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南山牧村里的“牧民新歌”

呼图壁县:南山牧村里的“牧民新歌”

呼图壁县:南山牧村里的“牧民新歌”


天山网

06-28 11:17

天山网讯(通讯员程勇报道)6月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雀尔沟镇,野花摇曳,白云悠悠,由当地黄牛、褐牛改良的西门塔尔牛还有荷斯坦牛在一望无际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牧民的歌声伴随着奶茶的香气在毡房飘荡。

6月18日,在牧民定居点,牧民呼尔曼正在给刚刚从外地买回来的30头荷斯坦牛犊添加饲料。过几天,这些牛犊将会分发给村里的低保户、残疾户,为他们增收致富再“添”一把力。

“这30头荷斯坦牛犊是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驻南山牧村‘访惠聚’工作队筹措18万元资金购买的,主要用于南山牧村低保户、残疾户持续增收。有了牛犊,这些家庭的收入会更稳定。”雀尔沟镇镇长毛丽娅说。

“这些牛犊被我们亲切地称作‘致富牛’。牛犊由工作队聘请的养牛专家在养牛合作社统一饲养、管理、防疫,所获利润通过分红的方式返给大家,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解放了劳动力。我们15户牧民还被聘到合作社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呼尔曼说,有了这些“致富牛”,这15户牧民的收入每年以3万元的幅度稳步增加。

从年收入不到1万元到现在的10万元上下,南山牧村38岁的牧民古丽森汗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土地流转后,夫妻二人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多渠道增加收入。早晨7时左右,古丽森汗就会起床,跟丈夫一起喂牛喂羊,家里的牛羊已经发展到了30多头(只)。接着,她叫2个孩子起床去幼儿园和学校上学。幼儿园和学校离村里10公里左右,每天有专门的校车接送。送走孩子,她和丈夫就会去村里的“卫星工厂”上班,两人每月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饲养牲畜的收入,一家人的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古丽森汗说:“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懒惰,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们每个人踏踏实实地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南山牧村,呼尔曼和古丽森汗家的生活改变只是这个天山脚下牧区新村的一个缩影。南山牧村是呼图壁县雀尔沟镇的一个整体搬迁的新村,村民主要来自南部山区条件相对落后的自然村,搬迁后的新村共有724户2383人。新村内房屋规划整齐、道路平坦、绿树成荫;村里建起了文化室、卫生室;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村里还通了班车……从深山搬到牧民新村,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我们筹措了30万元资金,在现有基础上,对新村进行饮水工程、富民安居房、300户牧民环保厕所、劳动力转移等10个方面进行提格升级。现在,这些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工作队队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雷志武说。

伴着晚霞,孩子们跑着笑着,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通过村里的大喇叭飘荡在新村上空,谱成了一首生动的“牧民新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呼图壁县   呼图壁   牧民   昌吉   村里   斯坦   南山   天山   工作队   牛犊   年收入   稳步   新村   合作社   收入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