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在甘肃会宁县,一直都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小红军战士救魏煜”。小红军的壮举感动了一座城,而那座城里的人也在用他们的方式,感恩红军。那受恩于红军的一家老小,更是世代都铭记着小红军战士。

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时间发生在1936年的10月9日,那一天的会宁县城显得格外热闹,街道上随风飘扬的红旗,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也显得格外的耀眼。

那是当地的百姓们,为了迎接完成了1万余里的长征路,顺利在会宁会师的红二、红四方面军,特意准备的。南门上,还特意挂上了欢迎标语。红军战士们看着百姓们夹道欢迎,内心也十分温暖,仿佛在长征路上受的苦都不算什么了。

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抵达会宁后,红军也快速投身于宣传工作中,贴标语、宣扬红军政策,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县城那些有学问的学者们,也纷纷赶到了设立在邢家大院的总司令部,帮着抄写一些文件,撰写一下公告、标语之类的。

住在城东关的魏鸿儒,这天也是早早的就来到了司令部,还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小魏煜也是不怕生,越发和红军战士们混得熟络起来,大家也因为他的纯真,多添了一份欢乐。

原本大街小巷都在忙碌着,充满着欢乐笑声地忙碌着,可不曾想约在10点左右,这份欢乐被敌军的飞机给打破了。

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因为当时就算红二、四方面军已经顺利会师,红军都已经在会宁县高挂我军旗帜,国民党军依旧不甘于失败,还不断在调集飞机,是不是对这座小县城进行轰炸,企图以此夺回这座重要城池。

10点左右,县城西门上空突然出现了敌机,当时正在离西门不远的那条街上贴标语的小红军发现后,立马大声呼喊让大家都躲开。听闻呼喊声,大家纷纷找了地方躲避。但年幼的魏煜,还是自顾自地在街道上玩耍着。

炸弹呼啸而来,相继落下,小魏煜也被炸弹吓得哇哇大哭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一位小红军战士一个飞身向前,就将他扑倒在地,把他护在了身下。飞机呼啸而来,投下炸弹后又呼啸而去,县城终于安静了下来,大家彼此询问着是否有受伤,唯独那位小红军不曾站起来。

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大家纷纷被小魏煜的呼喊声吸引,走近后发现他的手指被炸断了两根,除此外无其他伤。而将他护在身下的小红军,却已经失去了呼吸。

朱德总司令也闻讯赶来,忍不住叹息。原来那名小红军是他的老乡,两年前小红军的一家人都倒在了革命路上,只剩下了他一个独苗,才年仅12岁的他便也加入了红军。没曾想,今年才14岁的他却倒在了这里。

就在这时,魏鸿儒也赶来过来了,扒开人群走近后,看着全身是血的小红军,一个平日里温尔尔雅的读书人在那一刻,哭得泣不成声。

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过了好久,魏鸿儒抬起头用着哽咽的声音,询问朱德总司令,是否可以把小红军的遗体交给他安葬。得到许可后,他将小红军埋在了魏家的祖坟旁,并立下了规矩:魏家人要把小红军当自家人,以后每次祭奠祖先时,也要给小红军的坟添新土,给他点香、烧纸。

从此以后,小红军的坟墓周围从未有过荒凉之景,坟前也是常有香火祭奠。他的故事也一直在会宁县流传,哪怕人们都不曾知晓过他的名字,可他却一直在当地百姓的心中。

魏鸿儒一家更是时刻铭记着小红军的恩情,小魏煜长大后成家立业了,生下的三个儿子,还特意分别取名为“继征、续征、长征”,意为替小红军战士“继续长征”!

14岁小红军为救幼童牺牲,幼童长大后,三个孩子替他“继续长征”

由此可见,“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不是如今才有的,早在那个外敌入侵的年代里,百姓和军人就已经是一家人。所以,中华儿女们才能赶走敌人,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会宁县   鸿儒   红军   司令部   幼童   总司令   身下   西门   标语   铭记   县城   战士   牺牲   家人   欢乐   飞机   百姓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