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

作者:刘文山

2014年11月27日,原东方歌舞团团长、著名歌唱家王昆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朱明瑛、李玲玉、宋祖英、李双江、陈佩斯等王昆生前亲友、弟子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千余人到场。在灵堂里,弟子们唱起《白毛女》《北风吹》等王昆生前的代表作,用歌声来送别恩师,音乐中有泪,场面令人动容。这位歌坛泰斗用自己的天籁之声感染了几代国人,以孺子牛般的精神为中国民族乐坛耕耘了一生。

王昆: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

经历抗战烽火洗礼的歌唱家

1925年4月,王昆出生在晋察冀边区的河北省唐县南关村。1937年抗战爆发那年,她12岁,年纪尚小的她参加了自卫队,后来又加入了县妇救会,1938年当选为宣传部长。王昆自己刻蜡版,写宣传品,有一副好嗓子,担任了一所抗日小学的音乐教员。她经常站在土台子上高唱抗战歌曲,向老百姓宣传参军抗日,吸引了许多过往村民驻足观看。1939年4月,14岁的王昆就被选进了西北战地服务团。

抗战时期,条件艰苦,但大家充满抗战激情,创作力特别旺盛。1942年,河北省涞源县出现了一位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王昆参与了创作,负责演唱。“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的悠扬歌声一直传唱到现在。18岁那年,王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春,她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王昆是第一位白毛女表演者,见证了歌剧《白毛女》由雏形到成型的历程。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4月28日晚,中央党校大礼堂灯火通明,王昆出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的女主角喜儿,那独具风格的歌喉,把观众带进了除夕夜的穷苦人杨白劳家中。观众席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700多位代表,还有各界观众,都被剧情和音乐所深深吸引。演出结束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部歌剧,王昆在延安演了20多场,又演到西柏坡,一直演进新中国。

王昆: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


20年后《农友歌》

王昆曾笑着对记者说:我很小就喜欢唱河北老家的梆子、小调。参军后,我们才开始把这些民间小调搬上舞台。进入鲁艺出演《白毛女》中的喜儿彻底改变了我的艺术人生。“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这熟悉的旋律让人难忘,作为歌剧《白毛女》的首唱者,王昆被称为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1964年,新中国建立15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它那气壮山河的气势展现在首都舞台上。王昆在这部舞蹈史诗《秋收起义》一场中领唱《农友歌》。39岁的王昆嗓音嘹亮、气宇昂扬,她在作曲家原有的曲调上,融进了湖南民歌的韵味,这歌声让翻身当家做主的劳苦大众心怀激荡,让广大劳动人民扬眉吐气!演出结束时,周总理走到王昆面前称赞道:“好哇,王昆,你是20年前《白毛女》、20年后《农友歌》啊!”在2014年纪念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迎来50周年的活动中,王昆拖着病重的身体依旧坚持登台演唱。

从14岁开始计算,王昆已经唱了75年。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势态,王昆都有能力把持自己的审美价值。她以那朴实无华、富有民族味道的演唱风格和具有艺术天资的表演功底,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身着戎装演唱的《农友歌》,更是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王昆: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


痴心不改,执着追求民歌艺术

王昆对艺术的追求与严谨伴随着她的一生。她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始终坚持民族特性、坚持科学施教。她反对千人一面的流水线式的声乐教育,更反对没有方言特点的民歌。她身体力行,践行有特点、有激情、有色彩、有观众的民族唱法。在纪念《东方红》50周年时,工作人员顾及她身体状况,想用伴奏带她都厉声斥责。用舞剧伴奏带?开玩笑!白毛女绝对不能穿高跟鞋戴假睫毛,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也并不都能胜任舞台主持。这都是王昆对当时节目提出的要求。王昆严肃地说:“观众花这么多钱买的票,我们必须对得起他们。否则还有下次吗?不能凑合、不能将就!”

唱了几十年革命歌曲的王昆,在流行歌曲还被很多人认为是靡靡之音的时候,就勇敢地站出来支持流行音乐的发展,“一些人说,我是引进流行歌曲的罪魁祸首,对我非常不满。我坚信,用不了几年,我这顶帽子就会被摘掉”。

1966年“文革”袭来,王昆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香港特务”“东方歌舞团头号走资派”,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年月,她依旧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1976年4月“批邓”期间,因为曾经给邓小平同志写过两封反对“四人帮”的信,王昆第二次被抓走。在被批斗期间,她在心中默唱《白毛女》中的“天亮了”来自勉。1976年,“文革”结束后,王昆重新回到舞台,在音乐会上再次唱起北风吹。

王昆认为民族唱法是有历史积淀、文化积淀、语言积淀的精华,人为地附加潮流、时尚是肤浅的、愚蠢的。民歌脱离了生长的土壤束之高阁,就成了墙头草没了根底。

王昆: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


甘为人铺路的乐坛伯乐

在歌坛,王昆有伯乐的美称,她总是能独具慧眼挖掘培养人才。在任东方歌舞团团长期间,经她培养的远征、郑绪岚、朱明瑛、牟玄甫等人,成为我国歌坛享有盛名的优秀艺术家。2009年7月,她正式收9岁的黄嘉琪为关门弟子。这段相差75岁的师徒缘分,成了音乐圈的一段佳话。对此王昆回答:“当团长就是要为团员铺路搭台,抬轿子的人总是会有的,坐不坐是领导的事。但你的主要工作是坐轿子吗?其次,做团长就要发现、推出新人、新作品,需要有担当、有胸怀、有远见。”

在从艺7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王昆曾亲手将一根红头绳和一件土布褂子送给弟子王二妮。她希望弟子王二妮能保持自己原汁原味的演唱风格,不要脱离老布衣味道。她说:“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爱听、愿意听,既然唱中国的歌就得有中国味道。”

歌唱家李丹阳和王昆有28年的忘年情谊。21日晚7时,当记者拨通李丹阳的电话时,她正在北京一家录音棚里,忙于录制新歌。当得知王昆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李丹阳很是吃惊,几秒钟的停顿后,电话里传来了她痛哭的声音。李丹阳说:“天啦!我不知道王昆老师会这么快离开我们!王昆老师是我的恩人啦!”

郭峰与王昆也是忘年交。30年前,寂寂无闻的郭峰孤身一人从成都漂泊到京城,得到王昆赏识、提拔,后凭《让世界充满爱》一夜走红中国流行乐坛。郭峰谈及王昆老师时也是数度哽咽:“王昆老师德高望重,她无私地培养了我们,她的高尚品格将永远指点我的人生。我会永远怀念王昆老师。”

空政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陈小涛说:“前不久,她还邀请我在她正策划的新排歌剧《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我一直在准备。可我没想到,新排歌剧《白毛女》还没有开排,她就去世了,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会永远怀念王昆老师。”

(本文摘自《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5年第13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东方歌舞团   白毛女   延安   农友   音乐舞蹈   歌唱家   团长   史诗   民歌   歌剧   中国   弟子   观众   民族   老师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