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春雷去采摘

2020年的五一劳动节有些不寻常,虽然国家给了个小长假,但是要想出门畅游一番却也不易。因为疫情还没有驱散,龙江的大地还笼罩在“倒春寒”之中。

而且天公也不作美,从五月二日开始,又变了天,用我们通俗的话讲,就是其他省份已经进入夏天了,咱们这又来个第二悠初春。

在床上葛优躺,顺手翻看朋友圈,忽然看到先前的同事发了一则信息。上面写着:“喜欢吃柿子的朋友们来吧,体验一下采摘的感觉,春雷大棚四期E21号。”不仅怦然心动。因为我就喜欢吃柿子,更喜欢采摘。遂给同事发了微信,获得许可之后,就准备去采摘了。

五一春雷去采摘

秧苗涨势喜人高过人肩膀

棚室经济是前几年大庆市倡导的经济形式之一,甚至得到了国家和省里面的认可。各种果蔬棚室历经多年的艰难发展,终于形成了规模,遍布在大庆的五区四县,每一个角落,应季水果蔬菜满足了大庆市的需要。后期又经过脑筋灵活者的进一步改进,催生出新的餐饮棚室,这当然背离了果蔬棚室的初衷。大概在2018年吧,不知道吹来哪股风,一夜之间,棚室被一刀切,餐饮棚室被拆除,一些未开展餐饮,但有配套工作房间的,也受到同等对待,许多棚室只剩下了棚,室被当做营业场所拆除了,导致许多大棚因为没有工作人员休息的地方被荒芜,这样的结局,我想应该也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先到新玛特办点事儿,然后按照同事发的导航地图,以及语音指示,就出发了。从新村到春雷绿色养殖开发区路途不远,道路情况也好。上了机场高速不到10分钟就从城际快速通道北一路出口转了出去,沿着通往黑鱼湖度假村的道路直行,一直到“春雷开发区”的十字路口,向右一拐,接受一下防疫检查,就接近目的地了。拐下去之后是一条环形路,按照同事的吩咐,要往左拐,这条路好走。据说这里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都是省农业厅投资配套的,可见黑龙江省和大庆市对棚室经济的支持。

五一春雷去采摘


盛开的马齿苋花

以前我曾来过这一带就餐,脑海里依稀有影像,感觉家家户户都有独立的小院子,门牌清晰,很是好找。可这次进了里面,却是一番别样光景,原来整齐划一的房屋都不见了,到处堆满了破破烂烂的砖头瓦块,我仔细辨识,还是无法确定哪里是四期?哪里是E区?哪里是21号大棚?只好给同事挂电话,按照同事的指示,向前开进,其实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原来棚室区域就这一条环形水泥路,只要沿着路走就行,只是因为拆除操作破坏了门牌标识,不那么明显罢了。

E21号大棚其实是6栋,因工作量太大,现在还有些用工荒,同事只开了两栋,其他的都已经将棚膜拆下,准备按照大田播种了。据同事讲现有的两栋也有点忙不过来,一些过重的活计还是需要雇佣零工的,可现在人工太贵,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入不敷出,一年就可能闹个白忙活。

五一春雷去采摘


团团簇簇的西红柿

到了目的地,同事热情地把我们接进去,一年多不见,感觉同事比以前更干练了,人也瘦了,脸也黑了。她带着我们从头到尾走了一圈,详细介绍了大棚的种植情况。当听说偌大的棚室几乎就凭她一己之力侍弄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佩,也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更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和拼搏。

我的同事姓张,去年已经正式退休,工作中很要强,也很乐观,属于巾帼豪杰,曾是大庆市上报的感动龙江的女性候选人,获评过大庆市五好家庭或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有些记不扎实了)。她的人生故事既让人感动,也让人震撼,那种乐观、那种坚韧、那种磨砺、那种付出,都是常人不能比拟的,几乎可以拍一部励志的电影大片了。

她爱人也是我的同事,只是我此前没有见过她家先生!这是第一次。她们两人相濡以沫的几十年始终伴随着她的奉献和坚强。她爱人32岁的时候,因车祸造成截瘫,公公婆婆受不了这种打击,一下子都病倒了,甚至变得疯疯癫癫,当时两个人的孩子不到两周岁!从那时起,二十多年过去了,都是我的同事在操持这个家!上孝公婆、下护儿女,还要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自己的爱人;单位的工作也没耽误,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她的精神都到了崩溃的边缘。承包大棚也是为了给自己身体不好的另一半找一点营生,让他有点事做,不让他感觉到无用!提起岁月的艰难,同事的眼圈就不禁泛红,我们的目光也跟着暗淡下来。但她挺了过来,如今爱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孩子也很有出息,在首都上班,自己也已退休,也算苦尽甘来。大棚也成为了其退休的一个寄托,年景好的时候可以挣一点辛苦钱,补贴一下家用。

一进大棚,几张沙发和吊椅在和煦的阳光下懒洋洋地立在那里,倒也整洁,层次却也分明。迎面是一株养了多年的仙人掌,有将近2米高,开着淡淡的小花,虽然不那么醒目,却自释放着清雅的幽香;一盆马齿苋长得很是茂盛,这种在农村田头路间很常见的野菜,也被同事侍弄得嫩绿茁壮,金玉满堂,枝头同样挂满了淡淡的小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什么人养什么花,感觉这仙人掌和马齿苋就像是我的同事,虽平凡,却也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五一春雷去采摘


仙人掌 开在干旱沙漠中的英雄花

西红柿秧很高,大概都超过了我的肩部,同事告诉我,为了确保质量和多结果实,这些柿子在掐尖儿、分蔓儿、绑缚支架过程中,几乎都是她自己完成的,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早年的篮球运动员生涯,也让同事的腰不算太好,真难想象,这么多的活儿,是如何靠一个人干完的。

询问得知,为了保证西红柿的绿色有机,在种植的时候,每一棵秧苗下都埋了不少烀熟了的黄豆,肥料也一律选取最好的农家肥,全过程不施加一丝一毫的化肥,不掸农药。

大棚内,西红柿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孔隙,那味道很特别,既有草香,也有柿味儿,沁人心脾;那红绿相间、一簇簇的西红柿,个大肉厚,很是诱人,真想马上动手摘几个下来。但还是忍住了,因为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不科学地采摘,很容易破坏秧苗的生长,虽然手痒痒的很,还是悻悻然,动眼不动手,只看不摘。

五一春雷去采摘


此图片选自网络 如有异议联系即删

同事摘了一个,简单擦了擦,掰成两半递给我们俩,这种柿子没有污染,直接摘下来就可以吃。我咬了一口,一股别样的味道顺着舌尖直达心底,甜吗?甜而不腻;酸吗?酸而不浚,似乎还有一股清香之气从口中向头顶升腾,隽永而持久。也许是品种不同,同样的草莓柿子,我也采摘过不止一家,甚至碱地柿子,绿皮柿子,我都摘过,但这次却有一种不同的感受,仿佛久别重逢了一般。恰似那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我想追着听,但又很遥远,我想靠近品,却又若即若离!恨不得几口吞下去为快,却又很想慢慢地咀嚼,让那特殊的味道多停留一会儿!这柿子,我摘定了。

一边聊天,一边采摘,热情好客的同事,给我摘了两方便袋的柿子,递到我手里,我是连吃带拿,道别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没想到,在疫情肆虐的初夏,我不仅重温了同事之间的老感情,品尝了绿色食品,更感受了生活的不易,却也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正像“光阴故事群”中校友所说的那样:我们常常幻想着渺茫的诗和远方,却忘了在现实的生活中怀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不被人生的种种困难打败,用心去发现周围潜藏的美,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乐趣的真味,那么,诗和远方其实就在眼前。

(作者冯林财,原发公众号【剑客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春雷   大庆市   马齿苋   秧苗   环形   柿子   仙人掌   西红柿   大棚   爱人   同事   味道   多年   道路   感觉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