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媛”当事人晒病历本喊冤,这次媒体“翻车”了?

文|和光

“病媛”事件继续发酵。

此前,一篇关于“病媛”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这篇报道认为一些网红打着住院做手术的幌子在社交平台发布网帖其实是为了带货。她们声称自己患了各类结节、抑郁症甚至癌症等疾病,却化着精致的妆容、神色甜美。在引发网友关注后,趁机向网友带起了货,其中包括疤痕贴、手术贴、保健品等等。

此事的最新进展是,其中一位当事人@张吉晶-cat回应称,自己并非所谓的“病媛”。她晒出病历回应称自己确实得过“甲状腺结节”,拍照是为了告诉亲友手术顺利,她从没有过直播账号、从没带过货。目前,她已经在对相关报道的侵权行为进行操作取证。

从这位当事人晒出的聊天记录、病历本来看,报道涉及的几位当事人都否认自己是“病媛”,晒照和相关药物也只是向网友们分享术后护理经验。一番好心如今却被污名化为“病媛”,这让她们非常愤慨。究竟是病媛没病装病带货,还是相关报道“翻车”,显然还需要相关机构进一步回应,释疑解惑。

“病媛”当事人晒病历本喊冤,这次媒体“翻车”了?

图片来自当事人微博。

实际上,有佛媛殷鉴不远,这篇关于病媛的报道一经刊发,就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这种现象大加鞭挞,认为卖保健品的病媛比佛媛危害性更大。从佛媛到病媛,变的是场地,不变的是花式名媛们炒作人设、炫耀性消费奇葩带货的路径。更有网友创作出了“佛媛病媛都是售货媛”,“我把你当病人,你却把我当韭菜”的段子。

现在来看,如果几位当事人的回应属实——真做过手术、非网红、没卖货,却无端承担了这些骂名,那报道和舆论对她们的批判越猛烈,她们在心理上所承受的伤害就越大。因为这几位当事人给出一定证据,所以取得不少网友的信任,此前批判“病媛”的舆论风向大逆转,开始倒向追问媒体操作是否规范。

目前舆论对这篇报道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涉事媒体在操作这篇新闻似乎并未对新闻当事人进行采访。如果仅凭患者发布在社交媒体的几张图片,就仓促、武断地得出了“网红立人设卖货”的结论,然后提炼出了“病媛”的概念,确实有违基本的专业规范。当然,具体报道程序如何,还需相关媒体来回应。

“病媛”当事人晒病历本喊冤,这次媒体“翻车”了?

当事人微博截图。

另外,就“病媛”事件而言,不少人认为,这类报道最坏的影响,还不是事实不清伤害了这几位当事人,而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重了对女性群体的污名化。爱美是人的天性。在佛媛之后,如果社会上动辄形成这种“+媛”来批判女性的行为,是对部分女性群体生存权力和生存空间的打压。

如果病床上美美的拍个照就被污名化为“病媛”,那有一天女大学生教室里、校园外拍个照,是不是也会被骂“学媛”?

对于一些涉及虚假宣传、编造场景只为带货的行为,舆论当然可以批评监督,可是也要防止走到另一个极端,动不动就贴标签,把个别行为上升到对某个群体的批评,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被报道提及的几位所谓“病媛”是不是被冤枉了,在几位当事人出来发声的背景下,相关媒体也该出来及时还原真相,用专业、权威、公正的文字来给公众一个交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病历   名媛   当事人   殷鉴不远   污名   媒体   翻车   社交   舆论   保健品   此前   群体   手术   操作   女性   网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