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有一则视频在网上很火

一位广东的家长忧心孩子沉迷游戏,学业退步

于是进入孩子所在的游戏群

控诉游戏害了自己的儿子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家长先用粤语质问说

你们这个是什么群?

为什么要拉我儿子进来这里?

搞得我儿子三更半夜都不睡觉

影响他的学习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紧接着家长可能考虑到有人听不懂粤语

又转换成了普通话继续说:

你们这个是什么群啊?

你们这是害人不浅啊你们这个群!

然后家长问,群主是谁?

群主没有出现,

家长又接着说: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麻烦你们,真的太过分了

你们搞这个群干什么

我儿子啊

每一科的成绩都不过那个平均分啊

他现在初二啊

将来怎么办!

他还不到高中啊好不好

你们害死我儿子了

由于后面家长语气过于激动

已经哭了!!!

虽然小护很能够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但是这为妈妈的“哭诉”却在网上被网友怼炸了!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孩子沉迷于打游戏,家长没有责任么?”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家长助推孩子沉迷于手机

第一步:哄娃神器手机ipad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日常生活中,手机ipad,俨然已经成为家长们哄孩子的杀手锏, 不管多么“难搞”的孩子只要家长拿出手机,他保证能够令行禁止,乖乖听话。

根据共青团中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儿童“触网”年龄愈发提前,其中,6-10岁占比超过六成,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能力。一项对0—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智能手机使用率为80.4%,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智能电子产品变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

例如,在带娃逛街的时候,育儿疲惫的家长为了让自己也让孩子休息一下,已经习惯性的用手机来“诱惑”孩子,一部智能手机会让孩子乖乖的坐在那,父母就不用费尽心思地去哄孩子了;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乖乖吃饭,但是当家长拿出手机给他看动画片,他立马就坐在餐桌上乖乖吃饭了。

然而这样的行为,也让孩子慢慢地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不爱与人沟通,沉迷于手机里的游戏动画片,减少了对现实生活中其他事物的兴趣。

第二步:父母陪伴的缺失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的数据显示,虽然有97.2%的家长表示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实际在陪伴过程中,他们并非是全情投入,反而是经常开小差。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孩子们跟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很少是大部分家庭的现实:父母太忙于工作,或是爸妈在外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是来自单亲家庭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也就可以理解了。对这些孩子来说,游戏已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心理慰藉。

游戏具备很强的互动性,可以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几乎所有的游戏,哪怕是低龄游戏,都有很强的互动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总是有反应的。就像是很简单的一个游戏——汤姆猫(你跟它讲个话它会模仿出来的那种)。↓↓↓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他不管跟这个游戏讲什么,这个游戏永远都是会去重复他和回应他。这种状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渴望的状态,因为他在自己的家中得不到这种感觉,而游戏恰恰能满足他。

第三步,家长的粗暴制止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优酷的一档节目《孩子说了算》,曾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要不要禁止孩子玩游戏。在节目一开始,主持人李锐问现场的孩子们:如果爸爸妈妈发现你们在玩游戏,他们会怎么做?小朋友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我们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玩游戏这件事的时候,粗暴隔离,依然是家长的主要手段。可是在强行禁止后,孩子有没有停下来呢?答案是 “并没有”:孩子藏在被窝里玩、玩不了爸妈的手机就盯上了爷爷奶奶的、实在不行就去小伙伴的家里玩......

为什么越是要管孩子,

却发现效果越难以见效呢?

用陈铭的一句话就可以解答:“让孩子真正沉迷于游戏的最由衷的原因,就是父母不让玩,禁区是最大的诱惑。”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坦白说,面对“越禁止越要做”的孩子们,爸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粗暴禁止的方式,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推到了孩子们的对立面。当和孩子对立起来的时候,双方的有效沟通就会中断,这时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有可能打上死结。

那既然这样,管得太紧也不是,撒手不管肯定更不行,有没有好的办法让家长们在粗暴制止和正确引导之间平衡呢?

这样引导孩子玩游戏

  1. 设立坚决不能玩游戏的家庭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不建议使用电子产品的场合:吃饭时间、睡觉前1个小时、卧室里、亲子游戏时间。这些时间,都是孩子的“断电”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的时间段里,大家都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一起享受亲子时光,让这段时间成为孩子的童年中最温暖、难忘的时刻。

无论现在的物质有多丰富、游戏有多精彩,唯一不可取代的仍旧是父母的陪伴。人都有惰性的,小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可以让他们几乎不需要动脑就可以获得愉悦,还怎么有心去探索呢?

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在手机游戏之外还有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比如运动看书、旅行郊游,这样游戏就不再是孩子们唯一的选择,他们就不会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游戏中。

  1. 与孩子共通选择或者是共同玩游戏

选择游戏这件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来,一方面是过滤和把关游戏质量,另一方面也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的机会。

并且,所有网络游戏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话题,依托着微信和QQ两大平台的《王者荣耀》更加占据着社交渠道的主动权。这两大平台本身用户量就非常大,即使是成年人,大家聚在一块,如果唯独你不会玩,就会参与不进去,变成多余的旁观者。

相比因为孩子沉迷游戏而去责骂,更有效的办法是家长玩的时候陪孩子一起玩,不玩的时候就以身作则。

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会从心底里有被尊重和理解的感受,他们会知道爸爸妈妈是懂得他们的,也是值得他们信任的。有了这个相互的信任,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孩子树立规则,学会自我管理。

  1. 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在玩游戏这件事情上,家长可以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父母在一边监督执行。

家长以跟孩子聊的姿态:你玩游戏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

比如,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

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游戏,这样当他执行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逆反心理了。

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它可能是一个结果。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当中,本身就需要被处理的一些情结,所以这一部分家长的正确处理,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现在国内的各游戏公司也设立了各种防沉迷系统来预防未成年人的游戏成瘾。但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游戏沉迷,终究是宜疏不宜堵。游戏公司推出再多的防沉迷举措,都抵不过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与教育。


孩子沉迷游戏,原因有可能是这个……


游戏的未成年玩家那么多,真正沉迷的毕竟还是少数。在这少数的沉迷中,其实大多是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引导和陪伴。与其纠结于孩子为什么沉迷游戏,不如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去追求这种沉迷。

小护建议,下班回家,咱们偶尔也放下手机,陪孩子聊聊天儿,带孩子一起运动或者做个手工,陪孩子看看他喜欢的节目……当孩子的生活不再那么无聊与空虚,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减弱。说到底,家长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防游戏沉迷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粤语   孩子   游戏   粗暴   亲子   电子产品   自我管理   爸爸   家长   父母   原因   节目   妈妈   时间   家庭   体育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