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我在10月5日发表的《十月特稿 | 更快、更准、更狠!—— 建言新一届“中国女排”国家队》一文里,没有提及“二传手”。

那篇文章已经很长了。因为“篇幅”,因为“二传手”这个位置的“特殊性”和“极其重要性”,更因为在“二传手”的挖掘和培养方面,我们这些年做得不够好,人才短缺,所以“二传”的问题,值得在此专文讨论。

在10月5日那篇文章的评论区,有不少类似下文的留言:

“快、准、狠三个字,二传更重要 … …”

“中国女排缺少一个真正的核心,即一个优秀的二传。目前的二传都差强人意 … …”

“副攻的快,不在副攻个子的大小,而是在于二传传出的球来决定的 … …”

“中国女排目前最紧迫的,是核心二传的培养 … … 主力二传状态下滑 … …”

感谢留言的朋友们,要想实现“更快、更准、更狠”的战术目标,“二传”的“那一下”,正如大家所言,是决定性的。

我将用两篇文章,来讨论“中国女排”在“二传手”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调整和努力的方向

今天是第一篇,盘点现状,初探“二传人才短缺”的问题。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前两个奥运周期里,

国家队参加世界三大赛的“二传手”


里约奥运前,我们放弃了培养多年的沈静思,在前一年世界杯上表现不错的丁霞“火线”上岗,魏秋月则是标准的“火线”复出。

在里约奥运会上,魏秋月和丁霞“轮番”上阵,“互补”作用明显。里约夺冠,她们功不可没。

东京周期,魏秋月退役,丁霞主打。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蝉联世界冠军,巅峰状态的丁霞,荣获“世界杯最佳二传”。

2017年,蔡斌指导在江苏女排创下“双冠”伟业,刁琳宇逐渐加入国家队替补二传的竞争。

这一竞争,在2020年底的排超“总决赛”上,随着刁琳宇的意外受伤,实际上戛然而止。

国家队多年重点培养的姚迪,在东京奥运会上,尤其在我们失去小组出线资格后,面对意大利队,基本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盘点具备国家队水平的

现役“二传手”


丁霞的传球技术,即使在2019巅峰期,也未能超越魏秋月。她的突出特点,是打球充满激情,而且核心力量较好。

丁霞防守特别积极,鱼跃救球、飞奔撞向广告牌救球 … …

最精彩的,是丁霞突然跃起自己扣杀,场内场外,为之振奋。丁霞因此获封“丁接应”。

丁霞最大的短板是“身高”,对手的高大主攻,经常在她的头顶“超手强攻”。丁霞最著名的段子之一,是扭头向郎导大声诉苦:“她超我!”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对比丁霞,姚迪给人的印象,比较平庸。但是从本届奥运的后两场比赛,直到全运会,姚迪都打出了她的历史最高水平。

姚迪拦网,比丁霞要好一些。防守也很积极。姚迪需要提高的,是传球的速度和稳定性,再就是分配球的思路,需要更清晰、更聪明。

但是,后面这些方面,通过本届全运会的比赛来看,姚迪确实有很大改进,让人眼前一亮。

公正地说,姚迪是从奥运会到全运会这段时期,表现最好、最稳定的二传选手。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刁琳宇,蔡斌指导在江苏一手培养起来的一名优秀“二传手”。蔡指导自己,就是二传出身,多年的言传身教,让小刁有了“脱胎换骨”的巨变。

小刁在指尖弹速、身体的柔韧性两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江苏队,小刁表现出解读并掌控比赛的超强能力,是江苏队提速成功的关键枢纽,甚至不可替代。

去年年底,在最佳状态突然受伤,不仅让小刁失去了参加东京奥运会的机会,在心理上对她产生的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了刚刚结束的全运会。

全运会第一场比赛,目睹龚翔宇差一点重蹈自己受伤的情景,刁琳宇在场上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运动员的伤病,是不可避免的,是运动员在职业生涯里,必须面对、必须超越的一大障碍。已经大半年了,盼望刁琳宇尽快从伤病的心理阴影里走出来。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除了上述三位“二传手”,24岁的梅笑寒(身高1.85米)参加过国家队奥运前的集训,25岁的孙海平(身高1.80米)以前也参加过国家队的集训。从这届全运会的表现看,她们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加油!


【小结前面两节】魏秋月属于北京和伦敦周期的“前朝元老”。在最近两届奥运周期,整整九年的时间,我们成功地选拔培养出来的、可供国家队使用的“二传手”,实际上只有丁霞、姚迪和刁琳宇三人,说明我们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对于二传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高度专业化的国家队教练组,对于这样的问题,都一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也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这一问题,做如下两方面初步的探索。


一、中国女排“二传”的高大化,

收效甚微


中国女排的“高大化”,在“二传”这个特殊的位置上,要求是什么?收效又如何呢?

说“高大化”,首先看一下“身高”:丁霞1.80米,姚迪和刁琳宇,都是1.82米。

在“高大化”的总体战略下,中国女排全队的平均身高,雄踞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奥运阵容里,两位二传的平均身高,比美国、塞尔维亚、土耳其三支世界强队二传的平均身高,都足足低了4厘米:

美国队,波尔特1.88米,汉考克1.80米;

塞尔维亚队,奥杰年诺维奇1.83米,米尔科维奇1.85米;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土耳其队,奥兹巴依1.82米,纳兹1.86米。

略低于巴西队:马克里斯1.78米,罗贝尔塔1.85米。

略高于意大利队:马利诺夫1.82米,奥罗1.78米。

甚至略低于北京奥运会的“我们自己”:冯坤1.83米,魏秋月1.82米。

持平伦敦奥运会的“我们自己”:魏秋月1.82米,米杨1.80米。

对比俄罗斯队,尤其明显,斯达尔塞娃1.85米,玛蒂耶娃1.94米,在全队的“平均身高”高于对手的情况下,我们两位二传的平均身高,足足矮了8.5厘米!

沈静思的身高,倒是1.86米,国家队培养多年,却不堪大用,早已退役。

另外,孙燕和孟豆,这两位身材高大的二传队员,都曾短暂参加过国家队的集训。现年20岁的孙燕,身高1.87米;今年已经24岁的孟豆,身高1.89米。

这两名运动员,在地方队上场的机会都很少。为了获得比赛机会,孙燕曾在联赛里借调到别的队打比赛。她们在可见的未来,根本不具备入选国家队的实力。

二传的“高大化”,有个显而易见的战术目标,就是增加网上的高度优势,可是前面说了,即使我们的主力二传,经常被“超”,谁也不可能因为这个“网上优势”而牺牲“二传技术”。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对于“二传”位置技术的要求,有特殊性,首先要保证队员具备优秀的二传技术,才能谈得上“高大化”。

换句话说,高个二传选手,如果不掌握高超的二传技术,二传的“高大化”,就是一句空话。这也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状。

由此引出下面这个问题。


二、女排地方队的二传训练,

到底什么水平?


有一次看完比赛后,我遇到郑宗源指导,他当时还在辽宁队。我问郑指导:您是福建人,是怎样的机缘,让您到辽宁,给咱们“中国女排”带出来丁霞这名世界级二传的?他回答我说,那还是张越红带辽宁队的时候,把郑指导引进到辽宁队的。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必须为张越红指导点赞!

张越红指导,是在雅典奥运会,为“中国女排”轰下“冠军点”最后一球的功勋。作为主攻出身的主教练,张指导虚心引进二传位置的专业教练员,善莫大焉。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次全运会前,山东队接力辽宁队,把郑宗源指导引进到队伍里,也充分表现出李岩龙指导的职业精神。

二传技术,是排球运动里一项独特的位置技术。在身体素质上,要求队员兼具力量和柔韧性;在队员的内在素质上,要求队员头脑冷静、灵活,还要果断 … …

如果主教练本人,正好是打二传出身的,像蔡斌指导和王宝泉指导,他们带队,对于二传选手的训练和培养,自然就有天然的优势。

如果主教练本人不是二传出身,很可能就需要像张越红指导、李岩龙指导这样,虚心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二传教练员。


“中国女排”呼唤优秀的“二传手”——初探人才短缺的问题


我们不大了解地方队是否都这样做,但是从二传运动员成才的效果来看,似乎很不乐观。

国家队二传的“高大化”,必须以地方队培养出来一批高水平、身材高大的二传选手为选材基础。我们提出疑问:女排地方队的二传训练,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平均水平?

对于中国女排“二传手”的选拔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从现象上,就做上述两方面的初步探索,抛砖引玉。朋友们对此一定有很多真知灼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就中国女排“二传手”的选拔和培养方向,提出我的观点,和朋友们继续讨论,敬请关注。

本文内容,和上篇《十月特稿 | 更快、更准、更狠!—— 建言新一届“中国女排”国家队》也有内在联系,欢迎真正感兴趣的朋友,一起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里约   塞尔维亚   中国女排   方队   全运会   东京   江苏   短缺   国家队   运动员   高大   队员   身高   平均   奥运   优秀   人才   体育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