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不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他的爱情还拒绝婚姻

萨特不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他的爱情还拒绝婚姻


萨特1905出生于法国巴黎,1980年去世。他很小就读大量的文学作品,1924年攻读哲学,1933年,赴德国进修哲学,他是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思想。33岁发表文学作品,撰写对孤独的思考。萨特把哲理带进创作,他的作品是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占有重要地位,《恭顺的妓女》揭露美国种族主义对黑人的迫害,反种族歧视,希望人民觉醒。1955年,萨特和伴侣波伏娃访问中国。1964年,萨特谢绝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不接受一切官方荣誉。

萨特不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他的爱情还拒绝婚姻,当然,这需要女方的理解和支持,伴侣波伏娃和他刚好是天生的一对,他们志同道合。下面看看波伏娃是怎样的一个人。

萨特不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他的爱情还拒绝婚姻

波伏娃1908年出生于巴黎,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很有独立性。19岁时发表个人独立宣言 ,绝不让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在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萨特结为文友。1929年,他们之间还只是相互敬慕。考试结束,萨特与西蒙娜的来往频繁起来。西蒙娜到乡下家中度假,两人意识到分离的痛苦。她好像被闪电所击,感觉到他再也无法离开她的一生。在乡间,西蒙娜苦恼地思念,有人告诉她,一个青年男子在田野里等她。果然是萨特。父母不愿意他共进午餐。萨特在田野里依靠送食物过了几个夜晚。西蒙娜不顾父母的反对,前往野地里与萨特相会。1943年,她出版处女作《不速之客》,1949年,出版《第二性》,论证了女权斗争的形式与理论。

他们共度了51个春秋。进入暮年,他们两人依然相依为命,和谐生活,还将情书《致河狸的书信》刊行于世。

奇怪的是,他们一直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结婚手续,甚至各自有自己的住房。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不生孩子,波伏娃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是对养育小孩感到厌恶。年轻时想要小孩。但他们的关系是知性而非婚姻家庭的基础上,从无生小孩的欲望,她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复制一个萨特。

1986年波伏娃逝世,和萨特合葬在公墓。

萨特不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他的爱情还拒绝婚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萨特   诺贝尔奖   西蒙   河狸   诺贝尔   婚姻   恭顺   巴黎   文学作品   伴侣   小孩   哲学   欲望   父母   关系   爱情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