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切勿胡吹乱捧

文丨陈敬生


不久前,朋友转给我一段出自抖音的视频,内容是一位学者(书法家?)介绍清朝康熙皇帝学练书法的故事。演说者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地讲述“康熙大帝”在其母亲的引导下,从临摹当时的大书法家赵涵的书帖开始,克服虚荣浮躁情绪,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写出了自成体系、潇洒飘逸的一手好字,“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看到这段视频,我的心里很有些五味杂陈,总想要说点什么。平心而论,演讲者的肢体语言实在有些不雅,在他大步流星、不停晃动的影像面前,本来就模糊不清的康熙书法背景墙,就显得更加模糊了。尽管老先生说得声情并茂,甚至吐沫星子直溅,观众却看不到康熙皇帝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


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但这些还都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老先生最后亮出来的“底牌”或者叫做“结论”,在我看来却有大大的问题。他尽可以拿练书法来说事,哪怕稍微绘声绘色、夸张一点,受众都是能够谅解的,因为他只是说康熙学字而已。据说这位皇帝的毛笔字写得还真是不错,虽然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我还是愿意选择相信这个评价。


根据合理的推测:皇帝嘛,虽说每日早朝,公务繁忙,但有位列三班的王公大臣,都道府院也是配齐了的,“君子动口不动手”,散朝以后,皇帝除了和皇后嫔妃们厮混之外,读书写字的时间应该还是有的。所以,练好毛笔字,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是君临天下的人物,面子和里子都是不能少的。


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至于说到“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这个结论就过于牵强,而且逻辑上还有些混乱,我甚至搞不清楚老先生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那应该是康熙皇帝苦练书法终成明君。可是事实上,吟诗作画、写文章、练书法,和能否成为一国之君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更不要说成为“一代明君”了。而恰恰相反,被称为“一代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独创“瘦金体”书法门类,且被誉为“一代画帝”的宋徽宗赵佶,最后却成了亡国之君。


那么,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能不能算一代明君呢?看过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的观众,一般来说都持正面看法,但估计也很难用“一代明君”来评价他。我查阅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同时结合自己从小听到的民间传闻,试图还原一些基本事实: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病逝,在位61年(1662一1722)。在“金銮宝殿”上坐了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一些文治武功的政绩,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但从总体上来说,康熙皇帝乃至整个满清王朝的统治,都是非常残酷的。用孔夫子的慨叹“苛政猛于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年清军入关,一路烧杀抢掠,城破人亡,“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来又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令,强行摧毁汉人的风俗习惯和信仰。到了顺治朝,则开始大兴文字狱:从书中和口中挑拣民众的“反动”言论,以做实他们的“反动”行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使得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还有好么?有的学者总结说:这些文字獄,捕风捉影之荒唐,牵强附会之怪异,株连之广泛,处理之残忍,无以复加。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的。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能赘述。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辈人摆摊说,康熙皇帝由于得了天花,满脸的大麻子。所以他对麻、花这些字非常敏感,明令禁止使用。朝中大臣递奏折、说话都要很小心,否则就会动辄得咎,甚至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传说民间有一位人士,实在是气愤不过,他心想,你扛大麻子不让我们说麻、花这些字,我可以不说,但我一定要羞辱你。于是他作了一首打油诗曰:雨洒塘灰溅,钉鞋踩烂泥,虫吃萝卜菜,反剥石榴皮。诗中没有一处提到麻、花二字,但见到此诗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这首诗不胫而走,传播越来越广,终于被告密者捅给了官府,朝廷下令调查,严惩不贷。结果有十多人被杀,数十人被折磨致残。


还有一例:某书生正在看书,不巧一阵凉风吹来,将他正在看的那一页翻过去了。书生顿生感慨,便吟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那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宵小之徒添油加醋地告发了,官府认定书生诽谤讥讽朝廷,便将其活活杖毙。文字狱之凶残狠毒,由此可见一斑。


文字狱始于顺治,终于宣统,延续250余年,几乎贯穿整个清王朝(统治中国267年,另一说268年)始终,尤以康熙、乾隆两朝为甚。而这个时间段,恰恰被某些专家学者粉饰为所谓的“康乾盛世”。这如何能够让人信服?


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有些人的观点认为,在康雍乾三朝总共134年间,社会基本上是稳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但这都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持续不断地镇压和摧残,士农工商各色人等看似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他们只是任由统治者驱使的工具,其地位甚至连奴隶也不如。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如地下的活火山正在生成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喷发。


此外,康熙皇帝还釆用禁海(不准渔船出海)迁边(将沿海居民向内地迁徙)等非常野蛮的办法强行割断东南沿海百姓与台湾郑氏政权的天然联系,仅此一项就致死数十万人。及至后来,清王朝竟将“闭关锁国”当成了基本国策,而始作俑者,正是“康熙大帝”。自他以下,清朝的历代皇帝均釆用驼鸟政策,优哉游哉地做起了中央王国的春秋大梦。


康熙临摹了赵涵的书法,咋就成了书法史上很有造诣的一代明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任西方列强随意宰割的羔羊,其祸端正是发乎于康熙皇帝所推行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基本国策。哪里有什么“康乾盛世”,哪里又有什么“一代明君”!胡吹乱捧可以休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造诣   爱新觉罗   康熙   书法   大麻子   王朝   文字狱   基本国策   毛笔字   闭关锁国   顺治   官府   老先生   书生   皇帝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