精湛,但他的未来却只能局限于在一个小车间里,日复一日地打卡上班,慢慢的从小师傅熬成老师傅。


大英帝国繁荣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和固化的阶层,农民出身的塞缪尔能在某个老板手下干到小主管就已经是极限。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不是塞缪尔想要的人生。


那么这个挣扎的年轻人该何去何从呢?


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去高水平的地方进行磨炼;但如果他想有所成就,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个落后的地方进行降维打击。


当然,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赌一把,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你找的这个落后地区以后一定能发展起来。


是稳妥的红海还是危险的蓝海?这永远是打工人需要面临的抉择。


本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理念,塞缪尔决定孤注一掷,动身前往了一个落后的国家。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个国家情况和大英帝国完全不同,他们是农夫满地走,问啥啥不懂。


在这里,塞缪尔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技工,而是掌握核心科技的大神。他的人生将不会再被困在一个车间里蹉跎岁月,而是将在一片广阔的天地中点亮一个国家的希望。


这个国家的名字叫美国。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十八世纪的美国和英国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大农村,它在独立之前甚至连发展工业的资格都没有。这是因为英国人生怕别人在国际贸易中抢他的生意,连自己的殖民地也要提防。


所以英国所建立的殖民地体系一开始就是一个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全球化体系。


他们规定好了每个殖民地能发展的产业和不能发展的产业,最终的结果就是殖民地只能通过出卖原材料赚一点点微薄的利润;而利润高的工业产品则只能由英国来制造。


北美殖民地也同样在这样的管控中,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一个农业发达而工业孱弱的地区。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美国独立后虽然不再受此限制,但其基本的经济框架已经根深蒂固,这里的工业水平被英国甩开了几条街。就在英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美国最好的营生仍是出售农作物。


尽管如此,英国对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仍然十分警惕,为了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英国在十八世纪中后期颁布了禁止技术和机器出口的禁令。


从此各种技术资料和机器,甚至连技术工人都不能离开英国,违者就要面临牢狱之灾。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种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艺能。然而资源一定会努力流向边际效益更高的地方,再强大的帝国也无法阻挡这个客观规律。


1789年的塞缪尔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伪装成一个农夫,空着手跑到了北美大陆。


塞缪尔在美国硬是凭借自己的记忆复制出了英国先进的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美国第一家棉纺织厂。


这对于美国工业来说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塞缪尔也因此被美国人称之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奠基者”。当然了,在英国人那边就被称为“叛国者”了。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美国的工业就此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移民涌入,他们的人口在几十年间就从300万增长到了3000万。


工业的蓬勃发展本来是好事,但在美国这个神奇的地方,这样的好事却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郁闷的买办

———————————


美国北方的自然环境不太给力,土里能种出的东西不多,所以发展只能以制造业为主。南部各州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棉花。


这就导致了美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北方,农业主要集中在南方。


那么如果一个欧洲人想移民美国,他是去北方工厂上班更有前途呢,还是去南方田野种地更有前途呢?


其实他们除了去北方以外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南方的种植园虽然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那里早已拥有很多低成本的黑奴了。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随着18世纪末轧棉机的发明,清除棉籽的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大规模使用奴隶种棉花变得非常有利可图,而棉花本身又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除纺织品外,包括纸张、无烟火药、人造纤维、胶片、食用油、肥皂、润滑油.....等等各类现代工业品均离不开棉花),需求量巨大。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于是南方的奴隶交易规模迅速扩大,19世纪的时候,美国奴隶数量从独立时的60万暴增到400万。


渐渐的,南北两边的发展路线开始分道扬镳。北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移民,工业越来越发达;南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黑奴,棉花越种越多。


一个大国既发展农业又发展工业,这本来很正常,但当时的美国却面临着一个问题:


北方的工业虽然发展得很快,但是整体水平仍然比较LOW。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十九世纪初的工业灯塔毫无疑问是英国,他们的产品技术成熟物美价廉,比美国这些土鳖工匠敲出来的东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美国的工业产品很难赚到钱。这可怎么办呢?


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先想办法去作个弊


北方大佬们想出的作弊办法是搞高工业品的进口关税,以此对本国的工业进行产业保护。


从自由贸易的角度来说,这种作弊的行为就意味着不公平的竞争,会带来很多问题。


英国进口货本来物美价廉,但如果需要交纳高额关税才能进入美国市场,那么它们就不得不提高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以保证利润。


于是本来毫无优势的本地产品就拥有了相对的价格优势,这对于本地的制造业来说当然是个利好。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但这样的政策不仅打击了英国的出口商,其实也打击了美国的消费者,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去购物,颇有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


那么这种作弊手段是不是非实施不可呢?


如果工业发达的英国人能够永远坚持契约精神,永远不去抢劫美国,永远允许资源的自由流动,那么对于美国来说,搞不搞产业保护,发不发展制造业,其实没那么重要。市场会自动选择效率最高的资源配置方式。


但英国人是那种讲信用的和平主义者吗?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帮不列颠的岛民们在16世纪就出门打家劫舍,对着富裕的西班牙商船一顿猛抢;17世纪的时候不惜举国开战也要强迫荷兰接受航运方面的霸王条款;18世纪又对殖民地的产业发展进行严格控制,还对本土以外的地区进行技术封锁。


就近代美国这点土鳖的工业,还是靠少数不怕死的英国技术工人偷偷摸摸潜逃过来才打下的基础。


所以,与其相信英国靠得住,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


丛林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可言,自己不把工业发展起来,等以后被卡脖子了再想去和英国人理论,人家派过来的可能就是军舰了。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所以,虽然北方大佬们在搞产业保护的时候未必有什么高瞻远瞩的觉悟,大概率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厂子多赚几个钱,但客观上这条路线确实是美国发展的唯一选择。


它为美国保留住了一个希望:一个未来能在工业上超越英国的希望。


然而凡事皆有代价,很快南方大佬们发现,自己就是那个“代价”。


为什么南方的种植园主会成为美国产业保护政策主要受害者呢?按理说南方种植园产出的产品正好是北方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家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吗?


还真不是。


当时美国南方产出的原材料并不主要供应给美国北方,而是供应给欧洲,尤其是英国。棉花出口占到十九世纪中期整个美国出口商品的一半以上。


装运棉花的蒸汽货轮: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南方这些蓄奴州在经济结构上只是旧大陆(欧洲)的延伸,他们的经济严重依附旧大陆,不仅产出的原材料主要卖给欧洲,购买的工业品也主要进口自欧洲,跟北方人基本没啥关系。


从经济结构上来看,蓄奴州与其说是美国的一部分,不如说是英国殖民地的遗老遗少。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做生意当然逐利而为。卖货的时候欧洲人开价高,购物的时候欧洲的货更好,选择和他们做生意很正常。


南方种植园主的这种商业模式,客观上让他们成为了美国的买办。


如果关税真的被提上去,那么南方进口货物就得掏更多的钱。


更糟的是,你这边提升关税,欧洲肯定也会相应地提升关税来进行报复,这样南方产品的出口成本就会上涨,利润和竞争力都会降低。


美国的产业保护本质上是一条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路子。


理论上等工业发展起来了可以再反哺农业,不过南方的种植园主们显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所以对于北方搞的产业保护政策,他们果断地说了不。


种植园主们最开始采取的办法是议会斗争,通过国会的投票去反对各种不利于蓄奴州的法案。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于是这些法案能不能通过主要就看国会里哪个阵营的议员数量多,本质上拼的就是蓄奴州和自由州的数量。


1819年的时候全美正好是11个蓄奴州和11个自由州,议会斗争打得有来有回,关税今天升一下明天降一下,这种平衡的局面双方基本也都能勉强接受。


但美国的版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北美内斗大陆

————————————


当时主导美国的是民主党,该党视农业为立身之本,维护奴隶制度,在土地方面有很强的扩张性。所以整个十九世纪美国都在向西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屠杀了大量的印第安人,还侵占了大片墨西哥的土地。


别看今天的民主党整天把黑命贵挂在嘴边,其实当年的坏事基本都是他们干的。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既然国土出现了大面积扩张,自然就会陆续成立很多新的州,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些州是以蓄奴州的身份,还是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呢?


这个问题成为了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于是本来就脆弱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自由州的数量开始超过蓄奴州。


另一方面,奴隶制毕竟是一个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残忍制度,它在道义上天然处于劣势。当时美国人手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南方奴隶主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汤姆叔叔的小屋》插图: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1854年,共和党成立了。


此时的共和党仅仅是一个北方的地方性政党,和历史悠久且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民主党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它却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


因为大量移民的涌入,北方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超南方,而且增长的都是有投票权的自由民(成年男性)。南方人口不仅增长慢,还大都是没有投票权的奴隶。


到了1860年大选的时候,手握北方选票的共和党联合西部选民一起发力,一举战胜民主党,将党内领袖林肯推上了总统的宝座。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而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讨厌奴隶制,所以林肯在拉票时坚定地表达了反对奴隶制的立场。


于是随着共和党的获胜,一个反对奴隶制的总统就入主了白宫,同时国会大多数议员还都来自于自由州(因为自由州的数量多),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有一道又一道不利于蓄奴州的法案在国会通过。


照这样下去,蓄奴州的日子算是没法过了。


这对于当时的种植园大佬来说,其实是有些委屈的。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和英国人做生意也好,花钱买黑奴也好,这都是北美殖民地刚刚建立时就已经存在的合法惯例,种植园主们不过是按照这些惯例组织生产活动而已,大家都是如假包换的守法公民。


如今联邦政府几个法案下来,自己生意就可能要亏,自己花重金买的黑奴也可能说走就走,奔向北方的厂房车间去了。


这算什么事?这是明抢啊!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种情况搁谁谁都会不服气,但没办法,这就是历史的进程,一个有进取心的大国注定不会让买办阶层永远舒服下去。


只是这样的矛盾至于让整个国家兵戎相见吗?在别的国家可能不至于,但是在美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直以来,“自治”都是北美殖民地的一个传统。当年乘坐五月花号帆船去往北美的人们就在船上签订了一个《五月花号公约》,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个自治团体来管理这片土地上的事务。


在船上签订《五月花号公约》: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在美国独立的时候,各州也都是自愿加入。十九世纪的美国人更多的是忠于他们的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


对于他们来说,“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组织。那个看似高高在上的联邦政府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管家,干涉不了自己什么事情。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于是在1861年,南方有七个蓄奴州带头把桌一掀,退群了。他们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关税和废奴的问题,剩下的几个蓄奴州也纷纷响应。


不过等到掀桌的时候南方人才发现,原来“美国”不是一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组织。


在北方看来,南方各州那必然是不能走啊,这么大一片棉花地呢,这可是现代工业的战略基础物资啊。


北方大佬们在产业保护问题上折腾这么久,不就是想自己把这个资源给便宜吃掉么,你们现在想关起门来说拜拜?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时任美国总统林肯将南方各州的退群行为定性为叛乱,发兵进剿;南方人也不甘示弱,大家都是从小端着猎枪在新大陆拓荒的血性男儿,WHO怕WHO。


于是战争就此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南方军的歪点子

————————————


仅从纸面实力对比来看,北方对南方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战前北方人口已达2000多万,南方仅900万,其中还有400多万是黑奴。工业产值更是天壤之别,双方相差近百倍。


但在战争初期屡屡获胜的却是南方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更强,很多都是刚打完墨西哥的老兵,比北方那些临时招募的新兵蛋子要厉害得多。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北方虽然工业发达,但如果在战场上总是打不赢,那么严重的亏损就会打击他们继续作战的决心。所以在当时看来,南方确实很有希望通过打出一系列胜仗去逼迫北方接受他们独立的现实。


只是南方军很快就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来自于海上。


我们刚才说过,南方的经济模式客观上就是买办模式,生产生活的各种工业物资都得从欧洲买,与欧洲的贸易线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结果开战后,这条生命线被林肯给掐了。


在林肯的命令下,北方海军对南方沿海和密西西比河的各个主要港口进行了封锁,该军事行动被命名为“巨蟒行动”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在陆地上的作战可以拼士兵的军事素养,拼军官的指挥技术,这些南方都不虚。但在海上作战首先拼的是工业实力,你得先拿得出足够的军舰再说。


这方面以种地为生的南方就抓瞎了,军舰又没法从地里种出来,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建造足够规模的舰队与北方军硬拼。


这可怎么办呢?


既然正面对抗没有希望,那就只能想点歪招了。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美国人在动歪脑筋这个事情上还是非常擅长的。当年愿意漂洋过海来这里开荒的移民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主,他们之中充斥着各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聪明”。


南方海军部长斯蒂芬·马洛尼就是这么一个“大聪明”,面对困难的局面,他不负众望地一拍脑袋,还真想出了一个偏门的法子。


马洛尼的办法是对一艘刚刚打捞起来的军舰残骸进行魔改,打造出一件亮瞎所有人的“神兵利器”。


用于改造的“梅里马克号”军舰残骸: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怎么个改法呢?


当时正是风帆战舰向蒸汽战舰过渡的时代,很多军舰开始装备蒸汽机,有些还会在木质外壳上加装一些装甲,但他们的外形和传统的木质风帆战列舰没有太大区别,仍保留着桅杆和风帆。


因为装备了蒸汽机,所以它们可以在有风的时候同时使用风帆和蒸汽机驱动,没风的时候也可以单独使用蒸汽机。


总的来说是低碳环保又优雅。


当时典型的风帆木壳战列舰: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1860年下水的首艘铁甲舰英国“勇士”号,其在水线附近铺设了65米长1.8米宽的铁甲带)


而马洛尼的思路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反正拼性能拼火力是横竖拼不过北方军舰的,那我就干脆一门心思堆护甲好了。这个工程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拿着铁板往上装就完事了。


至于什么甲板上层建筑,什么桅杆风帆,只要和木头沾边的东西统统都不要,把整艘军舰都用倾斜铁甲包裹起来。


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就成了这个样子: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丑得前无古人。


该舰两侧的内层为61厘米的松木,外层覆盖两层5.1厘米的铁甲,装甲倾斜36度。


它在火力上配备有6门230毫米滑膛炮、1门170毫米和2门160毫米线膛炮。头部安装有突出的撞角用于冲撞。


这艘魔改出来的铁甲舰被命名为“弗吉尼亚”号,排水量达3500吨,不过因为铁甲的重量太大,干舷在设计上被压得很低,吃水较深。


这样虽然可以降低铁甲重心不至于翻船,但缺点是导致整个船舷几乎都没入水中,所以经不起什么风浪,无法进行远洋航行。


另外,该舰的机动性很差,航速只有5节,还不到10公里/小时,是只名副其实的“铁乌龟”。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个又慢又丑还开不远的铁疙瘩到底战斗力如何?谁也不知道。不过病急乱投医的南方海军对它还是寄予了厚望,毕竟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


南方海军的首要目标就是位于美国东部的天然大锚地:汉普顿锚地。


这里是美国最繁忙的海港之一,如果能将封锁汉普顿锚地的北方舰队击退,南方军就可以突破北方对欧洲贸易线路的封锁。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弗吉尼亚”号并非马洛尼尝试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只不过其他作品问题百出,综合性能还不如“弗吉尼亚”号,甚至更丑。


1862年3月8日早晨,初出茅庐的“弗吉尼亚”号顶着头上冒出的黑烟,大摇大摆地驶入了北方舰队占领的汉普顿锚地。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北方军用于封锁汉普顿锚地的海军总共有6艘主力军舰和若干其他辅助船只,他们很快就看到了这个怪异的家伙。


这货尽管看起来慢吞吞的不是很聪明的样子,但因为是第一次见,所以北方军也不敢造次。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毫无武德的派出了一半的驻港兵力去围攻这只铁憨憨,这其中包括了“国会”号、 “坎布兰”号、 “明尼苏达”号等三艘蒸汽风帆木壳军舰。


三打一,北方军觉得自己很稳。


接敌后,三艘军舰二话不说就先来了一轮火炮齐射,慢吞吞的铁乌龟无力躲闪,只能任凭炮弹砸到自己身上。


如果你是一位北方军的指挥官,看着这只一上来就被硝烟笼罩住的铁乌龟,大概率会不屑地发出疑问: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场战斗看起来毫无悬念,军舰设计讲究个木桶理论,综合战斗力的高低取决于它的短板。而“弗吉尼亚”号浑身上下都是短板,失败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然而等硝烟散去,北方舰队的水手们惊讶地发现,“弗吉尼亚”号居然毫发无损。


尽管这只铁乌龟只有一个长板,但架不住这个长板实在太长,已经长得超越了时代。


当时的炮弹都是圆形铁球(有实心的和内装炸药的铁球),铁球打在有倾斜角的铁甲上会被直接弹开。所以浑身倾斜铁甲“弗吉尼亚”号在海战中就等于开了无敌光环,对这个时代的一切攻击手段免疫。


就在北方军目瞪口呆的时候,“弗吉尼亚号”开始了它的SHOW TIME...


这只铁乌龟在北方军舰的包围下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的先朝“坎布兰”号冲过去,用撞角把它的船身撞开一个大洞。


蒸汽铁甲船外壳坚硬,又可以自由进退(不需要依赖风力),所以是一个完美的撞船选手。


“坎布兰”号很快就大量进水倾斜沉没,上面的水手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操纵火炮奋力射击“弗吉尼亚”号。但即便是近在咫尺也依然无法击穿其装甲,最终“坎布兰”号上有121人因来不及逃生而阵亡。


被撞沉的“坎布兰”号: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拿下一血后,“弗吉尼亚”号又盯上了旁边的“国会”号


“国会”号刚刚目睹了同伴被活活撞沉的整个过程,船员们基本已经丢魂,现在眼瞅着“弗吉尼亚”号又朝自己开过来,他们急忙往浅水区开,赌一把“弗吉尼亚”号因吃水深而进不去浅水区。


“国会”号的判断是正确的,“弗吉尼亚”号确实因为身披重甲吃水太深而不敢冒险冲进浅水区。


但不要忘了,铁乌龟身上也是安装了火炮的。反正现在刀枪不入,也不用躲躲闪闪,有的是时间;于是“弗吉尼亚”号就淡定地待在深水区一炮一炮地轰击“国会”号。


“国会”号是木壳船身,哪里熬得住这种“火炮凌迟”,最终全舰燃起熊熊大火,一直烧到凌晨。舰上共有110人阵亡。


击毁“国会”号: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明尼苏达”号看到两个队友被蹂躏的惨状,心里清楚自己已经毫无胜算,只能选择从浅水区逃跑,但是在浅水区大范围移动自然就有搁浅的风险。果然没过多久“明尼苏达”就在逃跑途中搁浅,重伤失去战斗力。


至此,“弗吉尼亚”号以一己之力干掉了三艘木质战舰,驻扎在汉普顿锚地的北方分舰队一下就没了一半的家底。而“弗吉尼亚”号仅仅是几块铁板略有松动,回家铆紧铆钉就完事。


乌龟游戏

————————————


“弗吉尼亚”的威名当天就传到了华盛顿,整个北方大为震动,本来不值一提的南方海军居然偷偷整了个“高达”出来。它如果再来几次,汉普顿锚地的北方舰队怕是要沉个精光。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不过北方海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其实也已经有所准备。


早在南方军开始改装“弗吉尼亚”号的时候,这个奇怪的项目就被北方军的探子得知。


虽然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玩意能有多大的能耐,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北方军还是组织人力物力也捣鼓了一艘蒸汽铁甲舰“班长”号。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班长”号比“弗吉尼亚”号小得多,仅有1200多吨。其木质舰体外包裹了5英寸(127毫米)厚的铁甲。


全舰干舷十分低矮,几乎快没入水中,基本上就是一条半潜船,只留一个可旋转的铁甲炮塔露在上头,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坦克。怪异的外形也被嘲笑为“盘子上的奶酪”。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火力方面,“班长”号装备了2门275毫米火炮。航速有6节,略微比“弗吉尼亚”号快一丢丢。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艘北方的铁乌龟号仅用时101天就赶工完成。当“弗吉尼亚”号大闹汉普顿锚地的时候它还在试航,连训练都还没怎么开始。此时为了压制“弗吉尼亚”号,北方军命令“班长”号立刻连夜开往汉普顿锚地。


1962年3月9日,头天大获全胜的“弗吉尼亚”号正带着南方军的两艘拖船,打算把搁浅的“明尼苏达”号拖回家。


此时他们忽然发现一艘丑陋程度堪比“弗吉尼亚”号的铁甲船朝自己开了过来,这正是北方军的“班长”号。


士气正盛的“弗吉尼亚”号立刻调整方向,开火迎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铁甲舰对决就此展开。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场划时代的战斗噱头十足,但打起来的场面却非常奇葩。


首先两艘铁甲舰的速度都很慢,所以作战过程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唯一的打法就是贴在一起互相用火炮怼脸对轰。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然后这个对轰的节奏还非常不流畅,每轰完一次后双方就会陷入一段尴尬的沉默期,就这样默默的对视一阵后,才会发生下一次对轰。


这主要是因为双方水手都对这类铁甲舰的操作非常不熟悉,导致火炮装填和战舰机动的配合很差,所以开火的速度很慢。


乱成一锅粥的军舰内部: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两只铁乌龟就这样在“明尼苏达”号附近绕来绕去,贴在一起足足对轰了有4个小时,互相都打中对方20多炮,但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谁也没伤着。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没办法,大家都是铁甲船,都免疫当时的铁球炮弹。


不过“弗吉尼亚”号还有个用来撞船的撞角,他们眼看火炮完全没用,就想故技重施,利用撞角撞沉“班长”号。


但是“班长”号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转向灵活性上都优于“弗吉尼亚”号,所以很轻松地躲过了“弗吉尼亚”号的数次冲撞。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下是打也打不烂,撞也撞不到,战场局势无聊到令人窒息,唯一的战果就是“弗吉尼亚”号的一发炮弹的碎片飞入了“班长”号炮塔的观瞄缝隙,擦伤了舰长的眼睛。


最终人类首次蒸汽铁甲舰的决斗被迫以平局收场,精疲力竭的双方只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回去后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


不过“弗吉尼亚”号在海面上横行无忌的日子很快就到头了,2个月后北方陆军占领了它的母港诺福克港,使得“弗吉尼亚”号失去了补给支持。


“弗吉尼亚”的设计并不适合远航,所以无法转移到别的港口,于是在1862年5月11日的清晨,为避免资敌,这艘开启了人类海战新纪元的蒸汽铁乌龟只得极不情愿的自沉。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在接下来的整个内战过程中,双方海军都没有停止对铁甲舰的尝试,南方先后造出过20余艘五花八门的杂牌铁甲舰;北方则更甚,造了有40多艘。


遍布美国大江南北的铁乌龟: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不过这些战舰都没有远洋航行的能力,属于“内战特供产品”,内战结束后便失去了用武之地。


除了押注铁甲舰,南方的“大聪明”们还想出过很多其他的歪招,甚至包括打造人力潜水艇去搞偷袭。只是各种歪招都未能改变北方掌控制海权的大局。


首战即沉的南方军“汉利”号人力潜艇: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说到底,海战是最拼工业实力的一个战场。


北方在强大的工业支持下,其海军实力在几年间成倍增长,对南方港口的封锁力度日益加强。这就导致南方的各种消费品愈发匮乏,经济上寄生于旧大陆的南方买办们眼瞅着就要弹尽粮绝。


那么南方是不是完全没希望了呢?


那倒不是。


南方各州敢于在纸面实力差距巨大的情况下与北方开战,除了仰仗自身强大的陆军实力外,他们还有一张压箱底的王牌:大英帝国


买办的下场

————————————


南方的奴隶主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所指的是那根小小的细弱的棉线,一个小孩子就可以弄断它,但是它却能够把世界绞死。"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在当时的世界,欧洲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不适合种棉花,印度的棉花质量又偏低,很多指标达不到要求。所以英法这些工业强国最仰仗的就是美国南方的棉花。


十九世纪美国南方种植的棉花占到了英法棉纺织业生产原料的80%。


战争期间北方对南方港口的一通封锁,直接导致了英国的棉荒,大批英国棉纺厂因此关门歇业。


到1862年的时候,英国失业人口已经攀升到全国人口总数的31.8%。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美国北方军的炮火虽然是打在南方的土地上,但却是痛在大英帝国的钱包里。


所以虽然英国政府一开始就声明严守中立,但实际上他们不可能不插手这场战争,这就是南方军的底牌。


而英国人的举动也确实没让南方军失望。


他们虽然在表面上宣布中立,看似没有干涉美国的事务,但在中立宣言的具体内容里却很鸡贼地称南方军为“交战国”,不动声色的把南方政府和北方政府摆到了同等的国际地位上。


这一点让北方军勃然大怒,在林肯政府看来,南方是叛军,而不是什么“国家”,英国人的这个宣言本身就是在制造“两个美国”。为此英美双方一度走到断交边缘。


英国人的这种搅屎棍行为并不意外,对于他们来说,南北战争最好的结局当然就是南北分裂。这样英国不仅可以继续享用便宜的棉花,还可以极大地削弱美国,为他们今后在北美搞“北美均势”创造条件。


所以嘴巴上号称中立的英国其实一直在暗中资助南方,不仅如此,他们还拉上了欧洲的另一个大国法国一起上场。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从国际政治“一盘大棋”的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英国人的高瞻远瞩,只是法国人并没有英国这么深远的国际眼光。他们在满口答应英国人的同时,很快又被另一件事情吸引了注意力:


随着美国内战的加剧,墨西哥现在没人管了。


美国曾在1823年提出了一个“门罗主义”,即“美洲事务是美洲人的事务”,这个话听起来很冠冕堂皇,但实际上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拉美这些国家都是我美国人的地盘,以后你们欧洲人谁也不准来”。


“门罗主义”提出后,欧洲对拉美的任何行动都会遭遇美国的压力。


不过规则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自顾不暇,“门罗主义”自然也就形同虚设了。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个情况令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喜出望外,他转个背就把英国的“一盘大棋”丢到脑后,一心一意攻打墨西哥去了。


而美国联邦政府(北方)为了换取法国对美国内战的不干涉,也暂时默许了法国的行为。


于是此时在欧洲真正关心美国内战的除了英国,就还剩下一个俄国了。


不过当时的俄国是英法的死敌,他关心美国内战的目的是为了和美国搞好关系,同时也制衡一下英法,所以他们支持的是美国的北方。


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全力支持,俄国大老远的把自己的舰队开进了美国纽约港,断绝了英国海军的所有念想。


19世纪的美国在世界上没什么朋友,俄国人是他们在那个黑暗年代里唯一的依靠。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因为俄国的入局和法国的开小差,南方军翘首以盼的“英国王师”是不会来了,不过好在还有英国的物资支持。


当时美国的港口虽然被北方军封锁,但是为了顾及国际影响,北方军的封锁对象也只能局限于南方的舰船,无法对外国商船做太多的干涉,所以南方军依然可以得到不少的援助。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战争开打没多久,英国自己就碰到了一个尴尬的悲剧:他们整个国家断粮了。


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中,人口也出现了巨幅的增长,这就造成了英国的农业产能已经无法保障本国国民的口粮供应。


自己种不出,自然就要靠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消费的小麦有三成以上要靠进口。如果国内的粮食产能再出点问题,那么进口的压力就会更大。


很不巧的是,南北战争爆发的1861年和1862年正好是英国国内粮食歉收的两年;而在英国粮食进口的清单上,美国又是重要的供应国之一。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没错,地大物博的美国不仅有棉花,还有小麦,不过这些适合种小麦的区域大都集中在北方。


就在英国粮食歉收的这几年,美国北方的小麦获得了大丰收,产量比内战前增加了三成。于是现在的局面就非常明了了:


英国人有钱,美国人有粮,天作之合。


饥饿的英国人也不含糊,他们从美国北方进口的小麦和面粉从1859年的79.2万蒲式耳(约2万吨)增长到1862年的4000万蒲式耳(约101万吨),增长了五十倍。


做人总不能一边吃着别人的饭,还要一边去砸别人的锅。所以为了保住饭碗,英国人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们开始与北方交好,在战争后期甚至还要保护双方的贸易线路不被南方军队袭扰。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南方种植园主曾经想当然地认为英国离不开他们,但实际上英国离不开的只是棉花而已。就算南方一败涂地,对于英国来说也不过是以后买棉花的价格贵一点罢了。


而且美国的工业发展对英国来说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虽然英国高层的“大棋党”们会从政治博弈的角度出发,把美国视为潜在威胁;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有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从美国的崛起中获益。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一方面美国廉价的工业品给英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发展和扩张也为英国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机会。这里有广阔的空间,有大量的基建项目,还有各种新兴的公司和金融机会等着英国资本的参与。


所以在英国人权衡完利弊后,美国的南方势力就遭到了无情的抛弃,这也是大国买办们最常见的下场。


上赶着做别人的棋子,终究会成为所有人的弃子。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到了战争后期,南方因为被长期封锁,失去外援,再加上自身的疯狂印钞,其物价水平较战前已经上涨了骇人听闻的9000%。


仗打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可能再坚持下去。


1865年4月9日,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投降,南北战争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俄国人在南北战争期间为支持美国北方而搞的那一通军事行动花了不少钱,所以美国联邦政府为了表达对俄国人的感谢,就在战后和他们谈下了一笔大生意:


花720万美元“巨款”买下俄国的一片鸟不拉屎的荒地---阿拉斯加。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俄国人对这笔交易非常满意,事实上他们老早就想卖了。因为这里终日冰雪覆盖,对俄国没有任何价值,甚至还是一个隐患:


阿拉斯加旁边的加拿大是英国人的地盘,英国军队随时有可能攻下阿拉斯加,进而从白令海峡威胁俄国。


如今把这块荒地卖给美国这个“冤大头”,不仅大赚了一笔外汇,还把防御英国的压力丢给了美国,让美国成了英俄之间的缓冲地带。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如此格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肯定很佩服自己,就是没想到后来这里会发现金矿和石油,更没想到未来世界的房价有多恐怖......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很快,统一后的美国开始展现出对周边地区的强大控制力,他们在内战结束的当年就向法国下了通牒,要求其撤离墨西哥。


次年初,美国更是直接发兵50万进驻美墨边境,并将内战余留的战争物资全部提供给墨西哥,同时还通过海军封锁法军的登陆线路。


在美国空前的军事压力下,拿破仑三世不得不于1866年5月从墨西哥撤军。至此法国对墨西哥的军事行动彻底宣告失败,拉美终成美国后花园。


新的时代

————————————


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在工业上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他们打的这场南北战争却是人类完成工业革命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说是现代战争的开宗立派之作也不为过。


在这场战争中到处充斥着工业化的影响,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使用金属弹壳的后装填步枪,第一次看到了使用铁路和蒸汽船进行的兵力运输和集结,第一次看到了机械连发枪参与战斗,当然,还有第一次看到了蒸汽铁甲舰的海战。


美国医生加特林发明的加特林机枪: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这种工业化战争的杀人效率也创造了新的历史,短短4年的战争,就造成了双方共75万士兵的死亡和40万士兵的伤残。要知道总的参战人数也不过350万人。


战争后美国的奴隶制走向瓦解,全美的经济形态开始走向一致,联邦政府的统治地位也明显提升,并且在统治模式上确立了强势总统模式,全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尽管战争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局面,但客观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建立在战争基础上的统一,其妥协的空间更小,共识的凝结更为牢固。


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美国可以从全国利益而不是某些州的利益出发去制定国家政策,于是利用高关税进行产业保护的战略得以顺利施行。


在产业保护的政策下,这个新兴国家逐步摆脱了对旧大陆的经济依赖,肃清了殖民主义的遗毒,开始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国内的“大聪明”们也终于可以把他们过剩的脑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于是该国的工业实力开始一飞冲天,其工业产值在1894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到1900年的时候,美国农业从备耕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出现了一大批耕地面积达1000-10000英亩的巨型机械化农场。全美农业总产值也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了1900年的58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十九世纪末美国农场的蒸汽拖拉机: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美国的农夫们终于等来了被工业反哺的这一天,至此美国的发展满盘皆活,英国再也无力阻挡这个挑战者的崛起。


不过黑奴的处境在战后并没有马上得到根本的改善。尽管18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隶制的《宪法第13条修正案》,但各州又通过了一些其他的法案来保障奴隶主的特权。


即使是这个国会通过的《宪法第13条修正案》,也没有及时在全国所有地方生效,因为还要等待当地州政府的批准。


其中密西西比州直到1995年才投票批准该修正案,并直到2013年才将该投票的结果通知联邦档案管理员使其正式生效。


也就是说直到2013年奴隶制才在美国彻底终结。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另一方面,发生在汉普顿锚地的那次铁乌龟大乱斗则彻底颠覆了人类海战的逻辑,改变了世界海权争霸的走势。


铁乌龟们的表现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蒸汽铁甲舰的时代已经到来,木质风帆战列舰可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就在汉普顿锚地海战结束后的几个星期里,全世界的海军强国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蒸汽铁甲舰的研制和生产,各种造型五花八门的军舰在这个时候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成为了列强争霸的新“玩具”。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风帆时代,就此落幕。


|小插曲:


美国汉普顿锚地海战之后,蒸汽铁甲舰很快成为海军装备的主流,它不仅是近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昂贵且最庞大的武器。


对于一个稍微有点进取心的国家来说,这个时候你不给自己的海军整几艘铁甲舰你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打招呼。


不过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不是那么好造的,大多数国家都没这个本事,只能去向几个工业大国求购。他们的首选当然就是传统海军霸主大英帝国了。


英国阿姆斯特朗等老牌造船商在这段时间通过出口蒸汽战舰大发横财,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这生意一好,心态就开始飘起来。


1880年的时候来了一个海外客户的代表团,这些人看起来对蒸汽铁甲舰不是很懂的样子,这也要试试那也要看看,还老是嫌贵。英国人颇为不耐烦,摆出了一副“爱买买不买滚”的态度。


店大欺客的英国人让客户的自尊心大受打击,于是他们只好去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德国船厂碰碰运气。


这下可把德国人给激动坏了,他们之前一艘铁甲舰都没卖出去过。如今大客户来了,实现出口零突破的希望就在眼前。


蒸汽铁甲舰涉及的重工业门类众多,能拉动很多军火商的收益和广告效应,于是包括克虏伯公司、伏尔铿造船厂、刷次考甫鱼雷厂、毛瑟枪厂等等……在内的各大新兴军工企业都对这个买家表示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德国基尔军港司令甚至带着老婆孩子亲自到场盛情款待:


“欢迎莅临德国,尊敬的大清国特使先生们……”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停泊在伏尔铿造船厂的“定远”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大英帝国   弗吉尼亚   美利坚   蒸汽   铁甲舰   俄国   锚地   铁甲   欧洲   英国   军舰   风帆   美国   英国人   海军   棉花   工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