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3 年追回医保基金超 340 亿,是谁在动「救命钱」?

9月8日,公安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举办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段政明表示,2018年至2020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71万家次,查处86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348.75亿元。


这部条例的颁布实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加强医保基金管理,防止每年支出超过两万亿的医保基金沦为新的“唐僧肉”。

说白了,就是要严防骗保。

去年,国家医保局和卫生健康部门在检查中发现:

一半以上的定点医药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基金使用方面的问题。

2月24日,国家医保局曝光了2021年第一批欺诈骗保典型案件,单个案件最高涉案金额超过400万元。

中国 3 年追回医保基金超 340 亿,是谁在动「救命钱」?

这次颁布的《条例》就明确表示医保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占或挪用。

一旦发现骗保行为,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罚。

那什么情况属于骗保?如果骗保,会有哪些后果?

更多详细内容请观看视频。


一、什么是骗保?


虽然社保卡不能外借他人使用的提示大家都见过,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话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新闻也时有见诸报端,很多人还是对这件事情毫不在意。

比如最近央视曝光的这条:医保诈骗黑产链条:夫妻一年开药38万 中间商一天能赚1万。

初步查明,全国至少150余家药店涉案,全国多省市至少800余人涉案。

这个一条龙的骗保业链,经过层层倒卖牟取暴利,给国家医保基金造成了巨大损失。

中国 3 年追回医保基金超 340 亿,是谁在动「救命钱」?

来源:网络

很多人觉得余额挺多,刷一点不会有事, 殊不知这个自己埋下了多大的隐患。

就让奶爸想到了今年年初的一个可笑骗保事件。

今年1月3日,据哈尔滨新闻网报道,为了骗取900万元保险金,黑龙江一被保人砍掉自己两根手指放入冰箱,并拒绝接合。

保险公司一经调查,严肃拒赔。保险金没到手,反损失两根手指。最可笑的还数,因被保人涉嫌骗保,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另须交2万元罚金。

这被保人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在这奶爸先和大家说说,骗保行为是不可取的,严重还涉及违法犯罪,请大家理智投保。

那么,骗保具体是怎么判定的?


骗保就是简单易懂的,骗取保险赔偿金的行为。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有过骗保的行为。别着急说你没有,奶爸举几个例子,看完你们再下结论。

案例一:

奶先生在某国企工作,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按照职工标准缴纳了6年五险一金。
但好景不长,奶先生的母亲重疾入院,医疗费高昂,但母亲一直交的新农合,报销比例低,账户里钱也不多。
奶先生就用自己报销比例高、钱多的医保卡,给母亲办理了住院手续,并用自己的账户进行结算、报销。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朋友们看到这应该会想,这例子说来干嘛?这算骗保吗?

奶爸严肃的说:这是骗保行为,而且骗的还是国家的钱,属于诈骗。

这种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往小了说,奶先生会因重疾住院治疗的病史,影响以后商业保险投保。

往大了说,如果报销金额较大,被国家查出来就涉嫌违法诈骗,严重的话是要判刑的。

这是我们最易犯的骗保行为,大家要注意。想了解国家对医保卡外借的规定,可看:《社保新规|医保卡外借“违法行为”》。

案例二:

奶某因赌博欠债,走投无路的他对卧病在床的母亲动了坏心思。
奶某先是给母亲买了几份意外险,还有几份高保额的寿险。总保额加起来有好几百万。
然后用轮椅推着母亲出门,故意将母亲带到湖边杀害,伪造意外溺水死亡现场。
奶某在确认母亲死亡后报警,并像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后经调查证实奶某是故意伪造母亲意外身亡,以换取保险金。



此案为性质非常恶劣的骗保案件,不仅不会理赔,奶某也必然要收到法律制裁。

看完以上两个案例,相信大家对骗保行为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奶爸总结一下,常见的骗保行为有三:

一、医保卡外借、代刷——骗取国家保险金。

二、对被保人进行故意伤害、伪造自杀——骗取保险金。

三、带病投保——隐瞒身体状况,骗取保险金。

骗保行为不可取,奶爸希望大家理智投保,踏踏实实做人,平平安安做事。


那么医保卡外借、代刷有哪些危害,下面奶爸来科普一下:

二、医保代刷的概念

某天李大爷用自己的医保卡挂号看病,所有病症都记录在他自己的名下,只是用了老伴的医保卡的钱来做了支付。这个不是医保代刷。


但是如果李大爷用老伴的医保卡挂号,用老伴的卡支付。这就是医保代刷。

三、医保代刷触犯法律吗?

在奶爸讲医保代刷触不触犯法律之前,我们先理清一个概念:大部分医保卡会有两个账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统筹账户相当于一个大型医保基金,将大部分保费聚集起来形成一个风险保障池。

秉承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健康人群为生病的人分担医疗费用风险。当以后自己生病了,同样可以用统筹基金去报销。

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医保卡报销,假如医保代刷动用了统筹基金,就会被认定“骗保”,也就是国家强烈打击的骗保行为。

个人账户是每一笔医保保费匀出来一部分到个人账户当中,这笔钱归个人支配,除了可以在医院抵扣现金,大部分地区还可以在药店购买药品。


重点是:只有城镇职工医保卡才有个人账户,导致医保代刷常常发生于家里老人刷子女的医保卡,夫妻之间刷医保报销比例高的一方。


所以总结一句话:在日常情境中医保代刷犯不犯法,就看是否仅使用了个人账户的余额。外借他人挂号、就诊、报销、动用了统筹基金,那是绝对不行的。

四、医保家庭共享政策

国家也有考虑到一个家庭中,年轻人的个人医保账户余额充足,但父母生病却没法帮他们支付。

在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医保家庭共享政策,让个人账户的一部分余额可以给指定的家庭成员使用。

就目前来说,只有深圳、杭州等一些城市推行了此政策,大家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社保中心。

而且医保家庭共享,是需要账户之间互相绑定,并不是拿着医保卡直接刷的哦。

五、外借过医保卡,会有什么影响?

别人用我们自己的医保卡,不管是买药、体检,还是看病或者住院报销,都算在我们的名下。

相应的,别人生的疾病、买的药、体检的记录,就会变成我们生的病、买的药、体检的记录。毕竟国家不允许医保代刷,我们有口也说不清。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关系吧,影响不大。


的确,不触犯刑法的前提下,影响不太大,假如你没打算买保险的话。


如果你买了保险或者打算买保险,你之前交的成千上万保费可能就打水漂了!


没错,事情就是有这么严重。


我们买了一份保险,从出险到理赔的阶段,保险公司会调查相关资料来判断我们符不符合理赔标准。

那被保人的就医历史、体检记录就首当其冲了,假设小王身体健康投保了一份重疾险,填写健康告知的时候说自己没有癌症。


后来把医保卡借给了一名癌症患者去看病,自此他医保卡里就有了一条癌症就医历史。


当真正理赔时保险公司查出来这条记录,不提骗保,起码保险金肯定不赔的了。


当然我知道会有人问,不体检不看病,我用自己的医保卡帮人买药还不行吗?这不是不行,只是得区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买感冒药、皮炎药或者一些非处方药,对我们的商业保险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这些本来就符合健康告知,也是可以当作给自己买的。


处方药:理论来说,如果是治疗心脏病之类的处方药,在投保重疾险或者医疗险等等的时候,就有可能投保不了了。

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不同保险公司的不同产品,条款规定都不一样,有的规定只要本人没那病,可以不用告知;有的规定买了处方药就要告知,还要人工核保自证清白。

六、外借过医保卡,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发生过医保代刷的情况,切忌盲目告知。这种“骗保”行为,违反了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

连医保都敢骗取,那骗商业保险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保险公司大概率是会拒保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步,要梳理清楚之前外借医保卡的次数、使用的方式、使用者身体状况;收集相关的门诊病历、住院记录和检查报告。

要明确既往外借医保卡是用于门诊开药,还是住院治疗?

在门诊和住院分别开了哪些药、做了哪些检查?

第二步,根据诊断报告中的异常内容、相关病症,对照准备投保产品的健康告知,看看是否需要告知。

如果产品的健康告知中没有问到,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直接投保就好。

如果产品的健康告知中恰恰问到了,那么就要积极准备材料,证明自己没有问题,并且能够让核保员认可。

那如何准备自证材料呢,肯定要根据自己病历里面的诊断、检查报告的结果、具体用药,针对性的准备能证明自己是健康的材料。

通常来讲,半年内的体检报告是必须的,如有连续几年的体检报告则更好。

如果诊断记录只是急性肺炎、急性肠炎、支气管炎、阑尾炎手术等常见且不算严重的疾病,那还是比较容易自证的,提供近期体检报告即可。

如果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由于这些疾病可以用药物控制,所以即使有自证材料,也很难让保险公司相信你是健康的。

如果被诊断为冠心病、脑梗这种严重疾病,保险公司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也很难接受客户的自证材料。最终结果,可能就是以后都无法投保重疾险、医疗险。

这种情况下,只能多联系几家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如实告知并提供自证材料,看看是否有保险公司愿意给你一个机会了。

总的来说,医保卡外借,有可能让自己永远都失去购买商业保险的机会,使得自己在风险面前,没有任何保障可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医保   保人   基金   非处方药   保险金   处方药   余额   中国   账户   保险公司   个人账户   母亲   材料   报告   国家   体育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