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她们是祖孙三代

她们都是妇产科大夫

她们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她们将医学的志向挥洒清华临床

她们中的医二代启建清华长庚妇产科团队

造福百姓

医三代接力支边

已是清华长庚医院的杏林新秀


跨越70年的接力

初心不变

医脉相承

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是一个家庭的志向传承

一场医学的传承

更是一场爱的传承!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秦济生医师年轻时工作照


秦济生,1955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1958年响应国家支边号召,举家扎根内蒙古30年,一生为边疆妇女治病,在她退休时,内蒙古当地的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世纪50年代的1/17。秦济生获得了妇产科界最高荣誉——第二届“林巧稚杯”奖。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廖秦平工作照


廖秦平,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39年来,深耕妇科肿瘤、妇科感染等疾病,尤其擅长各种疑难棘手的肿瘤治疗,为成千上万的恶性肿瘤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因其在临床及科研方面的造诣,获得第五届“林巧稚杯”奖。在坐拥常住居民百余万的京北“回天”地区,清华长庚妇产科已成为女性就医的第一选择,2020年,廖秦平带领的清华长庚妇产科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吕涛医师在西藏支援期间获得患者好评


吕涛,“80后”的“医三代”,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6年,吕涛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第二批“组团式”援藏队一员,远赴西藏支援。依托扎实的临床技术,她带领着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例,第一例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手术、第一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第一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第一例下生殖道畸形矫正手术等等。站在青藏高原支援边疆医疗建设,“这是一次致青春的修行”,吕涛说。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廖秦平、吕涛母女联合手术


现在,秦济生医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吕涛和母亲廖秦平仍在妇产科的第一线并肩作战。行业里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忙碌的工作让娘俩相聚甚少,难得的碰面,也多在讨论病例、联合手术、学术交流中度过。


“我们一起做手术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自己长了4只手。当我觉得这个地方需要帮手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已经伸过来了。”吕涛说,全力支持她援藏,六十多岁的母亲廖秦平带领科室团队一起深入西藏,拖着氧气瓶为当地的医生们进行肿瘤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等方面的讲座。


如今,母女二人和所有筑梦清华医学的奋斗者深耕京北。经过六年的发展,清华长庚已经形成了涵盖内科部、外科部、妇儿部、专科部、急重症部、医技部、全科与健康医学部的7大医疗部和50余个临床医技专科,立足天通苑百万居民的健康需求,服务北京乃至全国病患。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三代妇产科医生合影


上世纪50年代的内蒙古缺医少药,秦济生负责组建卫生院并出诊,赶夜路、坐牛车、走山路,顶着狂风担着风险去给农牧民老乡接生。


母亲常常借调下乡,有时候一走就是大半年,有一次秦济生推开家门,女儿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阿姨,您找谁?”待到廖秦平参加临床实习,她亲眼看着一个个年轻肿瘤患者的生命从眼前消逝,作为医生却无能为力,当时就坚定研究妇科肿瘤的决心。一心扑在临床上,廖秦平对女儿的关心和陪伴太少,“母亲对学生比对自己好。”小时候吕涛会这样抱怨,姥姥秦济生更多地承担起了陪伴吕涛成长的角色。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三代妇产科医生合影


其实,一代一代都深知妇产科的劳碌辛苦,无论是姥姥秦济生当年对廖秦平的劝阻,还是廖秦平对女儿吕涛的告诫,最终,后两代人的选择都与母亲的初衷相悖,走上了妇产科的道路。“一个职业能够延续下来好几代,一定是她的上一代在这个行业中做得很优秀,以至于她从心底里对这个职业产生崇敬。”廖秦平如是说。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三代妇产科医生合影


小时候,吕涛问姥姥,当年为什么要选择当妇产科医生,秦济生回答道:“我觉得那个时候中国的女性太可怜了,总要有人为她们做点什么。”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是廖秦平从母亲秦济生身上受到的感触最深的影响。


如今,国家经过70年的发展,山河已经发生了巨变,从姥姥缺医少药、“保命”的年代,到母亲的时代,各种肿瘤疑难杂症开始成为困扰女性的主要问题,到吕涛接续妇科肿瘤治疗研究的同时,则更加关注女性生活质量。时代在变,代际传承的内核不变——医者仁心。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三代妇产科医生合影


“我们一家三代妇产科大夫,家里经常讨论的话题是‘这个患者怎么处理’。妇产科事业已与我的亲人、家庭紧密捆绑在一起。母亲是我的榜样,女儿是我的骄傲。我们一同为女同胞们的健康谋福。”廖秦平说。

祖孙三代​“医”脉相承,同一大学毕业,2人在苑里深耕


来源:北京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长庚   缺医少药   祖孙   西藏   清华   内蒙古   妇产科   姥姥   北京   妇科   肿瘤   患者   手术   女儿   母亲   医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