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黄江南:全球动乱与错配经济危机理论

“ 对世界重大问题的分析,包括对全球性动乱,中美冲突的发展,世界格局走向,中国改革的方向等等,都不能只见现象不认识本质,只研究对策不研究历史方向。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背后,有着相互关联的历史经济根源。

本文是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黄江南在莫干山研究院的分享。”


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黄江南:全球动乱与错配经济危机理论

黄江南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

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


社会动乱已经从发展中国家的专属,转为发达国家的常态。美国种族问题引发的"我不能呼吸"动乱,法国税收引发的黄马甲动乱,香港的动乱等等,看似引发的原因各不相干,实际存在着一致的社会背景和同样的经济根源。这一根源在观念经济理论中,称为错配矛盾。动乱是错配机制引发的错配危机。


根据:

观念产品:属于第三产业的产品,没有物质形态但有观念形态的产品。


1. 观念产品领域消费创造价值原理;

2.观念产品边际成本趋零理论;

3.观念产品一经生产可无限供应理论。


在富足经济条件下,也就是说,物质产品达到或接近消费极限的条件下,或者社会过剩产能可以及时呼应购买力增长的情况下,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消费的增长,社会财富的总量取决于消费能力的总量。


目前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已经以观念产品为主的情况下,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营制度依然停留在工业社会的体系中。这就造成了阻碍经济和价值发展的一些根本性矛盾。


在旧的制度体系中。社会价值观的共识及经济市场制度都达成:


1.私有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2.谁创造的价值归谁所有。

市场机制执行上述二条,法律制度保障上述二条。


在观念生产中,没有创新的一般劳动带不来价值增值(富士康永远只做同样的劳动,因而只产生同样的价值);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新的观念产品,产生价值增值(苹果公司使产品不断升级产生新的价值)。


根据谁创造价值,价值归谁的制度,创新精英不必通过剝削,仅按分配原则,就拿走全部或大部分价值增值。这正是今天少数创新精英迅速取得社会巨额财富的原因,也因此必然形成社会一般劳动者收入凝滞,创新劳动者收入飞涨,中产阶级萎缩,创新精英与一般劳动者财富拥有量二级分化的现象。


人的消费能力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人消费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消费限量的"额度"。精英拥有大量的财富,也就是拥有了大量的消费购买力,但其消费额度只能花费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购买力形成闲置;而一般劳动力有消费额度但没有消费购买力,于是形成社会消费额度与消费购买力的错配。在观念社会,当消费停滞时,价值增长便停滞下来;拥有观念产品的创新精英便不能继续取得价值。


目前社会的解决办法:


一是将精英剩余购买力借给一般劳动者,即消费信贷。一般劳动者今天缺乏购买力,明天依然缺乏购买力,并且将加上还贷的购买力缺口,这种借贷在理论上和宏观现实中都是形成周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美国两房贷款)。


二是由政府借贷,实现闲置购买力的消费,形成对穷人消费的转移支付和政府开支。这正是今天发达国家政府普遍高负债的原因。这种转移性消费只能暂时平购买力和消费配额间的错配,并沒有解决错配的根源,同样是金融风险的来源。


三是投资。投资当然形成消费,但投资总体上一定为富人带来更多财富,只会加剧剩余购买力与消费配额的错配,错配使消费力贫乏。投资的观念产品由于缺乏消费购买收益下降风险上升,最后形成投资领域的金融风险。


工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是显象,形成生产危机。


观念产品卖不出去(例如电影不卖座)是隐象,不表现为生产危机,而表现为投资失败,是形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只要制度还停留在工业社会,上述的市场机制和分配原则就不会改变;而社会一旦踏入观念社会,错配的基本矛盾就会产生。随着观念经济的发展,错配的矛盾就会深入和激化。


在经济领域,表现与金融危机,在社会领域表现为社会动荡。由于这种财富的差别不是精英用削手段取得的,而是通过制度取得的,精英的创新往往会造福于社会,所以底层民众很难把不满的矛头指向精英创造者(对金融家例外,民众没有感到金融家的服务),而将矛头指向制度的执行者一一政府。发达国家、社会性强的国家,例如北欧和日本,动乱就较少。


从根本上解决错配矛盾的办法是制度更新。当观念经济活动在与其匹配的观念经济制度中运营时,错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那时,观念产品的价值和物质生产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财富将达到可能的极限。


这一转变要求:

一、由共生、共亨、共利的价值观,取代私有神圣的价值观。

二、合作巿场取代完全竞争市场。看得见的手逐步取代看不见的手。

三、社会价值最大化取代资本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机和行为标准。

四、按需分配和按需消费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智能私有取代资产私有。产品的私人占有让位于产品的私人消费。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创新精英,应该对有限消费产品有更多的消费权利,但这种权利应逐步限于其本人。


经济体从工业社会到观念社会是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制度更新是一个更长的过程,是一个从资本为中心向社会为中心的发展过程。其中一定有一系列的过渡形态。在过渡过程中,会出现以下趋势:


1.遵重私人利益向遵重公众利益的价值观转化趋势。共生、共享、共利的价值观逐步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普世价值观。

2.法律制度从维护私权利和资本利益向维护公共权利和社会利益转化。

3.无限产品(可无限量供应的观念产品)价格微忽化趋势。

4.消费者凭其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分享收益的趋势(消费参与分配)。

5.无价值生产能力者无偿消费无限产品的趋势(老年乘车、公园免费卡)。

6.社会转移支付逐步增加的趋势。

7.私消费向公消费转化的趋势(中国抗疫)。

8.公共消费产品比例逐步扩大的趋势。

9.遗产税提高和遗产自愿公众化趋势。

10.社会性企业逐步增加的趋势(国有企业坚持企业的社会性,大型私权企业也逐步强化社会性)。

11.财富拥有者分担社会成本和危机成本的机制和措施逐步强化的趋势。


当前世界各地发生的变迁有三种:


一种是工业社会转入观念社会;一种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一种是农业社会直接转入观念社会(如马尔代夫)。每种变迁的矛盾不同,冲突的原因,性质,冲突力量,冲突表现方式,冲突的发展和解决途径也各不相同。一付药冶一种病。这是人类一个冲突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变迁快速发展的时代。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首先要实施和完善以尊资本为核心的工业化制度。进入观念社会的国家将逐步进行观念社会制度的变迁。所谓变迁,一定是变迁前后二种生产力,二种制度的交叉。这种交叉必然带来混乱和迷茫。制度超前于生产力引起混乱;制度落后于生产力同样引起混乱;制度与生产力区配了,但社会价值观落后依然混乱。混乱将是过渡时期的常态:美国的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和黑暗十年,中国从清末到建国的连年战争,都呈现了变迁与混乱相联的历史局面。变迁而不混乱,是人类历史的课题,而中国是最有希望交出答案的国家。


做到变而不乱,需要具备下述条件:


1.需要有一个没有自己利益格局的治理集团。反贪只是治标,智库+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模型+法制和制度化+透明,可能是根本解决方案,但中间一定要有一个明慧治理集团的过程。


2.有对历史变迁的理论认识。被动的变迁就是混乱中的变迁,唯清醒的变迁才有和平变迁的可能。流向未来世界之河没有石头可摸。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也往往将历史引入岐途。


3.避免混乱很大程度是门艺术,是平衡的艺术。要积极推进各方面发展,又不能让某一因素发展过快颠覆整个结构;补短板扭转落后制约因素是攻坚战;平衡各方利益是稳定的基础。


4.把控局面,不爆发动乱是低线;用发展消除动乱的根源是长治久安。把控力不足一一动乱,把控过度一一影响发展和变迁。把控也是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动乱   经济危机   梧桐树   购买力   劳动者   生产力   价值观   董事   混乱   观念   资本   趋势   精英   理论   价值   制度   财富   社会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