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晋州市历史悠久,有2500余年文字可考历史。晋州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距雄安新区160公里,是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中国鸭梨之乡,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建置沿革

晋州之建置,春秋时始趋明朗,演变至今,已历2500余年。其间,或因朝代更替,或因时势变幻,沿革纷繁,错综复杂,诸如名称更改、郡县置废、级别升降、治所迁移、隶属变化、边界调整等等,代有发生,不绝于史。

春秋时(前770一前476),白狄族在今市境建小诸侯国一鼓国,都鼓聚(今晋州市十里铺)。周景王十八年(前527)鼓国归晋国所辖。

战国时期(前475一前221),今市境初属中山国,设城邑下曲阳(今鼓城附近)、昔阳(今十里铺);后曾属燕国、齐国、赵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境属巨鹿郡(郡治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西汉元始二年(2),境置下曲阳县、临平县、安乡县。下曲阳县为都尉治,在今鼓城附近;临平县治今市区东南古城寨;安乡县治所不详,疑为城区东北9.5公里侯城。东汉建武四年(28)省临平、安乡二县,入下曲阳县,属冀州刺史部巨鹿郡。三国时,下曲阳县属魏冀州巨鹿郡。

西晋太康三年(282),下曲阳属冀州巨鹿国,后改属赵国,怀帝永嘉年间,赵国改为赵郡,辖下曲阳。东晋时,下曲阳先后隶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北朝北魏时期,下曲阳县改名曲阳县,属定州巨鹿郡,郡治由瘘陶(今宁晋县西南)移到曲阳县(今晋州鼓城附近)。北齐时省曲阳县入高城县(今藁城市),属巨鹿郡,郡治仍在原曲阳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高城县置昔阳县,治所在原下曲阳县址东2.5公里处,即今晋州市区:同年析昔阳县置廉平县,治今市区西南东子城、西子城;十八年(598)昔阳县改鼓城县,属廉州。大业初省廉平县入鼓城县。大业二年(606)鼓城县改属赵州;九年(613)鼓城县改属高阳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鼓城县属赵州,同年改属深州;四年(621)隶属廉州。贞观元年(627)改属定州。大历三年(768)改属恒州。元和十五年(820)恒州改镇州,属之。

五代十国初,鼓城县属镇州。后唐初改镇州为真定府,不久复改镇州,均辖鼓城县。后晋天福七年(942)镇州复名恒州,后汉复为镇州,均辖鼓城县。

宋代初,鼓城县属河北西路真定府。太宗端太祖(成吉思汗)十年(1215),置晋州,治鼓城,辖鼓城一县。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撤晋州,置鼓城等处军民万户府,治所仍在鼓城县,辖鼓城、安平、饶阳、武强四县。中统二年(1261),鼓城县治所复置晋州,辖县未变。

明洪武二年(1369),省鼓城县入晋州,属京师真定府,晋州辖安平、饶阳、武强三县。永乐元年(1403),晋州直隶京师,二年(1404)隶真定府。

清雍正二年(1724),升晋州为直隶州,辖无极、藁城二县;原辖安平、饶阳、武强归属深州。雍正十二年(1734),改晋州为散州,属正定府,不辖县;原辖无极、藁城归属正定府。

民国2年(1913)改晋州为晋县,属范阳道。民国3年(1914),改属保定道。民国17年(1928)废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辖晋县。民国26年(1937),属河北省第十督察区。

民国28年(1939)1月,晋县被日军侵占。为便于对抗日工作的领导,同年10月,晋县抗日政府在城北设立办事处。民国29年(1940)5月,因抗日形势需要,抗日民主政权以石德(石家庄一德州)铁路为界,路北在城北办事处基础上建晋北县,路南建晋(南)县,均属冀南区。民国30年(1941)1月,晋北县与深(泽)(无)极县合并为晋深极县;次年3月,晋深极县六、七区(今小樵、东卓宿一带)与束北县合并成立束晋县,均属冀中七分区。民国30年(1941)5月,晋(南)县与藁城县南部及正定县部分区域合并建晋藁县,31日,改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民国38年(1949)8月,改隶石家庄专区。

1956年,无极县龙泉固划归晋县。1958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晋县、深泽县,两县的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晋深县。12月,撤销晋深县,其政区划入束鹿县。1961年5月以束鹿县部分政区划出,设立晋县(含原深泽县);次年1月,原深泽县从晋县划出。晋县耿庄划归深泽县。1967年11月,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辖晋县。1991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县,设立晋州市(县级),以晋县的行政区域为晋州市的行政区域,由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93年6月,石家庄地区和石家庄市合并,晋州市由石家庄市领导,至2005年未变。

区划管理

晋州市与周围相邻6县市边界线总长174.51公里,其中市界1条、县界5条。1991年,全市辖4镇16乡。经历1994年撤乡设镇和1996年撤乡并镇后,2005年,全市辖8镇2乡。

1.勘界

1997年,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精神,晋州市成立勘界领导小组,下设勘界办公室,制订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有序进行与毗邻市、县边界的勘定工作。经勘界、设界桩、建档、签涉县市联合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等,2001年9月,晋州市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勘界工作。市边界涉及辛集、深泽、无极、藁城、赵县、宁晋6县市。测定边界线总长174.51公里。

一、市界

市界1条,全长12.56公里晋州一宁晋界全长12.56公里,涉及3村。

二、县界

县界5条,全长161.95公里。

晋州一辛集界全长67.62公里,涉及28村。

晋州一深泽界全长21.1公里,涉及9村。

晋州一无极界全长17.7公里,涉及5村。

晋州一藁城界全长35.9公里,涉及12村。

晋州一赵县界全长19.63公里,涉及6村。

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区划调整

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1991年,晋州市辖晋州、总十庄、马于、小樵4镇,营里、河头村、周头、杨家营、东里庄、桃园、东寺吕、赵魏、东卓宿、周家庄、东宿、陈家庄、元头、槐树、祁底、田村16乡,224个行政村,212个自然村,1个自然镇。其中,自然村周家庄含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队4个行政村,自然村北捏盘含第九生产队、第十生产队2个行政村,自然村平乡含东平乡、北平乡、西平乡3个行政村;1白然镇含西关、西街、中街、东街、东关、南关6个行政村。其余各自然村与行政村相同。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营里、桃园、东卓宿、槐树、祁底5乡撤乡设镇,原5乡行政区域为5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隶属关系、职能不变。1995年1月,全市设晋州、营里、总十庄、桃园、马于、东卓宿、小樵、槐树、祁底9镇和河头村、周头、杨家营、东里庄、东寺吕、赵魏、周家庄、东宿、陈家庄、元头、田村11乡。1996年1月,并乡扩镇,经省、石家庄市政府批准,全市设晋州、总十庄、营里、桃园、马于、东卓宿、小樵、槐树8镇和东里庄、周家庄2乡。

1996-2005年,晋州市按9镇8乡3个办事处进行管理。

截至2017年底,晋州市辖晋州镇、营里镇、总十庄镇、桃园镇、马于镇、东卓宿镇、小樵镇、槐树镇、东里庄镇、周家庄乡共9个镇、1个乡,另有河北晋州经济开发区;辖居委会10个、行政村224个。市人民政府驻地晋州镇。

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晋州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晋州市   深泽县   曲阳县   饶阳   巨鹿   晋州   曲阳   桃园   藁城   生产队   石家庄   行政村   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沿革   全长   民国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