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做官当学曾国藩”,其实小说《张之洞》更多阐述了如何做官

唐浩明先生的晚清三部曲,可以说部部经典,特别是《曾国藩》,在当代晚清历史小说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成就几乎无出其右。


直接掀起了一股数十年热度不退的曾国藩热,几乎在学界形成了一门学派,很多文人学者专门投入到对曾国藩成就的研究中去。也流传下了一句经典名言:做官当学曾国藩,经商须如胡雪岩。


不过余以为,单说唐浩明先生的晚清三部曲中,更多叙述做官的机关诀窍的,还是第二部《张之洞》,张是如何在官场发展的几乎成为该书的主题。


名句“做官当学曾国藩”,其实小说《张之洞》更多阐述了如何做官


还记得小时候上历史课,老师讲到洋务运动,就说:洋务运动,重点记住“曾左李”,再加个稍晚的张之洞就行了。


这是我最早对张之洞的印象,长大成人后,经历了求学、工作,再说起张之洞,就是和湖广总督联系在一起,毕竟张之洞从1889年署理湖广总督,到1906年升任军机大臣辅政中枢,在湖广总督任上17年之久,所以湖广总督几乎成为张之洞的代名词。


张之洞在晚清历史背景下,成就甚大,其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成世人所公认,但后世对其功过评说也是褒贬不一。


名句“做官当学曾国藩”,其实小说《张之洞》更多阐述了如何做官


他虽然成就甚大,回顾其做官经历,却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人少年得志,十六岁中解元,已经颇有声名,随后二十七岁中探花而名满朝野,但随后陷入低潮,做为一名供职于清政府中央机关的言官,长期徘徊于五品以下的卑微官级。


直至其四十四岁时,得到当朝实际的掌权人慈禧太后的超常规提拔,连升数级,直接外放山西巡抚,开启其二十多年的封疆大吏经历,此后一路顺风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但辅政中枢、入阁拜相,是他的终极目标,直至其69岁高龄,才终获入职军机处,算是达成愿望。


名句“做官当学曾国藩”,其实小说《张之洞》更多阐述了如何做官


唐浩明先生在创作《曾国藩》时,是重点从曾国藩创立湘军破太平天国为主线,演绎曾国藩一生立功、立言、立德,数年后创作《张之洞》则是抓住了他一生为官的坎坷之路,于当时官场规则做了更多着墨介绍,相对于同时期火热流行的当代官场小说相比,《张之洞》是一本把时代背景放在晚清的官场小说,当然唐浩明先生的艺术水平,是大多数当代官场小说作家所无法比拟的。


简单谈一下从中小说体会到的一些古时的为官窍门:


有为者才能有位:要做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做事上,成绩还是硬道理。张之洞自从外放后,坚持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在山西巡抚任上,从清理鸦片种植入手,整饬官场腐败,得到慈禧认可,在任仅三年,就提拔两广总督,这是一次重大转折,很多官员干了一辈子都没能上这一步;


张能上任两广,重要的背景是中法之战,张之洞抓住这个重点,找到关键,请出老将冯子材,打出镇南关大捷,成为晚清历史上少有的对外取得胜利的战争,也把他从只能言事的文官中解脱出来,成为大家认可的“香帅”;


随后他野心更进一步,要做天下第一督抚,找到了当时正热的洋务运动这个切口,提出兴建铁路得到朝廷认可,而平移转任湖督,在这里他一干十七年,包括铁路在内的铁厂、枪炮厂等洋务项目取得实绩。


虽然在这期间其好大喜功、铺张奢靡等问题也颇受诟病,但毕竟一个个实实在的工厂立在那里,还是得到当朝的认可。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把所有事都做了,所谓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张之洞真正外放后,才是干实业主实政的开始,他也很清楚这一点,人才的储备成为其干事创业的基础。


出京前先请桑治平出山,辅其做事,桑成为他的第一谋士,为其正确的做事,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特别是在平移湖督,这件事上,一语点醒一心要做天下第一总督的张之洞。


是不是第一总督,不在于职务,并不是只有当了直隶总督才是第一总督,并用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事例开导他。曾国藩主政两江时,成为公认天下第一总督,而平移直隶反而名望下降;左宗棠被朝堂内外公认第一总督时,也是在闽浙总督的位子上,他一生也根本没有过直隶总督的任职经历。


决定他们以成为第一总督的,是平乱太平天国和收复新疆失地两项不世之功。最终帮助张之洞定下了以主持卢汉铁路为理由,请调湖广总督的策略。


除了桑治平,张之洞陆续收罗人才为其所用,幕府一度达百人之众,最有名的当属主政洋务期间重用辜鸿铭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背景,是为官不可摆脱的一个话题。但所谓背景,也有先天后天之说,先天则多为家世,后天则是指在求学、工作、生活过程中有意无意之下结交的至友。


张之洞家世虽非显赫,但他也并非一无背景。其兄张之万,在其发迹掘起前早以成为朝廷重臣,在张之洞在外封疆时,张之万一度入军机,成为慈禧信赖的军机大臣,也成为张之洞的最大支持者;


而张之洞的姐夫鹿传霖也是早于张之洞任封疆大吏,两人更是注重相互暗中帮扶,结成奥援,后一度同时任职军机处,成为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这可以算是张之洞先天背景吧。


而其后天背景也是非比寻常。他外放之前,做无权无职的言官时,加入清流派,依附当朝重臣李鸿藻,结交众多清流名士,这些人当时虽权重者少,但确都是潜力股,日后飞煌腾达的亦不在少数。


其实张之洞能成为一代名臣,最大的背景还是慈禧太后,张之洞青年时得慈禧提拔得中探花后,虽一直未被启用,但始终利用这层关系,不断表忠心,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与慈禧保持一致,在言事奏报之时,时时站在慈禧的角度权衡利弊,注重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终得慈禧信任,得以重用外放。


以上叙述实为粗浅之见,只是点到为止,也是抛砖引玉吧。唐浩明先生的小说中,关于当时官场规则有着极为深刻的论述,相信认真拜读的您,一定会有更加高明的见解。


相关链接:

唐浩明先生的晚清三部曲,名气最小的《杨度》也是值得反复研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湖广   两广   太平天国   军机处   大吏   封疆   洋务运动   当朝   军机   晚清   总督   名句   官场   慈禧   成就   背景   更多   体育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