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18岁,多么青春,多么美好的一个年纪啊!在校园里,和老师、同学谈梦想、谈未来,期待美好的明天会有怎样的惊喜,是无数人最为怀念的时光。可是,并非所有人的18岁都如此美好,反而很多人的18岁里,都充满着悲壮!

1978年12月,云南边陲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没有从前那般安稳,越军的屡屡犯境也激起了不少热血青年的保家卫国热情,彝族小伙李启就是如此。

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左思右想后,他去到了队上找到了大队干部,直言自己要参军,要让越南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惹的!70年末,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不算好,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还靠着务农为生,家中男性劳动力便是支撑家庭的主要力量。所以,考虑到李启家中人口多,劳动力却不多的情况,村干部是不同意他的想法的。

热血青年一心参军报国,哪里会那么容易放弃梦想。于是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干部们实在是拗不过他,也就同意了。1979年1月,新兵战士李启在乡里邻居的欢送下,踏上了军旅生涯,被编入13军38师112团4连1排。

由于边境局势紧张,新兵训练容不得缓慢,初入军营的李启就面临着高强度的临战训练。别看李启时年不过18岁,可他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超越了很多同期战士。这期间他还好几次受伤,可他都不曾有过退却之意,自己悄悄用纱布裹住流血的伤口,不让别人知道。

直到班长看见他走路的样子有些奇怪,叫住他后撩起他的左裤腿,才发现腿上的纱布早已被血浸透。出于安全考虑,班长便让他回去休息。可是李启不同意,脸上带着笑容且用着坚定的神情说,这伤都是小事儿,他还要多学些战斗技能,等上了战场多灭几个敌人呢!

就这样,这个彝族小伙儿用着超顽强的意志,在新兵训练中脱颖而出,受到了不少领导的夸赞。

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2月17日,中越边界上解放军“万炮齐发”,结束了中国对越军屡次骚扰我国边境的容忍,中越关系从曾经的“互帮互助”走向了建交以来关系“最冰点”,正面交锋开始了。

才入伍不到两月的李启也踏上了战场,第二天就跟着4连战士们,奉命执行一次穿插任务。可不知怎么回事儿,当全连战士们完成了对一个山口两侧高地的占领,并对附近山洞和草丛完成了搜索后,清点人数时却发现李启竟然不见了。这可急坏了战友们,立马就在阵地上寻找他的踪迹,但依旧不见其踪影。

于是大家开始扩散寻找范围,3班副班长曾树全去到旁边的山上寻找,刚上去就看见远处山头上有个身着我军军服的战士,扛着枪在奔跑着,估摸着就是李启的曾树全便大声呼喊他的名字。果不其然,那人真是李启。

李启看见战友,取下了身上的白毛巾高举,挥动几下后曾树全明白了他的意思:前方发现敌人。

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李启继续向前冲锋,很快曾树全就听见山那头传来枪响,短促交锋后李启提着枪跑了回来,老远就看见了他脸上藏不住的笑容。原来是他在搜山时,发现了溃逃的敌军,便端着枪悄悄跟了上去。最终以10发子弹,击毙敌军1名。听完他讲述过程后,战友们投来了钦佩的目光,连队干部也夸赞他的“勇”。

23日,上级下达必须拿下柑塘外围三个重要高地的命令,4连领命。三个高地上均有越军的战壕、地堡,加上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况且,越军还特意派出了一个加强连,加固防线。

早晨7点,以我军炮兵拉开这场恶战的序幕,4连战士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猛攻。李启跟在班长后面,时而在草丛中匍匐前进,时而以树干做掩护,途中遇见敌人就打,还没冲上高地,就灭了2个敌人。

下午3点,4连战士们冲到了369高地前沿,越军已经被打急了眼,开始不断投放燃烧弹。山上本身就树木多,灌木丛、草丛这些都是一点就着。火势蔓延得很快,加上敌军的枪支、炮弹仍然在不断倾泻火力,4连战士们所面临的情况越发危急。

负责从阵地右侧进攻的李启,也负了伤,左大腿的骨头直接被子弹打断,鲜血浸染了他的军裤,染红了他匍匐前行的草地,染出了一条“血路”。见他受伤,班长跑过来打算给他包扎,李启不肯,让班长不要管他,先带着战友们拿下高地再说。

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李启也想跟着继续冲锋,他试图用双手做支撑站起来,可尝试了好几次都因为腿无力倒下了,还在尝试的途中臀部也中了弹。班长便背起他往前冲,全然不顾李启“让放下他”的请求。可就在走了五六米处时,李启用力从班长的背上挣脱下来。

也就是在这时,又有其他几名战友负伤,情况更加危急,班长只好先去转移他们。几分钟之后,班长返回来找李启,却完全不见他的人,只见地上爬行留下的“血路”。他便跟着往前去找李启,远远就看见李启在一边爬一边射击,都已经爬到了第一道火墙的位置。

战斗小组长李文军看见后,便大喊让李启回来,不知是炮火声太大,李启没有听到,还是他“装作没听到”,只见他一直往前冲,爬过了第一道火墙。

根据他当时爬过了第一道火墙后的位置来看,其实只要他往左边山坡一滚,他就可以避开火势,还不用处于敌军火力范围之下。但为了掩护计划绕过火墙,向山顶冲锋的战友们,李启选择了自己当“活靶子”吸引火力,径直爬向第二道火墙。

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火一点点点燃了他的军服、军帽、头发……火一点一点地吞没了李启,李文军到最后完全看不见他的身影了。但是,却还能听到从烟火中传来的射击声……

与此同时,战友们绕过了火墙,直接冲向了高地,穿插到敌军后方。战友们手中的枪,朝着敌军不断发出怒吼。最终,4连顺利拿下369高地,全歼敌军。

战后,战友们在距离李启受伤的地方120米左右的山坡上找到了三具尸体,全都被烧焦了,完全无法从面容上去分辨哪一个是李启。最后,通过两块红色内衫的残片,大家确定了李启的遗体,那一刻战友们哭得更伤心了。

因为他的手里还握着枪,尽管枪支的木质部分已经被烧焦。而他枪口所指的方向,正是另外两具敌军尸体的方向……也就说,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可能还在坚持战斗!

就这样,这个一心参军报国的彝族小伙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79年2月23日,时年仅才18岁。

彝族英雄李启:入伍两月上战场,重伤穿火海120米牺牲,年仅18岁

李启家人合影

战后,李启被追认为党员,追记“一等功”,追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葬于云南蒙自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他放弃了求生机会,选择了在“烈火中永生”。对越反击战中,18岁的李启再一次选择了在“烈火中永生”。而他们之间不仅仅是生命的最后阶段相同,反而有着无数个共同点,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他们同为中国人,同为中国军人,同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致敬英雄,感恩军人,永远铭记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彝族   越军   火墙   保家卫国   血路   军服   敌军   高地   火海   新兵   掩护   草丛   火力   小伙   重伤   班长   战场   敌人   牺牲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