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影往事(一)

牛年春节,看到网上一则消息——《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昨日在京去世,享年85岁》。心里格登一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杨在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他扮演过什么角色,在我们这代人心中,他就是男神般的存在。

杨在葆曾经塑造众多银幕形象,从:“奴隶”到“将军”,从“厂长”到“市长”,“中国硬汉”是他鲜明的标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他的离去是中国电影的损失,也是亿万观众的损失。


痛惜之后,不禁想起那些关于电影的往事。看电影是休闲娱乐。但这要看是在什么年代,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当下,自然平常不过,人们可以想看就看——或网络即时收看,或手机订票进影院,全民皆可参与,一切尽在掌握。网上有个统计,说今年春节档电影,前三天观众就过亿,票房突破46亿,《唐人街探案3》更是单日票房破10亿,开了内地影史先河,这说明参与人数众多,看电影就如家常便饭。但是,如果放在过去,放在过去某个偏僻的乡镇,人们断不会认同看电影是休闲。彼时彼处别说看电影,看演出机会都很少,文化娱乐几乎空白,所以在他们看来,看电影是堪比欢度节日的视听盛宴,是十分奢侈的精神享受,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就如今天人们所说的,要有仪式感。

我出生于六零年代,当时父母在乡下工作,启蒙教育在奶奶老家度过。奶奶住撮箕山下、州河之滨,虽地势偏僻,但处于矿区,除了工矿企业,还有部队驻守。与其他乡村比,丝毫不显冷寂,反倒有些繁华。平日里,厂矿高音喇叭早中晚按时广播,部队起床号开饭号熄灯号声声入耳。逢年过节,矿区总有游园活动,猜灯谜圈礼品打篮球,还有热歌曼舞的文艺演出,节日氛围相当浓厚,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围观。重头戏是,春节期间会连续几天放坝坝电影,这在当时不啻是丰盛美味的“加餐”,让人感觉特别过瘾。当然,即便不逢节日,矿区隔段时间也会有电影看,一般都在灯光球场放映。

母亲长期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到城里工作,随时都可以看电影。但长大还早,将来太遥远,我更关心眼前是否有电影看。所以作为超级小影迷,我会经常留意矿区高音喇叭,只要下午广播结束前,女播音员发出电影预告通知,晚上就一定会有电影看。

看电影是件令人期待的事情。从听到电影预告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期待夜幕降临,期待早点去灯光球场占位置,期待电影里的精彩故事。映前的等待是漫长的,等待的过程是奇妙的,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时的心情,只有跟我有相同经历的人才能体会。我不记得看过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也不记得看过的第一个银幕角色叫什么名字,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历经40余载,亲眼目睹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变迁,看过的电影难以计数,一些关于电影的经历却记忆犹新,有的仿佛历历在目。对于电影究竟给予了我什么,我一时难以理出头绪,但电影一路伴我成长,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唐人街   撮箕   熄灯号   电影   矿区   高音   偏僻   银幕   中国电影   票房   喇叭   球场   看电影   往事   节日   期待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