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经常有人说,不管生活还是工作,归根结底拼的都是精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来自生活的压力,但有的人却可以保持精力充沛,游刃有余;有的人却精神萎靡,随波逐流。


其实,有时候你缺的并不是时间,不是能力,而是精力。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管理精力,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精力分散,身心俱疲


爱默生:

“生活中有一件明智的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


精力分散,往往会失去重心,使自己迷失在众多的选择中。


一部意大利的短片《星期六》便是讲述这样的一种状态。


在星期六这天,一个独居的男子一醒来就开始思考自己这一天做些什么。


洗碗,洗衣服,支付账单,清洗浴室,扔垃圾,给母亲打电话,晚上再放松一下。


然而在他计划如何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一遍又一遍地否定着自己。


他把生活弄得像一团乱麻。


结果到了黄昏日落,他一件事情都没有做成,反而使得自己身心俱疲。


其实,把心中的那些杂念一一剪掉,静下心来,确定好一件事,集中精神去做,定有所获。


对于这一点,大文学家苏轼深有体会。


苏轼曾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认为,人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


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每次只精读一本书,可以带着一个目标去读书,这样才会掌握其中精髓。


生活中会有许多分散你精力的事情,让你处在精力内耗的状态。


所以,努力应该是以某个点为核心进行深耕,而不是在过于分散的点上浪费精力。


要明白真正能帮助你进步的正是你自己的专注力。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精力集中,事半功倍


曾国藩说:

“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人生匆匆数万日,精力有限。集中精力,保持专注才是做事的不二法门。


《五灯会元》中有这样一则禅宗公案:


一次,源律师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禅师现在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海道:“用功。”


源律师又问:“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道:“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源律师不解,因为其他的和尚也是如此参禅悟道,便问其中有何不同。


大珠慧海道:“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王阳明曾经以此典故写过一首诗: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如此不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做的更好。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


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


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


正是他这种屏蔽外物干扰,把精力专注于练习演讲上,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鲁迅曾说:

“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人生在世,气象万千。一心一境,即是清明。


长久的专注,才能成就专业。


把最好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专心致志,才能迎来高效的人生。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学会精力管理,享受活力人生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时间管理,更需要精力管理。


因为当你的精力无法专注时,不管时间管理做得多好,都无济于事。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有节奏地消耗和更新精力。


那些精力总是旺盛的人,都做到了以下四点:


1.学会断舍离


彼得·布雷格曼:

“毫无疑问,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资产。你生活中的一切——你的人生经历——都源于你的注意力。”


把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断绝一些浪费时间对自己无用的事情。


学会使用“四象限法则”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最紧急的事首先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抽空做;


紧急不重要的事委托别人去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不再去做。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精力管理的高手

四象限法则


学会给自己的生命做“减法”,断绝无理由的烦恼,舍弃多余的担心,离开身边的琐碎。


如此,人生才会远离精力内耗,才更有活力。


2.进入“心流”状态


保持好的精力,需要好好休息,但你真的会休息吗?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

“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其实,不是所有休闲,都是休息。


休闲的方式不对,只会越休越累。


真正的休息应该是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内心中会有一种宁静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这种状态被“心流之父”米哈里称为“心流”。


经米哈里研究,他发现能够高效率产生“心流”的休闲方式不是刷手机、看电视这种看似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


而是体育运动、深度阅读以及心灵上的沟通。


我们不妨在闲暇之余放下手中的手机,从事一项体育运动,轻盈身体,放松心情;


读上一本或两本一直想读未读的书,把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或者陪自己亲爱的人聊聊天,交换彼此的灵魂。


如此,时光静好,岁月安然。


3.明确目标,分批次使用精力


茨威格说: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人生的中途、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他的使命。”


树立正确的目标,等于成功了一半。


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事情时,要有耐心,从微小的局部开始,一步一步做起来。


正如《道德经》所言: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根据难易程度来安排事情,先易后难,精力使用循序渐进。


而且简易的事情完成后会给内心一个正面的反馈,如此也可以让精力得以提高。


4.保持体力,精神焕发


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注入精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里的成功人士锻炼身体的镜头:


比如《欢乐颂》的安迪每天晨跑,《纸牌屋》里的克莱尔坚持夜跑,弗莱克也练液阻划船机。


其实,精力好的人没有一个是不爱运动的。


因为体力对于精力管理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人体力有问题,那么他的精力也不会太好。


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能保证7-8小时的有效睡眠时间可以迅速恢复精力。


再加上每周三到四次有氧运动,身体机能会得到明显增强,精神也会好得多。


科学的休息,适当的运动,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每刻。


如此,才会有好的体力,好的精力。



尼采曾说:

“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我没有对此浪费过精力。”


这句话透露着些许自大,但更多的是生活真理。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把有限的精力时间集中起来办一件事,这样成功的机率就会变大。


人生路远,你必须精力饱满,不然哪经得起风吹雨打,这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也是生活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精力   内耗   头发   禅师   用功   分散   体力   专注   身心   厉害   事情   状态   紧急   精神   高手   时间   人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