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凄惨的一生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生重重的叹息。”作家叶兆言这样评价她。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座没落的贵族府邸。她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朝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儿。母亲黄逸梵也出身显赫,祖父是军门黄翼升,是李鸿章的得力副手。

父亲张志沂与母亲于22岁结婚,在当时是被称赞的“金童玉女”。但“新式女性”的母亲忍受不了父亲抽鸦片,更忍受不了他的公子脾气,她要求自己的权力。终于,在张爱玲四岁,儿子张子静三岁的时候,抛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这个令她充满伤心与失望的家,和小姑子一同留学海外。三年后,学成归来,不顾众人反对,与丈夫离婚。

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凄惨的一生

张爱玲

没有母亲陪伴的孩子是注定不会幸福的,父亲是典型的遗失型少爷,不会花言巧语的张爱玲,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背景下,也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然而继母的到来让原本不幸的张爱玲又陷入更深的黑暗,继母对于这个女儿厌恶至极,总是找各种理由打骂她。有一次,张爱玲终于忍不住还手了,却遭到了父亲不知青红皂白的暴打,并被软禁半年。在她身患痢疾后,父亲不愿给她治疗,最终在佣人劝说下,为避免背上害死女儿的骂名,才给她注射维生素 。

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凄惨的一生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17岁时,张爱玲再也忍受不了父亲和继母无休止的谩骂和毒打,她找到了母亲和姑姑,从此三人生活在一起。但慢慢的,和母亲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高中毕业后,她来到香港大学就读,但八百块的奖学金却被好赌的母亲输个精光。后来由于战争,学校停课,她希望能在沦陷区继续求学,并希望母亲可以承担起自己的学费,但已经和新男友共赴欧洲的母亲在信中这样写到“若现在嫁人,不仅可以不读书,还可以用学费装扮自己;继续读书,不仅没有学费,还要为学费伤神”。这意思显而易见,母亲不想承担自己的费用。在张爱玲成名后,给了母亲两根金条,母亲泪流满面,从此,两人再无联系。直至母亲将要去世,希望可以再见一眼女儿,可张爱玲连一张机票的钱都没有。

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凄惨的一生

张爱玲

不幸的童年令她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也造就了她独立的性格。她不爱社交,因此被人贴上了清高孤傲的标签。也许是受到父母双方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先进文化两种不同思想的吹拂,才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融通雅俗,沟通中外,写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自私、软弱和奴性,她对人性、生命的感悟有很深的理解。作者贾平凹说:“与张爱玲生在同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可评价之高。

他敢爱敢恨,在被第一任丈夫胡兰成伤害之后,她毅然选择离婚,在给胡兰成的信中,她写道“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后来,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赖雅,比张爱玲大近三十岁的赖雅为人真诚和善,让她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后来两人定居美国,张爱玲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凄惨的一生

张爱玲与胡兰成

张爱玲:不幸的童年,凄惨的一生

张爱玲与赖雅

最终,在七十五岁时,客死他乡,她的晚年是孤寂的,以至于在他死后的一个星期后才被人发现,家里没有家具,被人发现时也是躺在地板上。没人知道她是震惊中国文坛的才女。

就这样,安静的,结束了这孤寂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沦陷区   小姑子   客死他乡   不幸   继母   美国   祖父   显赫   凄惨   清朝   学费   孤寂   童年   丈夫   父亲   母亲   女儿   体育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