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原创: 叉少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曾经有一个年代,所有的视频门户网站上都有一个“微电影”频道。就连全国各地的婚庆公司,都开始推出私人订制微电影业务。出身草根的年轻导演们,也喜欢把拍微电影作为入行的第一道门槛。

短短几年过去,似乎再没人说起微电影。年轻人在餐桌上拿起手机观看的,都是15秒到一分钟的短视频。短视频轻松、娱乐,且下饭。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人们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深刻。

某短视频平台在全网发起原创影像大赛,试图重新唤起网友们的原创力量,但颁奖典礼上,获奖的几乎全是狗血段子剧。

在搬运段子的时代,中国原创影像,似乎也迎来了至暗时刻。

而那些曾经创造辉煌的创作者们,如今去哪里了呢?

本文略长,建议先收藏再看哦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04年夏天,湖南工业大学多媒体信息专业的大二学生卢正雨干了一件疯狂的事情。他和几个同学,用一个内存卡只有64M、每次只能拍5分钟素材的数码相机,把电影《无间道》完整翻拍了一遍。

这里的翻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翻拍:除了场景和运镜显得粗糙稚嫩之外,每个镜头和机位都跟原作丝毫不差。在当时的数码玩家眼里,这是一个疯子的行为。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数码相机影片《无间》拍摄现场 >

卢正雨把他的《无间》上传到了“三杯水DV文化网”上,片子迅速在各大高校的BBS论坛上传播,引发了大量网友追捧,还被新浪网称为是“史上最强翻拍”。

“三杯水”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DV文化分享交流的网站。很多热爱拍短片的大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三杯水”上,供网友下载观看。

2004年的中文互联网,尚无视频门户网站这个概念。随着技术的提升,中国宽带用户突破千万,P2P软件和下载电影、MP3的资源分享网站纷纷出现。当时的卢正雨并不知道,互联网大潮正挟裹着无数机会而来。

在2004年的中国,只有少数人看到了这样的机会。

这一年,贝塔斯曼书友会中国区总裁王微已经在外企按部就班当了三年社会精英,过着别人眼中的理想生活。但他觉得,当下的生活没劲透了。

2004年10月,王微和他的荷兰籍好友马克·范德齐斯去上海郊外打高尔夫。回来的路上,马克问王微:“你听过Podcast(播客)吗?”

马克打开电脑,让王微看自己订阅的频道。

2004年7月,美国MTV电视台主持人亚当·库里创办了全世界第一个网络播客频道:Daily Source Code。两个星期前,他和软件工程师戴维·温特将RSS(简易信息聚合)与声讯结合起来,开发了一个名叫ipodder的小软件。

通过ipodder,用户可以订阅互联网上的音频,将最新广播下载到iPod上,以便在任何时候收听。这种形式迅速在互联网上小范围地流行起来,马克也是订阅用户之一。

王微被这种新鲜的订阅形式吸引,此后两个多月一直对此念念不忘。他意识到,在互联网上,每一个播客都是一个听众,每一个听众也可以是一个播客。

“如果你得了这种病:因为某个想法而整夜无法入眠,吃饭的时候会错把餐叉放进杯子而非盘子里,像只激动的鹦鹉一样对愿意听你想法的人喋喋不休,抑或是你已守护一个秘密太久,无法再隐瞒。那么,这就是最佳时机。时机由你的内心决定。”

很快,王微向马克提议:咱们在中国也开发这个东西吧。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王微 >

最初他们只是想做一个类似于ipodder的中文版,但很快王微发现,ipodder只是订阅工具,内容源仍然来自网站服务器,而普通用户不可能自己建一个网站。于是他想到,可以结合照片分享网站Flickr的模式,打造一个视频流媒体分享网站。

在当时,这还是一个突破性的概念,日后引领风骚的YouTube此时还没有创立。而要等到一年以后,苹果CEO乔布斯才看到播客这一概念的可行性,并把播客目录(Podcast Directory) 加入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Tunes4.9版本中。

冬天结束的时候,王微离开了贝塔斯曼。他找了五个愿意接受每月100美元薪酬的大学生,在上海体育馆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了一套3房1厅的民房,开始了创业生涯。

王微说,那感觉就像是赤身裸体拿了根竹矛,举着个谁也不认识的小旗,冲进割据混战的五代十国战场。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梦想这东西,虽然遥远而虚幻,但永远都拥有无限魅力,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只身前往。

2004年的四川成都,24岁的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生杨宇(《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也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高中考大学的时候,杨宇曾经仔细规划过未来。反复衡量之后,他觉得大学毕业后首要任务是有一份能吃饭的工作。因为父母都曾在医院工作,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也选择了学医。

但是真正开始四年的医科大学生活之后,杨宇却始终感觉不到真正的快乐。他总觉得心中有一种无名的火在燃烧,但却说不上来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杨宇和同学无意间参观了学校食堂后面几家做CG动画的公司,看着格子间里坐在电脑前做动画的同龄人,杨宇突然找到了心中一直燃烧的那团火。那是小时候看七龙珠、长大看火影这些经典动漫忍不住临摹的冲动,在课堂上的信笔涂鸦被老师和同学赞赏的喜悦……那是自己最初的梦想。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2002年,杨宇(饺子)在绘画 >

原来自己的创作热情一直没有熄灭,只是一直被现实禁锢着。就像一只甘愿待在猪圈的猪突然发现,外面也能吃饱。

杨宇立刻着手调查CG行业的市场和前景,看了一圈平庸之作之后,他坚定了做CG的心。

此时刚上大二的杨宇甚至连电脑都用不熟,更别提 CG动画了。“可是怎么说呢,其实你能做出什么样的 CG 作品并不是只有当你学了 CG 后才看到的,这就是所谓的胸有成竹。那棵竹子早就存在于在你心中了,也许你之前是用铅笔画竹子,毛笔画竹子,钢笔画竹子,只不过现在要换成键盘和鼠标了。”

在学校自学了两年半maya软件后,杨宇依靠一部原创动画作品成功找到了工作:去成都一家广告公司负责动画创意。这份工作忙碌而充实,给他增加了很多实战经验。

在CG圈里,如果想混得好,要么凭关系,要么凭作品。杨宇仔细掂量了自己的人脉,发现自己只能走第二条路。但身在广告公司,每天应付客户的各种需求,很难做出一部符合自己心意的作品。

在经历了多次思想斗争后,杨宇决定从广告公司辞职,专心去做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动画作品。

“正好我的创作欲望也憋了好多年了,妈的,豁出去了,就让我一次爽个够吧。”

工作一年多的积蓄很快就被杨宇爽完了。父亲在他刚刚工作时就去世了,家里的收入来源只剩下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工资,其中700元还要用来付按揭。母子两人的日常生活,只能靠余下的300元钱来应付。

但母亲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支持杨宇的梦想。一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个为了儿子的片刻开心,不惜被哪吒踢飞无数次的李夫人。

在此后漫长的三年半时光里,杨宇将和孤独为伍,蜗居在成都的家里,和母亲一起吃超市打折的食品,为自己梦想中的那部作品打一场硬仗。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05年,中国互联网从拨号上网步入到家庭宽带时代,接入互联网的网民超过1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天涯、猫扑、人人、豆瓣以及后续跟上的贴吧,开始占据并引领中国互联网的社区文化。

这一年,王微的土豆网正式上线了。

第一个版本做好之后,王微用一个晚上体验了所有的社区功能,最后得出结论:垃圾。于是所有设计全部推翻重做。

2005年4月15日凌晨,王微最后看了眼屏幕上那个黄色土豆面具和它脸上那朵眼泪滴成的花,拍了拍工程师的肩膀:发布吧。他妈的我已经付了800块钱的新闻通稿费了,不能退款。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土豆网的出现,为广大视频爱好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最初,土豆网每天只能获得5个音频片断,到了2007年,已经有500万注册用户,独立ID的访问人数达到3300万,一日内上传的节目有3万多个。内容涉及脱口秀、原创或翻唱的歌曲和网友自拍的DV短片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语境,草根、kuso文化开始在比特海中野蛮生长。

在人们为“超级女声”李宇春疯狂投票的时候,一个叫“后舍男生”的组合在互联网上悄然崛起。这个由两个在校学生组成的组合,通过在土豆网上传自己假唱和搞怪创意的视频,成为了那一年最热门的网络红人。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后舍男生 >

2005年12月,陈凯歌的电影《无极》上映,土豆网网友胡戈花了80块钱,买了电影票去影院观看。

121分钟之后,胡戈走出电影院,觉得自己亏了,这部电影根本不值80块钱的票价。他花了4天时间写剧本,5天制作,一个人自编自导并配音,制作出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布在土豆网上。

在这部20分钟的短片里,他以电影《无极》、《中国法治报道》以及上海马戏城表演的视频为素材,重新剪辑加工,尽恶搞之能事,赋予《无极》新的故事性。视频发布后,立刻引爆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吐槽欲,以病毒般的速度传遍全网,引发了网络“恶搞”的浪潮。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06年7月12日,播客“猫少爷”在土豆网上传了一部自己剪辑制作的短片《中国队勇夺世界杯》。这个模仿《分家在十月》的恶搞视频,单在土豆网上的点击就超过450万,打破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保持的记录,成为那一年点击率最高的网络视频。

中国网民对于网络视频的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点燃,土豆网在两年的时间融了两轮资,团队从最初的五个大学生扩展到150人,办公室也从上海万体馆附近的三室一厅搬进了南苏州路土豆仓库。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2007年土豆网生日趴 >

酷6网、激动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纷纷出现,酷6网甚至创造了“13天融资”的创业神话。2006年,至少有150家视频网站宣布上线。

各大视频网站开始砸钱抢夺优秀的原创者,某视频网站甚至拿出了价值20多万人民币的金砖,奖励给优秀的原创人才。

王微说,我们似乎瞥到了互联网视频年代的开始。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06年,卢正雨的第二部功夫短片《高手》在好几个大学生影像比赛中得奖,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一窝蜂地冲去采访,让他成了学校里的红人。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短片《高手》 >

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卢正雨说:感谢我的偶像周星驰先生,是他让我如此热爱电影。下个片,我将不会再“业余”。

这一年,和所有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卢正雨对未来充满迷茫,纠结着到底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随波逐流,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年底,恰逢偶像周星驰在为新片发布做准备,作为星迷的卢正雨抽空去了一趟北京,参加了周星驰挑战嘉年华。

那天他在台上模仿周星驰,周星驰在台下看的很开心。虽然星爷根本不知道台上那个卖力模仿自己的小伙是谁,但卢正雨还是激动地写了一篇博客,标题就叫《周星驰为我鼓掌》。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卢正雨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单元三等奖 >

来自偶像的力量如同火焰,燃烧着卢正雨炽热的梦想。大四那年夏天,为了逃避找工作的痛苦,也为了圆自己一个电影梦,他决定再疯狂一把——拍一部电影长片。

卢正雨找朋友借了一台松下DV,找来一起合作过《高手》的大学同学熊琛,两个人身兼制片、导演、摄像数职,开始拍摄DV电影《莫小白的水怪日记》。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剧照 >

这次的制作全新升级,加上群演,剧组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二十人。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提前为这部片找到了投资。因为卢正雨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安徽电视台还安排了两个记者来跟踪采访。

开拍前,剧组颇为正规地在当地小学进行了小演员海选。为了体现片子的电影感,他们还用铁架子和滑轮专门焊了一个简易摇臂。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卢正雨在操作自制的摇臂 >

经历20多天的前期拍摄和两个多月的后期制作,《莫小白的水怪日记》正式杀青。这部电影在当年的“中国独立电影大学巡演”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并且拿了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的“最佳剧情片奖”。

这时,帮忙为电影做网络发行的公司视觉时代向卢正雨抛来橄榄枝,邀请他到北京做导演。卢正雨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2006-2007年,视觉时代做了最早的几部手机网剧。但在手机网速还不太快的2.5G时代,这个玩法太过超前,几部网络剧并没有获得太好的收益,后来公司为了生存,不得已只好接拍一些宣传片和商业广告。

那段日子,他每天按时上班下班,麻木地拿着DV,和同事们一起拍摄着廉价的画面,感到自己和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2007年,在为公司拍完最后一部广告微电影《重返荣耀》之后,卢正雨正式辞职。

这是他在北京的至暗时刻,没有收入,前途渺茫,除了满腔的电影热情和一个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女朋友之外,他一无所有。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星爷作品中那些不屈不挠的小人物。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当网络视频的风潮席卷大半个中国时,在路桥公司当监理工程师的叫兽易小星敏锐地看到了机会。

白天,他在工地上背着价值十几万的工具做测量,但在网络上,他是猫扑网知名红人“蠢爸爸小星”。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叫兽易小星 >

某天下班回家,他突然冒出灵感,决定做一个游戏解说视频。他拿起手边的A4纸,给自己画了一个头像,把网名改为“叫兽易小星”,用电脑自带的摄像头在出租屋拍起了日后名留网络视频史的《叫兽系列》。

2007年至2009年,叫兽易小星是中国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网络视频博主。他接连制作了二十多部恶搞视频,平均每部视频的播放量都在百万以上。当时凭视频上的广告收入,一年能挣五六十万。

2007年,已经在广告界小有名气的新锐导演肖央接到老客户王太利寄来的一个改编的日本歌曲demo小样,问他有没有兴趣拍一个MV。

俩人都是猫扑资深老用户,深切感受到了网络视频的火爆,一直都想玩票一把,于是一拍即合,在饭桌上组成了“筷子兄弟”。

筷子兄弟的第一部视频《祝福你最亲爱的》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之后,一周之内获得上千万点击,先后拿下新浪播客大奖等奖项,成为2007年最具人气的网络视频。

新浪播客大赛特等奖的奖金和奖品总价值10万元,事后有记者采访肖央和王太利:拿到10万块奖金是什么感受。两人苦笑,这个片子前前后后花的钱,已经不止10万了,还有很多朋友义务帮忙没要钱。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筷子兄弟 >


通过这次玩票,筷子兄弟受到了品牌方的关注,很快就有人找来合作,表示愿意投资他们下一部作品。于是俩人趁热打铁,又拍了MV《你在哪里》,没想到视频发布之后石沉大海,基本没获得什么声量。

“投资太大了,如果没有合理的赢利模式,估计以后不会再做了。” 用MV赚钱的方案基本告吹,肖央和王太利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藏起了自己的网红梦,重新回归各自的生活。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07年,卢正雨在女朋友果果的帮助下注册了“fish工作室”,正式开始单干。

他执导的战争微电影《重返荣耀》在土豆网上线10天之后,就创下了800万点击量的记录。

《重返荣耀》火了之后,卢正雨的广告拍的风生水起。靠拍商业微电影,他的年收入超过百万,成功在北京买车买房。

2008年,周星驰的新片《长江七号》进入宣传期,周星驰后援会想为电影拍摄一个应援短片,找到了卢正雨。

作为星爷的铁杆粉丝,卢正雨临危受命,在活动开始一周前紧急找朋友借设备、找演员和场地,最终用三天完成了一个名叫《我们的故事》的短片。

后来周星驰带着徐娇上《鲁豫有约》,节目组播放了这个短片。那期节目上,卢正雨用一颗激动的心和一双颤抖的手,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作品集递到了周星驰的手里。出于对星爷的尊重,作品集上他连联系方式都没留。

周星驰夸奖了他的片子,说:“他拍得很好,谢谢他。”

“事后有人跟我说,别把夸奖太当真,都是节目流程。我不管的,我非要相信是真的。”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卢正雨和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片场 >

卢正雨没有想到的是,那天周星驰真的记住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导演。3年后周星驰筹拍《西游降魔篇》,在一堆演员资料里突然看见卢正雨的名字,瞬间回想起这个当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于是专程邀请卢正雨去片场帮忙做编剧助理。

到了2016年的《美人鱼》,卢正雨更是参与了电影的主演和联合编剧。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许多年以后,王微一定会再次回想起2008年的那个春夏。

2008年4月26日,在浙江德清一座废旧的教堂里,土豆网主办的第一届莫干山电影节启动了。

场景十分简陋,但大家都很激动。一百多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因为一个互联网播客平台聚在一起,第一次因为原创影像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每个人都可以拍自己的电影。希望这里能孕育出很多中国未来的知名导演,当他们在取得更大成就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得到的第一个电影节大奖是在土豆电影节上。”

第二年,王微把“莫干山电影节”正式改名为“土豆映像节”。并将其固定为土豆年度活动,旨在挖掘中国原创视频与高水平创作者。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土豆映像节成了新人影像创作者的盛会。

此时的优酷也逐渐成长起来。古永锵正式提出“快速为王”的战略,这个战略帮助优酷在后来几年成为土豆网的主要对手,并与土豆网共同成为中国流量最高的视频网站。

优酷启动了两项计划,一个是主打UGC模式的“牛人计划”,发动拍客用户进行草根造星运动,一个是学习美国视频网站HULU的“热播剧场”,这在后来被视为中国视频网站版权大战的开端。

2008年,导演卢正雨同时接到优酷和土豆网的合作邀约。

优酷的卢樊溪找到康师傅,说服他们投拍了卢正雨导演的网络广告剧《Office 嘻哈四重奏》。在这部迷你网剧中,卢正雨的喜剧天分得以充分展现,《嘻哈四重奏》播出后,再次创造了互联网视频史上的一个奇迹,成为首个播放量破亿的网剧。

而土豆网则联合惠普电脑出品了卢正雨执导的网络电影《一只狗的大学时光》,著名的网络小胖(钱志君)和出道没几年的薛之谦在这部电影里担任主演。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网络小胖 >

电影宣传时,同为优酷签约创作人的叫兽易小星在微博上为卢正雨的这部电影摇旗呐喊。卢正雨的成功,让叫兽易小星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未来,一个导演梦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如果非要为中国互联网视频的黄金时代划定一个具体时间的话,那一定是2010年。

2010年,肖央和王太利接到了来自优酷等联合发起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邀约。他们放下手边的工作,自筹了十几万资金,开始拍摄微电影《老男孩》。

后来的结果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个夏天,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感动了整个互联网。王太利的那句“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让无数向现实妥协过的中年人泪流满面。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老男孩》>

这一年的土豆映像节,征集到的原创参赛视频高达5585个,超过了以往两届的总和。《打,打个大西瓜》《我叫MT》《网瘾战争》《李献计历险记》等在2009年风靡全网的动画作品纷纷获奖,国产动画迎来了高光时刻。

导演李阳历时两年半创作的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拿下了那一年的最佳动画短片大奖,至今被网友奉为国产原创动画的神作。

这部短片随后就被中影投资,启动了真人版院线电影改编计划。主演是成龙儿子房祖名,李阳负责动画部分的导演工作,而真人部分的导演,则是日后拍出《流浪地球》的郭帆。

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成为2010年唯一一部来自中国的获奖作品,导演就是杨宇(饺子)。这部短片的制作时间长达三年零八个月。

《打个大西瓜》在全世界拿了一圈奖项之后,杨宇在一次网络分享会上写下这样的文字: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没有他们的开明豁达,我不可能轻易转行,没有父母的无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梦想,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母亲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制作中。

我还要感谢那些靠着做了三四年个人短片获得成功的先行者们,你们在茫茫汪洋中开辟了新航道,你们是我精神世界的灯塔,在和你们披荆斩棘摸索探路的痛苦相较之下,我沿路而行的困难不值一提。

获奖之后,杨宇获得了不少合作机会。他成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希望能够再做几部拿得出手的动画。

2010年,一家大型游戏公司找到饺克力工作室,希望能够合作推出一部动画电影。杨宇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剧本写完,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结果在准备投入制作的节骨眼上,投资方人员变动,项目流产。

头炮没打响,大家基本赔上了一年的青春时光,但杨宇觉得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教训,不算亏。那段时间,为了维持公司运作,饺克力动画接了不少商业项目,杨宇大半的精力基本都消耗在了管理上 。在日复一日的外包项目中,饺克力工作室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3年,饺克力工作室曾经尝试推出第二部作品《老板的女人》,虽然短片发布后,点击量在一周内就高达600万,但这部短片的口碑却一落千丈,被粉丝称为是杨宇的最差作品。

此时的杨宇已没有生存的危机感,读大学时那股一直在心中燃烧的“无名火”再次奔腾起来。

2015年,彩条屋影业的易巧找到杨宇,问他愿不愿意花三五年时间,沉下心来做一部动画电影。条件是,不再做那些乱七八糟的外包。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杨宇没有立刻回复。几个月后,易巧收到杨宇发来的一份PPT和简短的回复:我想做——哪吒。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10年,网络视频平台经历了一轮洗牌之后,基本只剩下土豆网和优酷网两大巨头。土豆网和优酷网各自砸下重金购买版权,互联网视频也从最开始水平良莠不齐的UGC(用户生产内容),逐渐转变为PGC(专业生产内容)的天下。

土豆网IPO前夕,王微前妻杨蕾一纸财产分割的状书,让土豆网的上市计划搁浅了将近一年。最终,这桩著名的离婚案以赔偿女方700万美金告终。

叫兽易小星离开了工作七年的工地,和从土豆网离开的范钧、柏忠春一起在北京成立了万合天宜公司,招揽了刘循子墨、白客、小爱等一干人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2012年,叫兽易小星的微电影处女作《看不见的女朋友》在土豆网播出,情人节当天在新浪微博热门榜上排名第一。为马应龙创作的微电影《大村姑》拿下当年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的金鹏奖。

优酷联合卢正雨拍摄了三部微电影《婚纱照》《绝世高手》和《幽浮目击者》,之后又和万合天宜出品了现象级网络剧《万万没想到》。

2011年8月17日,土豆网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王微已经满心疲惫。 此时的优酷网,已经领先了土豆网不止一个身位。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土豆网上市,互联网大V发来祝福 >

“七夕夜晚,七年土豆,今晚正式退休。谢谢每个兄弟姐妹,也谢谢路上每个经过的人在故事里留下的一笔色彩……下一个有趣的梦里再见。”

2012年8月24日,王微在微博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宣告自己正式从土豆网退休。同年,优酷土豆宣布合并。

离开土豆网之后,王微开启了他的第二场梦,创办了一家叫追光动画的公司,立志要做中国的皮克斯。王微说,光是追不上的,但有限的一生还是需要做一些了不起的作品。

此后几年,土豆映像节越办越大,而土豆网的身影却逐渐模糊。2014年,杨伟东接手土豆网,宣布土豆网正式更名为土豆,从视频网站转型为新媒体宣发渠道,土豆网在尝试过几次转型之后,如今已无人问津。

这个曾经引领了一代原创影像风向的视频网站,就此没落。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2013年,成立追光动画不久之后,王微曾经受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在演讲的最后,他对台下那群充满年轻和无畏的年轻人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我们是创造者,梦想者。祝大家,在我们还能做着梦、活在梦里的时候,尽我们所能,做有趣的梦,也活有趣的梦。

六年过去,追光动画出品了王微深度参与创作的《小门神》《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三部动画,接连三次票房失利。2019年唯一一部实现口碑和票房逆袭的《白蛇缘起》,还是王微退居二线做监制的作品。

在成为中国皮克斯的道路上,王微仍然踽踽独行。

2019年,杨宇历时五年打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杨宇成了当年那批土豆映像节获奖者中,唯一一个成功突围的导演。

其他人仍然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2015年,叫兽易小星导演的院线电影《万万没想到》上映,虽然票房赚了好几个亿,但口碑却遭遇断崖式崩塌。易小星一度被称为是“圈钱导演”。

他减肥35斤,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决定从头再来。

2017年,卢正雨导演的电影《绝世高手》上映,被网友批评笑点过时,模仿拙劣,是网络大电影质感。

如今,卢正雨重新拍起网剧,依然在艰难摸索着自己的喜剧之路。

制作出国产动画神作《李献计历险记》的导演李阳则杳无音讯,有人说曾看到他在拍婚庆,也有人说,他仍然在跟几年前就已立项的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死磕。

网络视频发展的15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 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剧照 >

从2004年到2019年,十五年倏忽而过。十五年间,很多观众看着这群起于互联网的草根创作者,一步一步从小荧屏走向大银幕。看着他们辉煌,成功,然后失败。和我们的人生一样充满起起伏伏伏伏伏。

但可贵的是,这群人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都找到了余生最想走的那条路。而王微当年那句不经意间写下的土豆网slogan“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似乎成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写照。

什么才是你余生最想走的那条路?这个问题王微曾经问过自己。

2010年9月,王微出差悉尼,在一场晚宴上碰见了世界首富Carlos Slim。他端着酒,站在这位墨西哥大亨身边,突然发现这位世界首富竟与他最喜欢的作家奈保尔有几分相像。

“如果奈保尔和Carlos Slim站在一起,如果你有个选择,你想成为谁?”王微在心里默默问自己,又默默给出了答案。

“我知道,每一次,我都会选择努力成为奈保尔。”



参考资料:

[1] keso,《关于土豆网和Gary的记忆残片》

[2] 迟玉德,《让别人去玩资本吧,他要去搞文艺了 》,华商名人堂

[3] 周欣、李志刚,《万万没想到的秘密》,新经济100人

[4] 郦晓,《解读王微 导演“土豆”的那个人》,腾讯科技

[5] 《卢正雨:喜欢功夫的鱼》,新浪DV人物秀

[6] 柴山山、黄玉娇、张文强,《网络时代下大学生DV创作系统研究》,电影评介

[7] 那些种土豆的年轻人

[8] 《梦想比面包美好 CG“裸奔者”饺克力弃医从“文”动画路》,火星时代

[9] 马李灵珊,《视频自制,让易小星们有这么多“万万没想到》,顺流逆流

[10] 王文华,《我国DV现象研究及对高校DV创作倾向探究》

[11] 董璐,《王微 一个诗人的商业之旅》,智族GQ

[12] 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淡定文学青年的网络历险记

[13] 《那个捧红“叫兽易小星”的土豆映像节停办了》,PingWest品玩

[14] 王微,那些年,“土豆”的那些事

[15] 王微,《土豆三岁》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哪吒   导演   映像   电影节   北京   中国   土豆   短片   正式   梦想   动画   作品   体育   电影   网站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