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犹记得1994年刚到广东时,只觉珠三角那些经济发达的小镇在城市建设方面都明显要强于老家眉山。

转眼二十七年过去了,如今再回眉山,深感三苏故里的市容市貌已经把那些小镇甩出了几条街。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眉山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契机,一是从乐山地区分离出来,由县升级为市,二是西部大开发之后,眉山的部分区域归入天府新区。

当然,苏东坡的名人效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他被法国评为千年英雄之后,其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眉山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开园于2014年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占地超过2500亩,这样的规模在大湾区不值一提,但它却是目前四川省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公园位于东坡岛西北侧,与东坡湖紧紧相依,与眉山地标远景楼隔湖相望,三者有机结合,打造出一方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底蕴的诗意天地,令人流连忘返。

老泉桥、醉月桥和颖滨桥是通往公园的三座桥,它们分别对应苏洵、苏轼和苏辙,当地人习惯叫它们为三苏桥。

苏洵号老泉,《三字经》中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他也因此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醉月桥的命名源于苏轼在《赤壁赋》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营造的醉月意境,该桥建于眉山建市之初,是第一座连接东坡岛的人行桥。

苏辙号颖滨,第三座桥自然是跟他有关。

作为苏东坡的铁粉,我自然会选择从醉月桥过湖。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站在桥中央,朝西南方向望去,傲然挺立的远景楼赫然在目。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远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曾为其写过一篇《眉州远景楼记》。在这篇文章中,他写到了作记缘由,“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稍显遗憾的是,此篇远没有《赤壁赋》那样的盛名,故而远景楼并没能以文而名扬天下。

历史上,远景楼曾两度在兵火中被毁,现在的这座楼,建于2004年,采用的是宋代建筑风格,主楼共13层,高达80米,为全国最高的仿古建筑之一。

缓步走下醉月桥,迎面而来的是“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几个绿色大字,人的身心随即融入清新的画卷之中。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游人稀少,耳畔是高调而执着的蝉鸣,湖风阵阵,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模样。

东坡岛上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多个,造型各异的景观桥共十座,喜雨桥、明月桥、绿杨桥、西子桥……每座桥的名字都与苏东坡有关,处处可见他的影子。

走过太多公园的我,对绿树繁花之类的东西早就习以为常,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打卡,我最醉心的是站在一座座桥头,观望远景楼。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远景楼主楼两侧的仿古裙楼,一曰“超然阁”,一曰“醉月阁”,它们像是张开的手掌,呈现出托举之势。

我仿佛觉得此楼乃东坡精神外化和物化的结果。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我依稀看到了他的豁达,他的洒脱,他的坚韧,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无比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还看到了他对百姓的一片赤诚。

走到音乐喷泉前面的广场,远景楼就刚好与人正对面。

打卡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移步换景,多角度观望远景楼


驻足凝望,我又恍惚觉得它就是从历史的纵深中走出来的苏东坡,他深情的注视着家乡的山水,发出会心的微笑。

(本文由巴山老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东坡   湿地   远景   眉山   乐山   乃东   赫然在目   公园   喜雨   铁粉   城市   小镇   明月   执着   自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