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救企业,保民生应是财政政策重心,货币政策需谨慎

作者|王小鲁(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小鲁:救企业,保民生应是财政政策重心,货币政策需谨慎

当前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负面影响很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当务之急是尽可能为企业解困,减少企业倒闭,减少失业增长,救济失业者和困难家庭,特别是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失业者。有些人主张采用大规模政府投资和货币大量放水来应对疫情冲击,但财政和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为保经济增长而搞大规模政府投资,可能暂时拉动冶金、建材、某些设备制造业等少数行业增长,带起一部分国有企业,而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而言,不仅远水不解近渴,而且会占用大量财政和金融资源,对处在困难中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使困难企业可能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失业又无保障的人群可能得不到及时救助。

因此,先对困难企业通过援助,对失业和困难人群进行救助,应当是当前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帮扶企业可以考虑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也有必要为困难企业的恢复提供流动资金支持。在救助困难人群方面,特别需要考虑有大量进城务工的劳动者回乡后无法返城工作或者失去了工作,可能面临生活困难,而且会大幅度减少农村居民的务工收入,对这些人群进行大面积的救助非常有必要。这些措施也会促进消费回升,带动市场需求,对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复苏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政府投资和货币刺激。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区,即一讲扩大内需只想到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其实消费应当是内需的主体。消费不振,单纯靠政府投资和货币放水是拉不动经济的。大众消费回升了,市场需求就会增加,投资才有有效空间,民间投资自然回升。

此外,这次疫情湖北人民首当其冲,代价沉重;为减少对全国的影响,他们做出了重大牺牲。全国许多医务工作者和其他抗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也做出了重大牺牲。有必要对这些付出最多而又面临种种困难的人群提供更多帮助,使他们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危害性更大,会导致结构失衡、虚拟经济泡沫、债务杠杆率过高、投资效率下降,过去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学美国。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他们大量放水的代价可以转嫁给全世界,我们大量放水,要付出代价的是国内老百姓。更要提防泡沫做大、未来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远水不解近渴   漫灌   失业者   扩大内需   财政政策   企业   疫情   货币政策   重心   民生   货币   泡沫   牺牲   人群   代价   困难   财政   政府   体育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