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考上985大学,被称为“神童”的刘汉清,后来怎样了?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从古至今,成名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白手起家成就千秋霸业,如刘邦朱元璋;有人文能提笔安天下,如李白苏轼杜甫;有人武能上马定乾坤,如白起李牧。更有那神童,天赋异禀,“识洞于未萌,智表于先见”,如曹冲周不疑。今天我们说的人,也是一个神童,当代神童刘汉清。

1980年,年仅16岁的刘汉清,凭借着398.5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小小年纪,能够考入高等学府,一时之间,刘汉清成为媒体宠儿,大家都夸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 四年后,本应拥有大好前途的刘汉清,却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回到了村里,众人好奇之下打听才知道,原来刘汉清退学了,根本就没有拿到毕业证。这消息被传出后,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如今,40年过去了,当年的神童,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本期周少说就带大家一探究竟当代神童刘汉清的传奇成长史。

16岁考上985大学,被称为“神童”的刘汉清,后来怎样了?

刘汉清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天赋异禀:数学成绩特别好!因为太出色了,十里八乡的人都夸他是神童,将来必定前途无量,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优秀,也是很自豪。

刘汉清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80年,16岁的刘汉清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398.5分的好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那年,高考恢复刚第四年,国家求才若渴,一般高中、中专生毕业都要包分配的,更别说是大学生,还是全国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了,大家可以预见的是刘汉清的锦绣前程,改变阶层和命运的大门,已经对他打开了。

作为十里八村第一个大学生,刘汉清的金榜题名让他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为媒体的宠儿。刘汉清去大学报到那天,父亲将他的行李挑在担上去送他,全村人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去欢送他,人生的美好画卷,已经打开。

四年后,本应拥有大好前途的刘汉清,却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回到了村里,众人好奇之下打听才知道,原来刘汉清退学了,根本就没有拿到毕业证。

16岁考上985大学,被称为“神童”的刘汉清,后来怎样了?

他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

事情还要从陈景润说起,1979年,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作品发表,震惊了中外数学界。这篇文章讲的是数学家陈景润,作为一个普通研究数学的人,经过长期钻研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在数学界引起了轰动,也打动了无数有志青年。陈景润成为无数人的榜样,一时之间,很多人开始学习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攻克其他的数学难题,数学也因此成了热门学科。

在那个时代,媒体并不像今天一样发达。第二年,刘汉清上大学的时候,这股子热潮已经退散了。但是命运却像是戏弄人生一样,刘汉清大三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篇报告文学,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本来就是个数学天才的刘汉清,看完这篇文章大受鼓舞,他从陈景润身上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暗自决定,自己一定要,也必然能在数学上有所建树。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挂科太多,导致无法毕业的尴尬。其实,刘汉清并不是盲目自信,他对数学的研究也不是无的放矢,他有一个非常坚定的研究方向,研究字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也叫数论,主要研究的基本上都是素数,也被称为质数,数论曾经被数学王子高斯誉为数学中的王冠,可见其在数学中的地位。

刘汉清把陈景润比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认为陈景润能够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自己不比陈景润差,自然也要从数论开始研究了。而且,他一直认为,数学对他而言,有种致命的吸引力,每个数字的排列都极富美感,他一看到就无法抑制地投入进去,到了废寝忘食甚至疯狂的地步。

16岁考上985大学,被称为“神童”的刘汉清,后来怎样了?

为了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自己的研究,刘汉清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经常忘了吃饭和睡觉,就这样他还嫌时间不够用,又怎么能够拨得出时间去上本专业的课程呢?他对自己的本门学科热处理专业越来越敷衍,发展到后来,他一门专业课也不去听,导致门门功课不及格。

刘汉清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看到这个情况后,深觉一个好苗子不应该这么被毁掉,而且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大学生非常珍贵。于是,他们纷纷找刘汉清谈话,希望他先把本专业知识学好,毕了业,利用课余时间再研究数学。只可惜,已经走火入魔的刘汉清压根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就这样,他挂掉的专业课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不能毕业。

学校找他谈话,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再上一年,只要成绩合格就能毕业。可惜,刘汉清压根不在乎这个机会,他扭头就决定退学,回到了家乡。

辍学后的刘汉清,仍然痴心不改,他不去找工作,也不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而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究数论。光环褪去,父母也无可奈何,这样的日子,一转眼过了十来年。

1998年,刘汉清终于开门,说自己有了初步成果,他的同学听说后,特地帮他请来了国内顶尖专家,中科院院士潘成彪来验证成果。但是,潘院士看完刘汉清的论文后,认为论文基础的几个论点都没有证明,后面的长篇大论都没有意义。刘汉清却说,潘院士压根不懂数论,他没证明这几个论点不是不能证明,而是没有意义。就这样,刘汉清多年研究成果不了了之。

16岁考上985大学,被称为“神童”的刘汉清,后来怎样了?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他又在干什么呢?

据悉,如今的刘汉清还在坚持着自己的数学梦,当地政府为他申请了低保,每月发放几百元低保费用,有人心疼他,也有人发出冷嘲热讽的声音。

刘汉清的人生本不该如此书写,他完全可以事业、学业两手抓,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却最终自己亲手毁掉了前途。

其实,这么多年来,像刘汉清这样的英才不乏其人,小小年纪一鸣惊人,却走入一条死胡同,比如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曾是多届国际奥数竞赛金牌得主,却因为没有朋友,一直生活在孤独之中,后来被佛家一句话打动,出家做了和尚。再比如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禅兴法师,因为在人际关系上遭受过太多的挫折,变得沮丧不堪。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接触佛学,于是扔下工作也出家了。

这些都是很多家长教育的弊端,一味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孤独中,求助无门,最终走上一条旁门偏道。

他们缺乏的是家庭或者一位好老师的指引,老子当年也像刘汉清一样,少年神童,静思好学,甚至经常思考得太过深入而睡不着觉。幸而他遇到了一位好的导师商容老师,他说自己已经没什么能教老子的了,推荐他入商学习。入商后的老子,博览周朝典籍文书,不但丰富了知识,还开阔了视野,终而作《道德经》。

可见,千里马常见,而伯乐不常见,古人诚不我欺。

面对如今只能靠低保生活的“昔日神童”刘汉清,大家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哥德巴赫   神童   数论   衣衫褴褛   灰头土脸   论点   院士   榜样   老子   前途   父母   成绩   数学   时间   人生   体育   大学   刘汉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