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古时期,两个部落开启了一场战争。


由于积怨很深,战争的惨烈程度超出了想象。


战至最后,双方只剩下两个人。


就在两人准备作最后一搏的时候,危机出现了。


战争的血腥味,把成群的野兽吸引了过来。


它们虎视眈眈,想对两个活人下嘴。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逆转。


是继续抗争,共同死在野兽嘴下?还是互相配合,求取一线生机?


两个人衡量了一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把仇恨放下。


背靠背,一起面对问题。


借助对方的力量,他们打退了数倍于自己的野兽。


相互借力的俩人,最终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正如一句话所说:

“智者,借力而行,实现自我,成就他人。”


人生一程,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困境。


有的简单易解决,有的则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自己不擅长、做不好的事,交给合适的人来做,是一种智慧。


有了向人求助的勇气,才会有攻坚克难的底气。


拥有“借力思维”,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不懂借力,事倍功半


有人说:

“能够借助多少外力,就能拥抱多大成功。”


善于借力的人,人生选择更多元,更容易达成目标。


不懂借力的人,容易困于自我,导致越陷越深。


稻盛和夫分享过一段创业经历。


他在创立京瓷的时候,一直致力于技术研究,而忽略了员工本身。


他以为只要自己的技术过硬,不用借助任何人,企业也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但不久,集团内部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员工抗议。


工人们因不满企业制度,通过抗议的形式,向企业示威,提出:“‘调整工作时间,给予员工福利’等一系列要求。”


因为企业不关注员工利益,导致口碑直线下滑。


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这场风暴中选择了离开。


企业陷入困境。


稻盛和夫开始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后来,他终于顿悟:

“创新技术重要,但与人合作更重要。


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形成核心凝聚力,才能激发出企业最大的活力。”


风暴平息以后,稻盛和夫主动放下身段。


谦逊地和员工心对心地交流,了解每个人的优势,鼓励大家一起为企业服务。


借助他人的智慧,稻盛和夫实现了共赢,并最终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孙子兵法》有言: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意思是说:一个人想要成为真正的赢家,需要借助可用之势。


单一的力量存在局限,善于协调各种力量,才能突破自身困局,实现价值最大化。


《泰囧》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剧中,王宝强和徐峥讨论葱油饼生意。


王宝强的经营模式是:

“每天卖800个葱油饼,成本1元,售价2.5元,月赚2.6万。”


但徐峥却提出了另一套方案,他说:

“想做大必须搞加盟,借助更多人的力量。


加盟费一个月5000块钱,有100人加入,一个月就可以收入50万,一年就是600万。


如果继续推广,有5000人参与进来,一年的盈利就是3个亿,不出两年就可以上市。”


不过,遗憾的是,徐峥的这种“借力思维”,没有被王宝强接受。


坚持“不能请人”的他,一辈子都困在了“单打独斗”。


凡事靠自己,才是最笨的成长方式。


懂得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才是实现目标最明智的选择。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

“不是我本人有什么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我不过是善于团结能干的人为我工作而已。”


会借力,才是一个人做事的聪明之处。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学会借力,事半功倍


亨利在《他人的力量》中,将人与人的关系分为:孤立状态和连接状态。


他说:

“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的人,只会不断地往内施压、自我消耗。长此以往,只能成为一个没有能量、容易沮丧的人。


而相互连接的人,却可以充分借助彼此的力量,顺势而为,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也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海豹突击队的故事。


海豹突击队有一套非常严苛的选拔方式。


其中难度最大的考察项目,名为BUDS,即——水下爆破训练。


它需要在冰水下进行,候选队员必须持续忍耐超低温,进行长距离游泳。


因为体能消耗强度太高,超过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员都无法坚持到最后。


亨利的妹夫马克参与了突击队的选拔。


因为马克超强的耐力和毅力,他顺利通过了BUDS训练。


但他的队友莱斯却遇到了麻烦:在距离终点不远的地方,莱斯的体能消耗到了极限,冰冷的海水让他几乎失去了知觉。


就在他感到绝望,打算放弃时,他看到马克站在前方岸上,大声吼叫并挥舞拳头。


给他做了一个夸张的加油动作:

“不要放弃,你一定可以!”


俩人的眼神对视了几秒。


本来只靠自己注定失败的莱斯,从马克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力量。


他突然爆发斗志,奋勇往前游去,并最终通过了考核。


莱斯后来回忆说:

“那一刻,感觉身体像发动机跳入了另一个档位,充满了力量。


好像这力量不是来源于我,而是马克传递给我,借助他的力量我才游向了终点。”


努力者强,借力者王。


人生一程,泥沙混杂。


想要成就无悔人生,除了有拼搏的底气,还要有借力的勇气。


正如一句古话所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善于协调各种力量,把“借力”当成“执行力”。


生活的不确定,也会变成生命中的笃定。


上世纪90年代,大英图书馆因年久失修,需要搬到新的场馆。


要知道,这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光藏书就有1300万册。


这本来是搬家公司的活儿,把书装车、拉走,再摆放到新馆即可。


可是,馆长预估了一下,光搬运费就需要350万英镑。


图书馆负担不起。


眼看着雨季就要到了,不马上搬家,损失会更大。


馆长想了很多方案,始终是一筹莫展。


正当馆长苦恼的时候,一个馆员提出了一个方案:

“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只有一个,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消息一经放出,市民蜂拥而至,不几天图书馆的书就被借完了。


老馆借,新馆还,就在这“一借一还”中,不仅省下了大笔的搬迁费,还赢得了全体国民的认可。


《荀子》中有一句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当单一的实力不足以成事的时候,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宽泛些。


寻找和挖掘信息,充分团结身边的力量。


拥有“借力思维”的人,能够博采众家之长,往往事半功倍,无比圆满。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稻盛和夫: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借力”


孙权说: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人这一生,说到底,就是不断与不确定因素博弈的过程。


赢了,成就人生;输了,复归平庸。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会成功:


一种是卖力的人,他们可能会花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自己在黑暗中慢慢摸索;


一种是借力的人,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踏着成功者的脚步,用最短的路径,走最轻松的路。


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最高荣誉之一诺贝尔奖中,因协作获奖的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借力思维,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


正如企业家段冬所说:

“哪有什么天生好命?


一个人的成功,15%靠自己,85%靠借别人。”


人生是段艰难的旅程。


我们行走其中,向着未知的风景。


点个【在看】吧,愿我们的余生,能做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学会借力,弥补自身的不足,成为真正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葱油饼   亨利   突击队   馆长   马克   野兽   善于   合适   思维   图书馆   员工   力量   智慧   人生   体育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