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看同一支部队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惊天演变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让我们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北两岸50昼夜阻击战,以劣势的战备、悲壮的战况、辉煌的战绩,感动了志愿军统帅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一战扬名四海。

电视剧《大决战》也让我们见证了国民党第60军在1948年辽沈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官兵“士气低迷,突围无望,固守待歼”之际,军长曾泽生于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义,弃暗投明。

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看同一支部队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惊天演变

实际上志愿军50军和国民党60军曾是一支部队,军长都是曾泽生。

曾经的国军第60军出身于滇军,而滇军素来以“两杆枪”而出名,一把是手上的步枪,另一把是大烟枪。再加上滇军不属于国军的嫡系部队,云南王龙云和老蒋面和心不和,所以国军几乎不给他们派发好的武器装备,这样一来就导致这支部队战斗力奇差,因为杂牌军的身份,始终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还一直被排挤、边缘化。对于这些东西,云南王卢汉是十分清楚,所以他把60军托付给曾泽生的时候,他就已经说过,你们一定要设法保存实力,千万要提防蒋介石瓦解滇军。

因为卢汉的话,曾泽生开始注意保全实力,在一些战役上表现并不突出,甚至还会脚底抹油说跑就跑,也正是如此,60军被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戏称为“六十熊”。

60军起义之后如何进行改编,中央军委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整编这支部队,军委授这支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仍旧让曾泽生担任军长,同时派遣徐文烈担任政委。之后,军委向50军派遣一大批解放军高级干部或骨干,确保各级编制都有共产党员的干部。开始对已经投诚的50军进行政治整顿和思想改造。

梳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共产党史、人民军队成长史,让士兵们明白中国革命的意义。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人民的出路,才能让穷苦大众翻身,才能解决旧社会的压迫,真正成为一支共产党的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生力军。经过整顿,部队战斗热情空前高涨,全军指战员憋足了劲,一定要打个翻身仗,实现脱胎换。

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看同一支部队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惊天演变

部队的士气是非常重要的,士气就能决定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这一点在50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50军一马当先,直接扑向汉城。就这样50军成为第一支攻破汉城的部队。同时还歼灭了英军的一个重型坦克营。消息传回国内,国人大惊。原来蒋介石的“六十熊”这么厉害,竟然取得了大功,现在的士兵一个个的嗷嗷叫。

在第四次战役中,汉江阻击战,我军按照彭德怀“西顶东放”的部署,西线第一线只展开第50军和第38军之第112师,以4个师的少量兵力阻击敌主要进攻集团,争取时间,掩护我军主力休整、补充、集结。并在东线,先诱敌深入,再实施战役反击。

被部署在西线敌军进攻主要方向上的第50军,对手是敌一线5个作战集团中实力最强的美1军,可谓是重点中的重点。

迎击超强的对手,第50军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弹药携行量不足。

经过第二、三次战役消耗后,第50军的弹药携行量早已不够一个基数,军、师后勤携行的弹药不够半个基数,没有预备基数。炮弹,更少得出奇。

修理山,是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岸一线阵地中的三个主要防御要点之一。在这个美军战史称之为“血岭”地段,第50军148师444团最初的任务是守7天。面对美1军25师一个整师号称“修理山决战”的闪电攻势,第444团顽强坚守了10天,至2月4日2时将修理山阵地移交给前来接防的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8师第1联队后,才奉命撤出。据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四八师炮兵战斗总结》,这期间,第444团配属了师炮兵营的美式山炮第2连后,总共才只有山炮炮弹116枚、八二迫击炮弹124枚、七0炮弹32枚,平均每门炮只有15枚炮弹,且全在1月27日至30日期间打光了。这4天,平均每门炮每天打4枚炮弹,在一线作战的步兵营每天只能得到30来枚炮弹的火力支援。

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看同一支部队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惊天演变

弹药补给更少。在汉江南岸半个来月的阻击战中,上级给全师补给弹药,只有3次:

第一次,在战役打响第7天即1951年1月31日晚上,军后勤送来手榴弹、反坦克手雷、地雷和六0炮弹4000余枚。师里见补给的弹药太少,只好命令机关和二线部队只留三分之一的手榴弹、子弹,其余的一律收上来,送往一线部队。

第二次,在1951年2月1日,师里终于得到上级补充子弹2.9万余发(若平摊到全师指战员头上,人均只有三四发)。师里随即将其中2.3万发子弹补充到一线的第444团和第443团,将3000发子弹补充给二线的第442团,师里只留3000发子弹作机动。

第三次,在1951年2月2日,军后勤又给全师补充六○炮弹350枚、地雷67枚、手榴弹610枚。

有些情况现说起来,恐怕不少人都不信。“大寒”节气,数九严冬,风雪交加,参战指战员露宿阵地,甚至棉鞋都穿不上。有的同志硬是冻得站不起来了,抬下战场就被锯掉了双脚。

粮食也奇缺。为保证一线作战分队的口粮,政治机关主动提出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一顿吃稀饭,晚上要去运送伤员,抬担架往返五六十里路,所以吃干饭。

虽然,第50军阵地防御艰危困苦到如此程度,即使美军装甲分队几次打到师、团一级指挥系统所在地,整个防御体系始终稳如泰山。

50军攻破汉城、歼灭英军,重创美军,在汉江阻击美军五十个昼夜,成为一支国之劲旅,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功臣模范。

在五十军内,447团被授予“白云山团”,444团4连被授予“修理山连”,445团8连被授予“英勇顽强连”,450团7连被授予“战斗英雄连”。全军内特等功臣4人,战斗英雄2人,大功以上476人。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看同一支部队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惊天演变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50军曾泽生军长曾动情地对彭德怀司令员说:“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头了!”

高度评价第50军战绩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告诉曾泽生军长:“有我彭德怀在,50军不但不会编散,而且优先换新装备!”

直到1964年,朱德元帅依然惦记着这支来自敌对营垒的部队,他特意叮嘱:“50军是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一定要把这支部队建设好!”

据记载,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召见曾泽生军长,对第50军的战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们50军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不错嘛!蒋介石叫你们‘六十熊’,我看你们是‘五十勇’啊!”

从国民党60军到解放军第50军,同一支军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惊天转变,他们只是换了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换了一种政治主张,就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为谁打仗?听谁指挥?是一支军队取得胜利的最核心因素,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看同一支部队战斗力脱胎换骨的惊天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汉江   汉城   部队   指战员   朝鲜   军长   志愿军   手榴弹   弹药   脱胎换骨   炮弹   蒋介石   国民党   阵地   战斗力   子弹   战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