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前言

在我军历史上,如何只评一个人为战神的话,那非粟裕大将莫属。虽然刘伯承、林彪、徐向前打仗都很厉害,但是如果只论打仗天赋、不谈资历,他们在粟裕面前还差很多,也仅有林彪可以掰掰手腕。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粟裕大将

但是,粟裕的优点是能打仗,缺点是太执迷于打仗。当国家稳定后没有仗可打时,他性格中的弱点就开始暴露。所以粟裕在授大将后官场始终不顺,最后郁郁而终,实在是让人非常惋惜。

粟裕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天才

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后的第一年内,粟裕指挥他麾下的华东野战军,连续打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七大战役,而且连战连捷,总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4千余人,占这一年各大野战军歼敌112万人总数的39%。

如果说苏中战役也就是苏中七战七捷仅仅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直接奠定了粟裕战神的地位。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粟裕指挥战斗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由粟裕提议,陈毅、粟裕共同指挥。对手是国民党的头号主力部队,整编74师,全部美式装备,师长张灵甫。当时,敌两翼部队距离74师仅4至6千米,要想将74师引出来围歼难度非常大。然而,粟裕大胆违背作战常规,采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策略,以5个纵队强行切入包围74师,以4个纵队阻击与74师相邻的两翼敌军。

战役打响后,战场态势形成敌我双方互相包围,各自火力交织覆盖,经过4天的鏖战,击毙师长张灵甫,全歼国民党军第一号主力整编74师。此战开创了我军在敌重兵集结的情况下,强行割裂敌进攻主力的战例。蒋介石做梦也没想到74师会被全歼,哀叹“这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粟裕和陈毅

对于淮海战役中粟裕的地位,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1948年,军委的意见是让粟裕带领几个纵队过长江南下作战。但是粟裕分析后认为非常不妥,建议不要分兵,军委反复考虑后采纳他的意见。最终,淮海战役歼敌55.5人,粟裕指挥的华野歼敌44.3万人,占总人数的80%,直接大大加速了蒋介石的覆灭。

六次负伤导致粟裕的身体被严重摧残

建国后的抗美援朝作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指挥员的选择上,粟裕都是考虑在内的。但是之所以粟裕没有去,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战争年代受过6次战伤,有2次的弹片还一直留在体内。

1930年1月,粟裕随主力红军在参加水南战斗中,一发迫击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粟裕当场昏死过去,送入后方野战医院治疗了3个多月才出院。但是从此落下了头痛的毛病,尤其是每当战事紧张的时候,粟裕就会头痛得要命。战争年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一直无法查明病因。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40年代的粟裕

解放后,借助先进的仪器检查,才发现粟裕的头骨里有弹片,但是由于年代已久,弹片已经与头骨长在了一起,无法做手术取出来。直到粟裕去世,遗体火化后,在骨灰中发现不是1块弹片,而是3块弹片。大的一块捐给了军事科学院院史馆,小的两块由他的儿子粟戎生保存。

粟裕的左右胳膊也都负过重伤。1933年5月,在江西东部硝石战斗中,粟裕的左臂被敌人打中,动脉破裂,鲜血喷出去一米远。经过检查,子弹打穿了骨头,神经被打断,而且伤口已经感染,局部已经坏死,最好的方法就是截肢。但是粟裕坚决不同意,最后经过半年每日不停的盐水冲洗伤口,终于保住了左臂,但是落下了终身残疾。1934年9月,在一次转战中,粟裕的右臂中弹,这颗子弹直到17年后才取出来,目前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粟裕蒙受不白之冤

在1955年授衔的10位大将中,陈赓和粟裕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陈赓出身黄埔一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粟裕是总指挥部警卫班班长,陈赓是贺龙部队的一名营长。

陈赓对自己的老朋友评价非常准:从古至今的战将,只有两种人不受欢迎,一种不喜欢迎合别人的,还有一种就是功劳太大的,粟裕两样都占了,那必然是非常不好过。所以,导致粟裕官场不顺的还是那句老话:性格决定了命运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粟裕观看部队训练

粟裕1951年9月从苏联疗养回国后,周恩来和朱德通知他到总参谋部工作。粟裕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干,他请辞说:“总部的工作让我难以胜任,最好让我到一个学校去工作”他推荐了陈赓,但是军委没有同意。粟裕1951年12月任副总参谋长,协助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工作。

1954年10月,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此时国防部长是彭德怀,他同时主持军委工作。由于粟裕干工作一项坚持原则,而且他不喜欢迎合别人,加上两人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准备看法不一样,所以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粟裕在授衔现场

在1955年授衔之后,彭德怀是元帅,而粟裕是大将,工作上的隔阂和意见分歧愈演愈烈。由于彭德怀是一名猛将,性格暴躁,而粟裕是一名儒将,比较阴柔,所以“秀才遇上兵,有理好说不清”,彭德怀经常对粟裕出言不逊,而粟裕只是默默忍受。

在1958年5月底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对军队内部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座谈,粟裕也被错误地进行了批判。8月,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到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而且不允许他以后下部队检查调研。

一生致力于研究打仗

粟裕不吸烟、不喝酒、不近女色,他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地图,而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便是晚年卸任岗位后,书房、客厅、卧室等家里的任何地方都摆满了地图。了解粟裕的人都知道,只要他去外地,有四样东西必须带着:地图、指北针、望远镜和手枪,这都是战争年代养成的好习惯。

从总部来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对粟裕来说,表面看这是坏事,但其实是好事,粟裕的性格是宠辱不惊,他终于可以潜心研究现代军事理论了。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晚年的粟裕

60年代末,中苏边境冲突频繁,我军照抄照搬苏联的军事理论,作战准备已经远远不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周总理力邀粟裕出山,到北方边境地区巡视战备情况,他相信粟裕一定能够实事求是、提出真知灼见。

1970年4月,粟裕冒着春寒到边境检查,这是他受冷落10多年后的首次出巡。在50天的时间内,他上天山、进戈壁、下贺兰山,行程5000多公里,痛彻感受到了国防建设和战争准备的严重问题。回来后,他迅速向周总理口头做了汇报,周总理都同意。

调研报告完成后,由于里面的许多内容太超前,与当时主流的观点很不符合,最后石沉大海。晚年的粟裕积极致力于作战理论研究,而且不唯书、不唯上,极大推动了全军研究作战新问题的高潮。

战神粟裕,授大将衔后为何官场不顺?陈赓:功劳太大,不喜欢迎合

图 | 粟裕家庭

1984年2月5日,战神粟裕在北京因病去世。粟裕大将就是为打仗而生的天才,尽管他遭受不公正对待,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的高尚品格和杰出才能被后人越来越肯定和怀念。

历史是公正的,大将粟裕将永垂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淮海战役   苏中   大将   军事科学院   总参谋长   弹片   纵队   作战   军委   官场   功劳   战神   战役   部队   性格   年代   战争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