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张益唐:宁可在国外洗碗,也不回国发展,如今怎样了

众所周知,北大是我国的顶级学府之一,该校的学生都是人生的佼佼者,也是各个求职单位抢手的对象,它也是无数学子所向往的地方,当然它也培育出了很多著名的专家。

不过北大有一位这样的数学天才,他就是张益唐。1978年,张益唐在北大读完研究生以后前往美国深造,这样一位有着极高学术水平和著名高校毕业的数学天才竟流落美国街头!最让人惊讶的是面对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抛出的橄榄枝他竟然果断拒绝,而是选择在美国刷盘子谋生。究竟是什么让张益唐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现状又如何?本期周少说就带大家走进张益唐的传奇人生。

“数学天才”张益唐:宁可在国外洗碗,也不回国发展,如今怎样了

1955年,张益唐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呱呱坠地,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政府机关的文员,这样的家庭背景不就是‘天才’的标配吗?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其父母从上海搬到了北京,而张益唐自幼只能跟随着外婆生活,所以即使父母健在也没有享受到父母的惠泽。没有文凭的外婆也很难对张益唐的学习起教育作用。

虎父无犬子,张益唐自幼天资聪明,从小就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比如他在五岁时便记住了地球仪上的所有信息;不过在那个时候他对数学的兴趣还并没有显现出来,而是不断地获取社科类的知识。张益唐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是在他攒钱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从那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数学。在他12岁时,小小年纪的张益唐就已经开始独立研究微积分了,让人初为惊讶,更重要的是丝毫没有影响学习成绩,反而还一直在班级领跑。

对于张益唐来说,‘聪明’这个词被人用来形容的他觉得自己都已经免疫了,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张益唐就快要进入高考了。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对于聪明好学的张益唐来说却是易如反掌,在考场上他用笔书写奇迹,每次考试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实力却是对‘天才’的称号当之无愧。

“数学天才”张益唐:宁可在国外洗碗,也不回国发展,如今怎样了

1978年,张益唐凭借自己惊人的天赋和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努力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张益唐仍旧成绩遥遥领先,甚至老师也惊叹他的数学天赋。尽管在北大的张益唐大多数时间都在埋头钻研学问,但他的社交能力也毫不逊色。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甚至连续三年担任学生会主席。同时他除了研究数学以外,还喜欢文学、古典音乐,还喜欢在闲暇时光游泳健身。虽然在北大张益唐受益匪浅,但显然北大不是他的最高理想,在北大读完硕士以后,他仍然不满足,学校也对他赋予众望,专门让他工费留学美国。

1985年,在北大校长的推荐下张益唐在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结识了他的导师莫宗坚,这也是他命运出现转折的关键人物。凭借张益唐过于常人的天赋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按道理他应该很快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然而他却用了七年之久,而且当初与张益唐关系亲密的导师莫宗坚并没有为他开介绍信,要知道在当时的美国,导师的介绍信和毕业证几乎是找工作的必备条件。

“数学天才”张益唐:宁可在国外洗碗,也不回国发展,如今怎样了

究竟是为什么让两人的关系出现如此大的转弯呢?

原本张益唐仅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博士学位的攻读,万事俱备只欠论文,然而问题就出在博士论文。为了证明自己,他选取了最难的挑战,雅可比猜想,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由于张益唐与其导师关系十分亲密,也得知了导师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张益唐擅自把一些道听途说的元素加入到了自己的论文之中,没成想给自己和导师莫宗坚带来了灾难。

原来是在这个论文中,其引用的莫宗坚的某个成果被外界证实存在错误。论文刊登出来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片哗然,其导师莫宗坚也因此名誉扫地,两人的关系也因此闹翻,自然而然莫宗坚也并没有给张益唐写推荐信,结果张益唐一个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找不到,也不能进入学术机构继续进行数学研究,迫于生计他只能通过打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为了生活,张益唐还曾经在一家餐厅打过工,洗碗、当服务员、做会计,他拿着博士文凭却做着极为普通的工作,甚至他一度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远在大洋彼岸的北大教授丁石孙得知他的艰难处境之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回国继续他的研究,对此时寸步难行的张益唐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了,不仅能解决眼下生活的燃眉之急,而且能支持张益唐继续他的数学研究。然而他却果断拒绝了来自母校的盛情邀请。

“数学天才”张益唐:宁可在国外洗碗,也不回国发展,如今怎样了

1955年,在国内好友的推荐下,张益唐终于获得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的讲师一职。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张益唐终于回到了他痴迷的科研岗位,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成功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从而推动该猜想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值得庆幸的是,张益唐经过十年之久的寒窗苦读,他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张益唐这个名字被无数人再次提及,不过这次是因为他的成果,一篇名为《质数间的有界间隔》的论文,这篇论文的出现不仅是他为自己证明,还让无数人都为之感叹!

随之而来的对于张益唐曾经沦落于美国街头也不愿回国的举止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张益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上给出了答案。在这次讲座的最后,张益唐表达了落叶归根的想法。

如今想来,张益唐当年不愿意接受友人的援助是有原因的,不论是因为他的傲气还是苦衷,现在仔细想想当年张益唐坚持留在美国,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一方面自己拿着公款在美国读书,到头来却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回去之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另一方面,他不想一直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那股冲劲不允许他向任何人低头包括他的导师,这是张益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傲骨。第三方面,当初国内的学术环境相比美国而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在美国这里他的学术研究不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

2018年,张益唐回到了祖国,并担任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

“数学天才”张益唐:宁可在国外洗碗,也不回国发展,如今怎样了

那么曾经的“数学天才”,现在又过得怎样了呢?

如今的张益唐已经在教育的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了,他始终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想法,对许多事物他都有自己的见解。现在,张益唐不仅有了幸福的家庭,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可以说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跌落在低谷的人了,他能够再一次大放异彩都是因为他对梦想的坚持与努力,所以他的成功都是用努力与奋斗换回来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依然能听到张益唐这个名字出现世界的舞台上,再次大放异彩。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懂得灵活地去化解道路上的崎岖,就是一种勇气与实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无论经历多大的磨难,在坚定的理想的指引和驱动下人们不断鞭策自己向前冲。对于张益唐来说致力于数学研究就是他的梦想,他为了他的梦想放弃了国内的优厚待遇,即使在美国洗盘子也要坚定不移的奔向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通向梦想的道路充满挫折就要放弃,也许张益唐有成功的信心,可是面对当时的那种境遇对他来说应该充满了困难,可是张益唐从来没有选择放弃,毅然为自己的事业做着努力。

面对张益唐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文人的傲骨,但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人们对学术、思考以及梦想都已经被名利、功利化,但是现在看来我们不仅应该有对梦想的执着更要付出实际行动。遇到挫折,我们要有化解的能力与行为,认准目标就要矢志不移,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我们也要有战胜它的勇气与决心。梦想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在追梦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不少的坎坷与崎岖,我们不能让那些困难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梦很美好但仍需要我们为之努力。

对于曾经的“数学天才” 张益唐,大家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新罕布什尔   天才   素数   数学   介绍信   橄榄枝   美国   天赋   导师   北大   学术   努力   关系   梦想   体育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