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层次与境界

海水是分层的,这是人所知道的。

天空是分层的,人有点知道。

人是分层的,大部分人知道但不接受:人生而平等,怎么会有分层的说法呢?


既然人有不同层次之分,那么境界自然也有高低之分。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来又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结合“五层划分法”,我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陋见:

第一层,生理的需要:婴儿时期,属于还没完全摆脱兽类的影子,和做野兽的需求差不多,因为他基本属于生理机能的满足;

第二层,安全的需要:幼儿时期。因为弱小,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时刻有危机感;

第三层,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于童年期。小孩子更渴望爱,渴望能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婴幼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即使监护人对他(她)百般虐待,他(她)对监护人依然百般依恋。成年人也有“纵使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恋”的说法。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属于青年人时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渴望得到尊重。如果不尊重他(她)就容易发生冲突,属于叛逆期的典型特征。当然这个时期将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越老的、越卑微的、越失意的人越在意尊重!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属于成年期,渴望有所作为,诸如:三十而立,先成家后立业,完成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以及那句著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一种说法,“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

孔子是一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阳明是一个: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曾国藩顶半个人: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难怪我有成功的焦虑呢。从今后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暗自窃喜入梦来了。我去!自古到今才两个半人,谁能做到啊!

至于“七层划分法”只是增加了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这只不过是通往自我实现的台阶而已。

既然人是分层次的,那不同层次的人的境界自然不同。

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境界,才会跨越不同层次,从而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提升境界的途径有很多,我这里简单介绍四个:

一是谦恭有礼。 成熟的麦子,都是弯下腰的。 有句话说得好:“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会尊重他人;越是无能的人,越瞧不起人。” 因为每一个低调的人都更能不受他人影响,专心做自己的事,自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不卑不亢,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从容应对人生中的起伏与波澜,体味幸福人生。

二是善始善终。 善始善终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执着。

三是善良悲悯。 这一条是区分“善与恶”的标签。

四是诚实守信。“轻诺必寡信”是识人的一个好方法。

层次有时候一出生就决定了,难以逾越,但境界可以。当你从阴暗、狭隘、低俗、卑劣、野蛮、愚昧的层次中跳出来以后,你才会发现高尚、优雅、智慧、温暖、细致、温柔与美好,才会真正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即使心有猛虎,也能细嗅蔷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斯德哥尔摩   猛虎   齐家治国   谦恭有礼   层次   境界   善始善终   监护人   失意   生理   说法   时期   自我   自然   人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