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之父束星北的故事,捐献遗体事故谁之责?

束星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1925年求学于齐鲁大学。1926年赴美留学,1930年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1936年,他到浙江大学任教授。1945年,研制中国首部雷达,所以他是中国雷达之父。他说,造雷达是防日本飞机的空袭,不是为个人的前途。

雷达之父束星北的故事,捐献遗体事故谁之责?


科研成就

下面有些内容的专业学术概念,如果不知,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理论物理研究。1941年,束星北推导了谐振子、氢原子和类氢原子基态的能级,刊登于英国《哲学杂志》。

束星北研究的是相对论的基本问题,由于战争影响,研究多次中断未能深入,1965年,他写成《狭义相对论》书稿。

大气动力学研究。1952年,束星北到山东大学,放弃相对论研究研究气象科学,从物理学角度探讨大气动力学。从假设出发导出预报方程,避免了不合理的设想和简化。他联系实际验证,探讨天气预报的方式方法。

动力海洋学研究。1980年,他倡导在近海开展海洋内波的研究,展开了测温链的研制,1985年发表两篇海洋内波的论文。虽是初步工作,也是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论文。

爱国情怀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他不禁号啕大哭。他有力不能出,有志不能酬,不能与王淦昌并肩战斗。他哭得全家震动,因为他从来没有流过眼泪,即使遭到错误对待的时候。

1972年,他给李政道写信,祖国经历惊天动地的变化,28年前国内卑污国际受辱的现象,一去不复还了。

雷达之父束星北的故事,捐献遗体事故谁之责?

打捞洲际导弹弹头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首次试验发射洲际导弹,西方跟踪洲际导弹弹头的降落点,企图抢到弹头数据舱。国家海洋局临时成立办公室,研究解决弹头落水激起巨浪后,海水平静的时间,在最短时间内抢到数据舱。有关人员看望他的时候,因为高度保密,闲聊中问他,弹头落水后激起百米巨浪到完全平静的时间。他想了想回答说,大概最多需要10分钟。他后来讲解说,这是波能消散问题,不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波形,不能用正弦、余弦描述,只能用指数形式解决。

1980年,海军打捞部队只用了5分20秒,将弹头数据舱取回,束星北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拨款立项,可见他学问理论之扎实。

捐献遗体

1983年,在他病重期间,要求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束星北病逝于青岛后,家属向有关单位递交了遗体捐赠申请书,完成遗体交接工作。

但是,医学院领导换届,束星北遗体被遗忘半年之久,想起来的时候,遗体腐烂不堪,不能解剖,做标本也不能了,就安排两个学生埋掉。两个大学生在处理遗体时,为了省事,不想绕一个很大的圈子,趁着没有人注意,就近将遗体埋在篮球场的双杠下面。可怜雷达之父束星北,捐献遗体出现这样的事故,这是谁之责?

雷达之父束星北的故事,捐献遗体事故谁之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数据舱   国家海洋局   遗体   剑桥大学   测温   谐振子   山东大学   氢原子   洲际导弹   相对论   巨浪   动力学   弹头   中国   大气   事故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