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在全面抗战打响以前,中国军队虽然有过战胜侵华日军的时候,但大多都只能算作小打小闹。所以“一场胜仗”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民而言,是十分迫切的存在。而刚好的是,“台儿庄战役”提供了这个机会。

从1938年3月16日起,日军派出了大量炮兵与轰炸机,开始对驻扎于滕州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这场足足打了一个月,双方死伤超过7万人的激战,不仅是中国抗战史一次重大的胜利,也在整个徐州会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但是回到战役的本身,如此大规模的激战,纵然不会只有胜利和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影响,背后更是伴随着“惨烈”。

在2004年“七七事变”67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江苏徐州柳新镇陈塘村,来了一群从湖南特意赶来的人们。他们是来接埋于乱葬岗66年的18岁女烈士回湖南老家的。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上世纪60年代,因学校停课而被奶奶带去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陈开灵,在一天中午放工后,听奶奶讲了一段特殊的往事。那是第一次听奶奶讲战争故事,也是14岁的她,明白了奶奶为何隔三差五就会去距离村东头,约一公里远的乱岗地看看的原因。

因为奶奶还欠着一个承诺,一个关于18岁就牺牲在了异乡的女战士的承诺。

1938年春的一天早上,陈塘村被村里的保长挨家挨户地敲门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从他口中得知,台儿庄即将要打仗,打仗必然会有伤亡,所以让各家各户提前做好准备,接受伤病员。

战斗打响的第二天中午,村里就接收了不少的伤员,陈开灵的奶奶也接了五六名伤兵到家中照看。听她的奶奶讲,其中有个女兵一看年龄就很小,乌黑的短发之下,圆圆的脸庞稚气未脱。身上的军装崭新,连折痕都还在,估计是刚参军不久的新女兵。

看着她因伤面无血色,躺在一张小木床上的样子,让陈开灵的奶奶一回忆起来,就心疼得流泪。于是她还特意询问了抬担架的民夫,女孩儿的情况。

原来女孩儿是一名战地救护员,因为在战场上救护伤员中,亲眼看到了一名自己相熟的连长,遭到日军用军刀残忍杀害后,心中怒火难消,便搬起了一块石头砸向日军为战友报仇,却不料自己的左胸被另一名敌人开枪击中,然后就被抬下了阵地。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在两人谈话间,女孩醒了过来,用着微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我想妈妈了!”这话引得陈开灵的奶奶不忍泪目,但她还是强忍着泪水告诉了女孩儿:“等你伤好了就可以回去了,现在我们先好好养伤。”

或许是女孩在随军转战中,见过了太多了死亡,加上她本身就是救护员,所以她很明白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于是,她将把手伸进了衣兜里,费力地掏出了里面的东西,交给了陈开灵的奶奶,用着哭腔说道:“帮我寄回家”。

东西一共有三样,一封家书,一张她的照片和两块大洋。就在接过东西后那一瞬间,原本就强忍着泪水的陈开灵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因为换个角度想,如果面前这个孩子是她的女儿,她万万是接受不了的……

好!我帮你寄。可是你还是要好好养伤,家里人更想见到你的人,不是照片……”陈开灵的奶奶只能用着哭腔这样去安慰女孩儿。

女孩儿笑了笑,微微点了一下头,便睡了。一睡睡到了黄昏时分,便没了呼吸……然后女孩儿被埋在了村东头的乱葬岗。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寄信件也往往只有县里才可以,所以陈开灵的奶奶想着等战斗结束了就立马去城里。可是战役结束不久,军队南下后,日本鬼子又来了,全村都在慌乱中离开了村子四处逃命。

为了不让信件受损,陈开灵的奶奶还特意将东西包好,放在了箱子的最里面。但奈何逃难途中遇大雨,箱子淋透了,信件也被跑烂了,只有照片还算完整。于是,信件的地址不得而见,除了陈开灵的奶奶还记得些许信件内容外,也就只有从军医那打听到的,“女兵只有18岁,是湖南长沙女子中学的学生”这些信息了。

信件的大概意识是,“女儿离家参军没能告知父母,请原谅!如果你们收到了这封信,可能女儿已经死在他乡,请原谅女儿不能再尽孝。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也请父母不要悲伤……

因为信件没能寄出,陈开灵的奶奶一直都有遗憾,晚年也还念叨着女烈士,甚至临终前都还再三叮嘱陈开灵,一定要尽全力去找到女烈士的家属,让她魂归故里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陈开灵也一直将事情放在心上,也曾多方打探过,只是此次失望而归。直到2004年5月初,通过媒体的传播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终于事情有了新的进展。

只是就算通过多地档案馆和公安厅的查找,依旧不能从女烈士曾就读于湖南长沙女子中学这一则单一信息去确定具体身份。但既然可以肯定她是湖南人,相关部门便决定至少先让烈士回家。

于是7月6日那天,湖南方面派人来到了陈塘村,将埋骨他乡66年的女烈士接回了湖南,葬于湖南革命陵园,并于同年9月18日立碑。只是由于身份尚未确定,女烈士依旧“无名”,墓碑上依旧无法镌刻她的名字。

经过时代的变迁,原来的湖南长沙女子中学已经演变成了“稻田中学”,不过学校还保存着诸多历史资料。所以当时任该校校友会秘书长谭映天,收到了一份来自老校友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对报纸上的女烈士有印象,觉得她像极了自己的同学刘守玟后,便从学校资料中得到了更多线索。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稻田学子写给刘守玟的话

对比了学校保存的照片和报纸上的照片后,谭映天确定了女烈士就是刘守玟。又从信件中得知,刘守玟说话有汉寿口音后,他便开始到汉寿县去打探消息。尽管范围越来越小,可这一个县人数众多,加上事关变迁,找起来依旧不是件易事儿。所以,谭映天找到了2005年10月份时,他已经兜兜转转走了7000多公里了。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在10月份的一天,去到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时,从村民口中得知了一条重要线索。说那个时候村里的人大多都穷,能够送孩子去到大学校读书的家庭不多。而刚好有个刘姓大户人家的女儿,在三几年考进了长沙的学校后就没再回来。

得知这则消息,谭映天欣喜若狂,立马去到了当地政府寻求帮助。虽然那时候资料管理不完善,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刘守玟的家。

虽然来得有些晚,无论是刘守玟的父母,还是她的哥哥都没有等到她的消息,可她的哥哥将他还有一个妹妹讲给了自己的孩子听。所以当谭映天第一次去到刘家,询问他们是否认识刘守玟时,刘先启立马就站起来说:“她是我姑妈,是我父亲的妹妹”,还询问道:“难道你们有她的消息吗?”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为了证明,刘先启还找出了自家的族谱,说他的父亲叫刘守宜。虽然军刘村的人基本都是刘,可“守”字辈只有他们家有。至于为何族谱中没有刘守玟的名字,是因为那那时候很多家族宗亲里,都不会将女子放进族谱里。

而且刘先启也说,他父亲告诉过他,姑姑早就有了参军的想法,但由于爷爷奶奶担忧她安全一直没同意,所以家里人觉得这或许就是她当年不辞而别的原因。

刘守玟在信中也提到过,希望父母能够原谅她,没有告知便离家参军这件事。虽然信件没有顺利寄出,可显然家人里不曾怪罪于她一分,反而以她为荣。不然怎么会就连从未见过姑姑的侄子,都将姑姑的事迹记得那么清楚呢?

18岁女战士,为给战友报仇牺牲,“无名”了67年墓碑上才有了名字

至此,一切信息都对上了。18岁女烈士,终于在“无名”了67年后,墓碑上镌刻了名字:刘守玟。

18岁,理应是个拥有着无限可能的美好年岁,可偏偏他们生在了动乱之年,又偏偏都有着一颗忠义之心。所以,他们选择了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这样的英雄,固然不该躺在荒草丛生的乱岗地。也希望往后,会有更多英雄找到了亲属的消息传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汉寿县   岗地   乱葬岗   族谱   湖南   女兵   日军   女孩儿   墓碑   烈士   战友   信件   奶奶   牺牲   女儿   名字   消息   照片   学校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