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一说起摩登时代,不少朋友都会想到卓别林的经典电影,他扮演的底层工人被工厂老板捆在新发明的喂饭机上,一边儿吃饭,一边儿工作,生无可恋的场景,成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难忘片段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这部1936年的电影,充满了对资本压榨的讽刺,但也在无意间让摩登这个词儿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城流行起来,当年在北京城意味着时髦,新奇,而百姓追求摩登,都是先从买买买开始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所以今儿就聊聊老北京的摩登时代,首先要说的就是鱼市变商场,名流齐聚的西单,现如今的西单是玩北京的潮流之地,但是在1909年《详细帝京與图》上,可以找到原来西单的位置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可能上岁数的老北京人都知道,最初就是一鱼市,没有扎堆儿的商家,更没有所谓的大商场,只有来往的小摊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住在新街口南大街附近的八道湾胡同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可在他的日记书信里,却不止一次提到西单,比方说1926年五月十号,写到跟哥们儿林语堂一起上大陆春吃了晚饭,老北京的八大春,也有说十二春的,都集中在了西长安街上,老北京民国地图就标明了有大陆春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为了这顿饭,鲁迅先生从新街口跑到西单附近的西长安街上,而鲁迅离开北京后,再回来讲学,还是会去西单遛弯儿,在一封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还有这么一段儿,自嘲说从南方回到北京,戴围巾手套的样子很笨重,所以才被西单的小偷,扒走了两块钱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而鲁迅之所以喜欢上西单,在鲁迅的租户和学生许羡苏的文章里可以找到答案,有一年除夕在教育部等发工资,一直等到后半夜,街上没有了洋车,于是就拿着工资从西单教育部街,连夜步行回到八道湾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也就是说鲁迅在教育部上班儿,而教育部就在西单附近,还能在民国时期的地图上找到这条街,当年鲁迅就职于师大文学院,师大女附中,还在北洋教育部,因为离西单很近,相隔一站地,出了校门儿,向东向北,再向东就到了大陆春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这么看来,西单附近也就在鲁迅见天儿下班儿回家的路上,而且在这一片儿,还能碰上不少同事,老北京清代灭亡之后,政府的机构就在今天的新文化街往北,西单附近,中国大学就在二龙路,交通大学在府右街,六十年代那会儿,靠近西单的还有三十六中,三十七中,以及若干小学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这些高校师生,都得解决吃饭的问题,置办生活所需也跑不了太远,于是一家家饭馆和商铺在西单附近诞生了,二十年代末,加拿大一位华侨黄树滉先生,在这儿盖了第一个西单的商场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叫做厚德商场,大致到1935年,四十年代的时候,西单商场形成了北京人所说的五个商场加一个临时商场的格局,六十年代以后,西单商场整个形成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过去西单商场不仅仅是购物的地方,里边儿还有老北京茶社,而让茶社著名的,自然是相声,曾经西单商场里,说相声的名角儿不计其数,大师侯宝林走上相声之路也离不开这个地儿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老爷子在《我的青少年时代》还特别强调,启明茶社的相声大会,集中了所有的优秀演员,茶社的名字大有讲究,是常宝华先生的先人在这儿来办的,启明,这个名字,文明有志向,说白了就是文明相声在西单,不说庸俗的段子,这是相声发展史中间的一个里程碑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从商场,饭馆,茶社,甚至电影院等等,西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为了最摩登的一站式购物中心,而时髦的商品也在一些街区扎堆儿起来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观音寺街,说起北京大妞儿必备的化妆品,民国时期,这无疑是一个最具摩登的词儿,因为早年间北京女性化妆用的都是胭脂水粉,虽然是纯天然的,但制作起来太耽误功夫,所以成本也很高,不是大杂院姑娘随便就能买得起的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家公司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翻开1932年的老北京地图,可以看到有一家先施公司,这个名字可能您不熟悉,但如果您是老北京人,可能知道,在化妆品圈儿有这么一号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1948年的老户口上,这家公司还在,在类别一栏中写着化妆品,1922年,先施化妆品公司在香港成立,1932年,它就已经把店开到了咱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的观音寺街,可谓发展迅速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而它发展迅速的秘诀,就在于走百姓路线,因为当时化妆品大大多数来自欧美国家,属于名贵品牌,销售对象都以上流社会为主,所以价都不低,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不爱美跟有钱没钱,并没有直接关系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先施看准了这个契机,开发自个儿的品牌,事实上,他家的产品的确是物美价廉,而且还薄利多销,甭误会是在给他打广告,因为早就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老户口和1932年的老地图,还能告诉我们,观音寺街上曾经有一家属于北京人的化妆品公司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在东四四条胡同口,还有一家北平摩登宝藏地,这是位于东四四条西口的二层小楼,红色的老砖墙让它在周围灰色的四合院中独树一帜,整个建筑都有镂花做装饰,门额上刻着“恒昌瑞记”还有“光起万物”洋货的字样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这儿是老北京民国时期,卖洋货跟照相的地儿,虽然这座小楼儿早已人去楼空,但民国时期德容照相馆的后人,回忆说,1930年代,北平照相红极一时,全北平有几百家,单是北新桥十字路口一带就有四家之多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民国时期,北京人都喜欢互相送照片,同时还会题词,那个时候,照相对北京人而言,并没有现如今这么简单,而且还是家中的大事儿,凡是亲友聚会合影儿都奔照相馆,生意好,所以门脸儿也就气派,从恒昌瑞记建筑材料上就可见一斑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如今恒昌瑞记的二层小楼儿已然成了东四四条的门面,在后门桥南路西侧,有个文物商店,民国那会儿这儿是一家古玩铺,叫品古斋,它遇到过两件大事儿,一件是蔡襄的《自书诗》一个是三希堂里的二希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这说的是三件墨宝,其一是宋四大家之一,蔡襄的作品,还有两件稀世珍品来自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就是晋朝书法家王献之的中秋帖,它们原本藏在宫中,即便皇亲贵胄也未必有眼福观赏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没成想1924年,清皇室被逐出紫禁城,一位皇贵妃偷偷把这三件书帖带了出来,由于不敢公开出售,就把它们卖给了离故宫地安门最近的品古斋,将《中秋帖》《伯远帖》收至囊中的是郭葆昌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二帖在之后的二十七年里辗转再三,1951年底,在批示之下,二帖被购回,入藏故宫,而品古斋只是鼓楼这片儿,众多古玩书肆中的一家,而这些商店都占了与故宫近水楼台的便宜

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它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点点滴滴

回看老北京民国往事,摩登时代,令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曾经的老北京,现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得关注,点赞,转发,一健三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北京人   摩登   启明   北平   北京城   故宫   鲁迅   教育部   茶社   现如今   北京   民国   相声   点点滴滴   见证   往事   民国时期   商场   化妆品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