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你以为的你以为不一定是你以为

《让子弹飞》一直是我心目中国语电影的第一。当然,他在各大影评网站上也确实拿到很许多不错的成绩。

我最佩服姜文的地方在于,他把《让子弹飞》拍成了一部,无论谁,都可以在电影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电影。电影的层次感和留白的叙事方式更是叫人拍手称奇,很少有人会说,自己看不懂《让子弹飞》,但很少有人会说,自己看透了《让子弹飞》。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我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看透了《让子弹飞》,我也只能说是在用导演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与导演互动地乐此不疲。

接下来,我会竭尽所能尝试解读自己心中华语电影的第一。


《让子弹飞》从一个简单的开头,告诉了我们,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

火车代表了先进的科技,白马代表了落后的现实,落后的现实拖着先进的科技在向前行进。火车冒出蒸汽,但没有产生动力,而只是火锅的热气。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1920年吗,不是。想要理解一部电影,不是看电影里故事发生的年代,而应该看电影拍摄的年代。所以姜文导演描写的,其实是2010年。

虽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经济火车,走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可是实际却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依然是靠一群无脑的劳动力在前面拉着。腐朽的内核依旧没有改变。

这主要是在暗讽当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可是经济结构与国民待遇却和发达国家依旧保持着天壤之别。

一旦子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恳恳拉车的劳动力,过不了多久,火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

无论是1920年,还是2010年,都已经离我们远去,所以今天我们就不过多讨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敏感的政治话题了。

我们还是来聊电影本身。

《让子弹飞》的故事,表面上看是张牧之势力与黄四郎势力斗法并最终胜利,实际上全片下来光明磊落的人,也许只有张牧之一人。

黄四郎有自己的计划,师爷一个劲地搅屎,就连麻子手下的那帮弟兄也各有各的小九九。

所以《让子弹飞》虽然看上去是一部节奏明快的动作片,但其实又是一部充满悬念和谜题,需要抽丝剥茧的悬疑片。电影谢幕,你似乎看懂了《让子弹飞》,但细想之下,电影里又有太多留白的地方,悬而未决。

我觉得,要看明白《让子弹飞》完整的故事,至少要看到三层。黄四郎的故事是第一层,师爷的故事是第二层,麻子弟兄们的故事是第三层。

黄四郎的故事电影已经说的很清楚,接下来,我们要聊的,就是师爷的故事。

师爷临死之前曾经跟张麻子说,他有两件事情瞒着麻子。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其中一件,很多人已经猜到。师爷说,那个谁,你还记得吗?这里的那个谁应该就是苗圃饰演的角色,所谓8岁儿子的母亲。因为这是个足以叫人忘记,但又跟师爷有着讲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的小角色。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很多朋友认为,根本不存在八年前山西骗炮这档子事儿,这对母子压根儿就是葛优花钱请来的骗子,师爷安排母子带着银两走山路先行出逃,事成之后他们再碰头分赃。

我觉得,这个猜测对了一半。八年前确实不存在骗炮儿的事儿。因为这一炮并不是发生在八年前,而是发生在师爷十七岁那年。

我们回到8岁大儿从床底下钻出的那个片段,从师爷与小孩母亲的对白我们看出母亲对师爷极为不信任。但在麻子给出宝石,女人以石头不值钱为理由拒绝时,师爷只劝了一句话就让女人收好东西卷铺盖走人,丝毫没有怀疑师爷是在骗自己。这与1分钟前女人极其不信任师爷的形象刻画形成强烈反差。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所以很多朋友认为,他们是一对骗子。

骗子不假,但我认为,这对骗子,是一对鸳鸯大盗。

师爷何许人也,身经百战的惯骗,装糊涂可以说是他最常用的伎俩。如果苗圃对师爷来说只是一个骗子搭档,那我相信以师爷的为人,绝对不可能放心把真金白银交给一个本身就是骗子的人,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谁不怕黑吃黑。所以葛优和苗圃他们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一定没有那么简单,才会让师爷如此信任。

后来,当师爷听到假麻子说,他已经干掉了这对母子。师爷的反应更是反常,哭喊着要去救他们。有人说师爷这是去追钱,但钱都已经在假麻子手里了,假麻子都已经被抓了,还需要追吗。要说是借口带着钱逃跑,那就更没可能了,这可是在张麻子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根据以上的推测,我认为故事的真相是,这个8岁的傻儿子,就是师爷的儿子,而苗圃也就是这个傻儿子的母亲,是师爷的发妻。但这个傻儿子,不是8岁,而是师爷十七岁那年性启蒙时候的产物。所以孩子才已经有了成年人的模样。

师爷故意安排了这场破绽百出的父子相认,为的就是让麻子误以为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张麻子认为师爷说什么都是骗,所以师爷索性顺水推舟,真戏假演,反倒成功骗过了所有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另一件事儿,葛优本来想要先说,但又觉得说不出口的事。我认为,则是跟张麻子的弟兄们有关,而且很可能直接导致了老二的死,所以说到一半,师爷又咽了回去。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黄四郎曾经说过,他买过6个县长,有6张委任状。对黄四郎来说,当不当县长重要吗,不重要,他敛财的手段,比当县长高效得多。在黄四郎的手里,这些委任状也只不过是商品而已。

那这些委任状对谁重要呢,对师爷很重要,在师爷眼里,委任状跟真金白银没什么两样。

所以我推测的是,黄四郎将其中5张委任状交给了师爷,自己留1张以备不时之需,条件,则是要师爷帮他摆平姜文这个假县长。

这样算来,加上师爷手里原本就有的那张“康城县的委任状”,他的手里就拥有了6张委任状。

而他们出城剿匪之前,我们清点一下人数,师爷自己一个,张麻子一个,老二一个,老三一个,老四一个,老五一个,老七一个,一共七个人,如果去掉张麻子,那就是六个人,对应6张委任状。再结合影片收尾时张麻子剩下的兄弟统统离他而去,你想到了什么。

师爷的人设,是一个为了张麻子会两肋插刀的角色吗?别说他了,张麻子的弟兄都不一定会。所以在利诱之下,不说会反,但师爷必然会想出各种幺蛾子来对付张麻子。

而要瓦解张麻子的势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的兄弟身上下功夫。

所以我的猜测是,在出城剿匪之前,师爷就一个个找过张麻子的弟兄,告诉了他们委任状的事情。凭师爷的三寸不烂之舌,要说动几个土匪去当县长,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这就让张麻子的组织出现了松动,动摇了军心。

而其他人都是集体行动,只有二哥单独行动,二哥自然也就成为了师爷第一个下手的目标。

张麻子安排老二出城接应的时候,在场的除了他们两人,还有师爷,所以师爷也很清楚老二的行踪——青石岭。

于是师爷用一张委任状与二哥套上了近乎,又将二哥的行踪告诉了黄四郎。

当假麻子把二哥吊在空中,所有人都还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的时候,师爷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死了吧?

这句话摆明了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二哥身手不凡,而且人在暗处,怎么就说二哥死了呢。这句话,同时也反应了师爷的心虚,因为师爷更加害怕的,是二哥还活着,自己的行迹败露。

而最后,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连同花姐一起离开了大哥,其实也是因为师爷早在他们的心里种了草。加上片尾白马拉火车,与当初师爷意气风发出任县长时如出一辙的画面,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就是带上委任状,去当县长去了。而火车上只听到老三和花姐的声音,那很有可能,兄弟几个是拿了不同的委任状,去了不同的地方。

不过,随着地雷被炸响,最终师爷也大彻大悟。当得知自己的至亲同样遭到了黄四郎的毒手,自己又命不久矣,师爷良心发现地劝诫张麻子不要回鹅城。

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世精明的师爷,兜兜转转,来回周旋,最终却搞得家破人亡,死无全尸,正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就是师爷隐瞒的两件事情,师爷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说,那个谁,不是说那对母子,应该是说花姐。我不否认有这个可能。


但我觉得,花姐的事情,顶多只能算别人的事情发现了没说,而苗圃这对母子的事情,才是师爷自己的事情。

话说回来,按照师爷的人设,瞒着麻子的事情,又何止两件,多少件也说得过去


这里既然说到了花姐,那么我们就从花姐开始说这第三层的故事,麻子弟兄们的故事。

花姐是黄四郎的间谍,我想很多朋友也已经看出。也就是有人觉得师爷瞒着麻子的那档子事情。

花姐说自己不会开枪,但却枪枪能够避开替身,这难度可比打中人要高得多。再来,黄四郎何许人,黛玉晴雯姑娘把一个盒子弄倒了,他立马就要提刀将人砍死。可花姐都和敌人玩到一块了,岂有放她一马的道理。除非,这原本就是黄四郎自己的安排。

骑人肉自行车那场戏,花姐给黄四郎看了一样东西,镜头没有特写,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乍看之下,是偿还黄四郎的嫖资,但黄四郎明显不差这些嫖资,他看到的一定不是钱,我的猜测,盒子装里的可能是一张纸,纸上写了花姐掌握的信息,或者,是她接下来的计划。

这才让黄四郎放心离去,并悠然自得地说,你呀,就快要成为小凤仙了。

小凤仙,我们都知道她是清末的名妓,曾帮助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和蔡锷有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黄四郎这里提到小凤仙,是在夸赞花姐,你这个间谍,当得有模有样。

然后,我们再回顾花姐说的这一句“就算他们是英雄,我也不是美人;就算我是美人,他们也不是英雄。”这里的英雄,我们换成蔡锷将军,美人,我们换成小凤仙,话就变成了,“就算他们是蔡锷,我也不是小凤仙;就算我是小凤仙,他们也不是蔡锷”。前半句的意思是,放心,我跟他们不是一伙儿的,后半句的意思是,接下来,我会把他们搞定。你品,你细品。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有了这样的铺垫,我再问你,二哥是怎么死的,你有答案了吗?

二哥的死是电影里最大的空白。你相信二哥是直接给假麻子干死的吗,反正我不信,假麻子几斤几两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他根本不是二哥的对手。那你觉得,会是黄四郎亲手干死的吗,或者他的手下胡千,胡百?更不可能。最有可能杀死二哥的,就是他身边的人,而这个人,非花姐莫属。

张麻子给花姐的安排,应该是在鹅城看着替身,所以花姐不在出城剿匪的队伍之列,不在张麻子的视线范围内。师爷知道了二哥的行踪后,告诉了黄四郎,黄四郎又告诉了花姐,而二哥看到花姐是不会有任何防备之心的。所以纵观电影全片,只有花姐杀死二哥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再来看师爷死后,张麻子返回鹅城,替身和花姐一起失踪的桥段。为什么失踪,因为花姐忙着干掉二哥。

然后老三去找替身,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找到了呢?张麻子问,就这么简单?回答就这么简单。其实,张麻子已经开始怀疑。怀疑花姐,也怀疑老三。

张麻子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他选择了不在这个节骨眼上说破。

事情的真相是,花姐开枪打断了锁住替身的铁链,前往青石岭杀死了二哥,返回途中碰到了老三。

此时,假麻子被真麻子干掉的事情,花姐已经知道了,张麻子大张旗鼓要绞杀黄四郎的事情,更是人尽皆知,现在的势头完全在张麻子的一边,这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否则黄四郎也不会去请援兵。

花姐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动摇,张麻子显然才是大势所趋,帮助张麻子找到替身则是她能够扎根在张麻子阵营最好的一张牌。而对她来说,找到替身,轻而易举。

其实,张麻子最后已经看出了这一切,所以他看着老三,却说老二啊,老二。同时他也在感叹,兄弟们怎么就那么不长进,一个一个地,往同一个坑里跳。

张麻子用花姐的手势拿着双枪,朝着花姐的那只手,意思是,我tm真想一枪崩了你,为老二报仇。朝着自己的那只手,意思是,我tm为什么不早一点把你崩了,现在崩还有什么用。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从花姐这条线我们过度到廖凡饰演的老三这条线。

老三是什么样的人,他说,大哥,你是了解我的,万事不求人。这句话听上去没毛病,可放在当时那场戏的语境中,却耐人寻味。

老二说自己是同性恋,老四说自己会杀人灭口,老五说自己胆小,老七说自己喜欢被动,都是合情合理的理由,但老三说自己万事不求人,我没听懂。

与其说,这句话是解释给大哥听的,不如说,这句话是解释给观众听的。

这句话也注定了,老三最终一定会离大哥而去。

万事不求人,说明老三一定会给自己留有后手。他自己勾搭上了花姐,自己留了钱,自己拿了县长的委任状,自己去当自己的土皇帝去了。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而其他几个兄弟,从“大哥,你是了解我的”那场戏,可以看出,其实并没有太多主见。

又从“得到赎金后纷纷准备撤离鹅城”那场戏,可以看出,他们早已把小六子的仇抛在了脑后,全都是哪里有利往哪钻。回想他们在小六子墓前信誓旦旦要为他报仇的样子,显得特别地讽刺。

张麻子问弟兄们为什么要走,他们都认为跟着张麻子的日子,确实挺开心,但是确实也不太轻松。打家劫舍,释放天性,确实叫人开心。但钱财到手了,还得分出去,对谁来说都不轻松。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补全的《让子弹飞》完整版的故事,与黄四郎斗法的故事,师爷的故事,以及张麻子弟兄们的故事。


接下来,我会告诉大家,为什么《让子弹飞》的故事,一定要发生在鹅城。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我们看到,鹅城真的有很多大鹅,最后跟着张麻子向碉楼发起冲锋的就是这群大鹅。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自然学家研究过鹅的生活习性,幼鹅会紧密依附并跟随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通常情况下是母鹅。

而在一次实验里,科学家却无意中成为了幼鹅发现的第一个生物,从此幼鹅便一直跟随着他。

电影里,我们看到过好几次鹅群,他们齐头并进,秩序有加,跟着头鹅,做着本不应该他们做的荒唐事情。

我们很难说,这些大鹅是因为某种信仰走在一起,更加可能的情况是,这些大鹅是因为某种惯性走在一起。

而鹅城的乡绅百姓,也有自己的惯性,他们的惯性不是跟着第一个发现的生物,而是像张麻子最后悟到的那样——谁赢,他们跟着谁。一开始他们跟着黄四郎,确定黄四郎倒台后,他们又跟着张麻子。

姜武饰演的武举人,更是鹅城百姓惯性特征的放大,在黄四郎的淫威之下,武举人对其马首是瞻,惟命是从,打着黄四郎的旗号欺软怕硬,唯恐天下不乱。可黄四郎一旦倒台,他立即摇身一变,变成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领路人。第一个冲破黄四郎碉楼的大门,对黄四郎的态度急转直下,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最可笑的,还有黄四郎的另一个贴身走狗——胡千,当群众涌进黄四郎府邸的时候,他还尝试加入其中给大家带路,只不过步子还没迈稳,就被武举人一把推开,推进了小树丛。

鹅城里那些锦衣玉食的乡绅,或者衣不遮体的百姓,哪一个又不是如此呢?

故事暗线里的花姐,张麻子的弟兄们,哪一个又不是如此呢?

电影里虽然表现地比较夸张,但这样的人,我们细细品来,在生活之中,却比比皆是。

可惜啊,可惜,可叹啊,可叹,墙头草们本来应该有十足的能量可以扳倒恶霸,但,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忍气吞声,趋炎附势,就像那个卖凉粉的可怜人,遭到了欺负,还要为欺负自己的人卖命。最后却惹了一身骚,丢了一条命。

他们看似“审时度势”选择了跟随眼前的利益,但真正的大势,他们是看不到的。

张麻子走出鹅城,孤身一人,他抬起头,一只雄鹰翱翔在空中。如果电影看得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开场时也有这样的一只雄鹰。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张牧之,最后却沦落到只有一只雄鹰陪伴着自己,而雄鹰是什么,雄鹰就是志存高远的张牧之,叫人无法轻松的理想。


最后的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电影的片名

片名《让子弹飞》,完整的版本,应该是七个字——“让子弹飞一会儿”。


「影感」这也许是近十年最好的国语电影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第一幕张麻子开枪打马绳,起初没有任何的动静,过了一阵,马群才缓缓散开,才有了《让子弹飞》的故事。

第二次,是张麻子在城楼上朝黄四郎的马射击,起初也是没有什么动静,过了一阵,百姓才开始跟着开枪。

所以说,即便开了枪,枪里的子弹飞行地那么快,你也没法立即就看到你想要的结果。就像《让子弹飞》的故事,一层裹着一层,你不细细去挖掘,就永远不知道真相,停留在表面。通常没有那么多一蹴而就的事情,通常事情也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简单。不让子弹飞一会儿,又怎么能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让子弹飞一会,姜文这句话是讲给谁听的呢,是讲给荧幕外的我们听的。就像他的角色在电影中说的,人们只相信他们相信的东西。所以人们就是愿意相信,一个麻匪头子的脸上,一定会长满麻子。所以人们就是愿意相信,一个骗子不管说什么,都是在骗人。

电影迷惑的结尾,老三说,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浦东不能代表上海,上海也不只有浦东,但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不正是我们惯常的思维吗,我们只愿意相信我们相信的东西,其余的,还重要吗。

枪开了,就一定要有人应声倒地,这就是我们相信的东西,但是,枪开了,无论子弹有多快,也要飞行。如果我们看了《让子弹飞》,只看到开枪,只关心有没有打中,但没有关心,子弹,其实也要飞行。那么,我们也就白看了这部电影。

因为,你以为的你以为,不一定,就是你以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武举   委任状   师爷   电影   麻子   雄鹰   替身   苗圃   县长   母子   子弹   骗子   国语   事情   东西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