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生活 | 丑陋的中国人?以此为题,你会怎么写?

先看两组事例,然后想一下你更讨厌哪一组?

第一组:

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吸烟、乱扔垃圾

排队不遵守秩序,总是插队

宠物的主人任由宠物随地大小便、袭击路人

拾取别人的财务拒绝归还

第二组

总是在人背后打小报告、说坏话

占用别人的私人物品从不归还

可以捉弄别人却不能忍受被捉弄的双标

看见别人倒霉时总是幸灾乐祸还冷嘲热讽

相信多数人看过这两组之后,对第一组的行为只是表示生气和鄙夷,而对第二组的行为则是恨之入骨,甚至会发出一种感叹:阿Q又回来了!

作文与生活 | 丑陋的中国人?以此为题,你会怎么写?

可能有人会说:第一组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而第二组无非是个别人的素质问题罢了。

但是,今天我们谈的不是素质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劣根性。

一说到劣根性,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鲁迅,因为这都是课本上几十年不变所传承下来的知识。

但你可知道?中国有一位作家,对中国人的劣根性做了全方位的各种批判和口诛笔伐,进而形成一部著作,书名就叫《丑陋的中国人》

劣根性,是指长期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劣根性是一种心理反应,因某些劣根性是人潜意识的判断。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这就是台湾作家柏杨所著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想要传达给我们的观点。丑陋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人的一些文化习惯。

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

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而这种疾病又被作者称之为“酱缸文化”。

作文与生活 | 丑陋的中国人?以此为题,你会怎么写?

没错,就是这本饱受争议、不被看好的《丑陋的中国人》,对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仍然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不妨来看看一个孩子所写的作文,来看看他是如何理解的吧!

正视酱缸,跳出铁窗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以酱缸来比喻泥淖中的中国社会。民族的文化变成一潭死水、一个酱缸、一个污泥 坑。我们身处于酱缸而不知其腥臭,身囿于铁屋而不去打破,在颠倒的社会上演错位的戏码,如此可悲。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不敢正视颠倒的世界,不敢承认扭曲的人生,更不敢力挽狂澜、特立独行,而是像羊群一样在酱缸里猛冲,最终迷失。唯有先勇于正视,才能摆脱这种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唯有发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摆正自己的心态,扶济众生,才会唤醒沉默的大多数,跳出无形的铁窗。

写作点评:

开头解释了题目的含义,引出下文。

正视自己,莫掩盖丑陋。

不要试图遮掩丑陋,那也是人生的真面目。巴金在小狗包弟被送走之后,直言“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拷问着自己的责任;卢梭写下《忏悔录》,反思内心的阴暗面,揭露自我和社会的过错。然而,一些人,无论生活多么无聊乏味,总要在朋友圈晒一些“高大上”的照片,博取他人的 艳羡。他们用照片来遮掩真实的生活,用一个个谎言营造美好的假象,在虚拟空间中成为生活的佼佼者,却不敢正视真正的自我。不能直面丑陋的人,只是铁屋中沉睡的愚氓罢了。承认与反思呈现的是心灵的横剖面,正视自己才能直视社会。

写作点评:

1.分论点独立成段,观点更突出,主题更明确。

2.对于古今中外的事例,作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可以看出作者具有厚实的阅读积淀。

作文与生活 | 丑陋的中国人?以此为题,你会怎么写?

正视历史,勿粉饰废墟。

余秋雨先生曾将废墟比作一个罗盘——一极古代,一极现代,是古今心灵感应的桥梁。然而,有些人不愿让废墟存 在,想要恢复昔日的辉煌。试想,如果在阿房宫遗址上重修,即使富丽堂皇,却失去了妃嫔媵嫱的脂粉气息,雨泽下注的腐蚀痕迹,只是美丽的花瓶罢了;如果把圆明园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园子,熊熊的火光、民族的郁愤、历史的感悟 都会消失殆尽。今日的赝品伪装昔日的鼎盛,守望者慕名而 来却悻悻而归。更可悲的是,人们不仅铲除废墟,更将传统 连根拔起。节日仅仅成了假期,舶来的洋地名层出不穷。鲁 迅曾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现在对历史的矫饰,对传统的漠视,不正是一场悲剧?我们还要唤醒对传统的重视、对历史的正视,唯有摆正对历史与现实的态度,才能直面社会的痈疮,不丧失文化之根。

写作点评:

举出了阿房宫和圆明园的事例,论述“正视历史,勿粉饰废墟”这一分论点,说服力强。

自强不息,敢作敢为。

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文化之根?先驱者们自强 不息,敢作敢为,于铁屋中拯救一个时代。在战火纷飞的旧 中国,由于封建迷信,人们麻木不仁,觉醒的先驱者纷纷投身革命。鲁迅弃医从文,以纸笔为枪,在舞文弄墨间有刀光 剑影的凌厉,他不被酱缸淹没,最先醒来又唤醒他人;抗日战火纷飞,西南联大的教员们转战云南,闻一多、金岳霖、 冯友兰、陈寅恪等优秀学者著书立说,传承中华文化,在泥墙陋室里保持知识明灯不熄。陶行知在晓庄撒出千千万万颗种子,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他们看清社会之弊,不做洁身自好的旁观者,而让热血沸腾,自强不息,唤醒他人,一同打破酱缸,跳出铁窗。

写作点评:

循着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独立思考与独特见解。

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看清了酱缸的混沌,就以守望者温沃众生的情怀,投身于这个时代吧。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无数人共同推动,不怕特立独行,只为跳出铁窗。

在颠倒的世界颠倒着行走,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名师点评

本文以《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句和鲁迅的名言为思考的基点确定立意,探讨了“正视问题,敢于担当”的话题。作者巧用对比,层层深入的论证彰显了其思维的深刻性。如将巴金、卢梭等敢于正视自己的人与现实生活中不敢正视自己的人做对比,深刻论证了正视自我的必要性;在论证“要正视历史”这一观点时,作者从余秋雨关于废墟的比喻写起,“然而”一转,以阿房宫和圆明园为例论述了不愿让废墟存在的严重后果;接着以“更可悲的是”一句过渡,将思考的关注点引向了对传统文化的漠视,逻辑严密。

今夜偏知春气暖

作文与生活 | 丑陋的中国人?以此为题,你会怎么写?
本篇文章中的作文《正视酱缸,跳出铁窗》收录于《最新高考作文辅导大全》。

SPRING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阿房宫   卢梭   丑陋   圆明园   酱缸   鲁迅   中国人   铁窗   劣根性   为题   自强不息   废墟   点评   社会   作者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