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为人父母,都要与孩子共同经历一场破茧成蝶的修行:他出生,你教养;他成长,你变老;他学会独自抵抗风雨,你学会放手默默退场。——少儿守护人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网友关注。
辽宁一陪读母亲,因备战中考的儿子爱玩手机不学习,选择深夜跳海。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民警接到好心路人报警后,将跳海妈妈救回,并加以劝导。
上岸后,女子依然十分崩溃地哭喊:
“我在这陪读,他却总打游戏,都十好几岁了……”
“管也管不了,我没有盼头了啊!”
最后孩子承诺好好学习,这场轻生悲剧才没有继续发酵。
细思极恐,这位失控的母亲其实是在身体力行地威胁孩子: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
母亲辛苦陪读,孩子却不爱学习,家长难掩失望,可以理解。
可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让孩子妥协,真的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吗?
家长对孩子极端的控制,换来的不会是孩子的亲近与感恩,而是难以排解的压抑和日渐加深的疏离。

失去边界感的父母,最终只会将本该和谐的亲子关系推向深渊!


01.以爱为名的极端控制,其实是禁锢孩子的牢笼


许多孩子的不快乐,其实是由父母“为你好”式的操控开始的。
亲子教育短片《继承者》中,梦想成为宇航员的艾伦本是个拥有灿烂笑容的男孩。
某一天,妈妈把他的航模、游戏设备悉数替换为奖杯,放在桌上的“梦想盒子”也被收走。
面对这一切,男孩满面愁容。这时一道强光出现,由墙壁到顶空布满了奖状和书本,他的手脚被一条条长线牵引着,机械地向上爬去。
而在高处操控这一切的,正是男孩的父母,他们看着“听话”的儿子,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在家长控制下长大的孩子,不过是一具牵线木偶,不仅丧失自我意识,也不再拥有孩童般的快乐与活力。
父母控制欲极强是种怎样的体验?
杭州一位母亲报警说,女儿正拿着剪刀与丈夫在房间对峙。
原来女孩正读大一,事发当天下午三点有网课,父亲见女儿两点时还在床上休息“太懒惰”,便拍下小视频到家族群“共享”。
妈妈看到后回家斥责她,女孩心里委屈,把自己关在房间生闷气。没想到,父亲竟不敲门径直走进房间,一把掀起女儿被子。
女孩彻底被激怒,自觉丧失了隐私与尊严,失控之下才举起剪刀捍卫自己的权利。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父母得允许孩子做自己,包括与自己观点相左时挑战自己。这是孩子力量的源头。”
控制欲强的父母,始终不懂得一个道理:孩子首先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其次才是家长的儿女。
毫无界限感的控制,最终只会害了孩子,也毁了家庭。


02.父母一味的自我牺牲,得到的不是回报而是反噬


近日,山东青岛一名女律师张某在自家遇害,凶手竟然是其15岁的亲生女儿。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据悉,瑶瑶(化名)在案发当晚以按摩为名,用准备好的绳索从背后勒死母亲,藏尸行李箱两天一夜,直至被发现。
邻居说,被警方带走时,瑶瑶没有哭。
记者对知情人士深度采访后得知,离异后的张某一心扑在女儿身上,她会严格规定瑶瑶的名次、爱好、玩耍伙伴、以及能否与父亲见面。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张某的小诗《致女儿》

瑶瑶回应过:“你让我不快乐。”
张某置若罔闻,仍旧坚持“我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你”。
这种长久自我牺牲式的爱,成为了压垮瑶瑶的一棵棵稻草。
当压抑转变为报复,被绞杀了精神世界的孩子,最终做出了无可挽回的选择。
父母越是倾其所有,孩子越是加速逃离。
演员朱雨辰的妈妈曾在某综艺中表示:“我身边的朋友同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对待儿子的。”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朱妈妈自称“菲佣”,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煲汤,十年如一日;

参与儿子的每段感情,对儿媳的硬指标是“做贤妻良母”;
连朱雨辰发的微博动态,她都要一一摘录在本子上。
这样的爱,让朱雨辰更快乐了吗?没有。
他小时候便写过遗书,长大后执意离家独自打拼。为了不让妈妈继续抄写,微博早已断更。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仍然单身,对于身边成家生子的同龄人,只有羡慕。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朱妈妈不爱儿子吗?显然不是。

“我都是为了你”,没有哪个孩子能长久背负这句爱的重担。
过度关爱打破了亲子界限,不仅在孩子心中刻下了无法愈合的伤口,更将母子间心的距离越推越远。


03.聪明的父母,总是进退有度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这话放在亲子教育中同样适用。
既然控制与牺牲都不可取,怎样做才能成为有边界感的父母呢?


1.学会尊重并接纳孩子
在央视成长纪录片《零零后》中,一个名叫一一的女孩在幼儿园时期就表现出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安静,喜欢独处。
面对老师的再三询问,一一十分平和而坚定地说:“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这是我的权利。”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一一的妈妈得知情况后,并没有急于给孩子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是理性地分析道:“挺正常的,我和他爸爸都是偏安静的性格。”
长大后的一一天性依旧,却也交到了挚友。镜头里的她,善于思考且温和从容,这份笃定得益于母亲当年的不强求。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正确引导的前提。接纳孩子的独特,给予理解与鼓励,才是为人父母之道。


2.利用反射式倾听 建立有效沟通
许多家长特别在乎如何当“好父母”,做出跨越界限的举动而不自知,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
《少年说》某期节目中,酷爱写作的涂同学被父亲撕掉了自己约达30万字、合计56本的小说。
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座右铭的她,站在台上诉说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解释着自己对理科虽然努力却十分无力的心情。
爸爸几次反驳,最后说:“别人能行,你也行,我相信你。”

儿子不爱学习,妈妈深夜跳海: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养不出懂事的孩子


一直故作轻松的涂同学,在那一刻终于忍不住崩溃哭泣。她需要的,是父亲的理解和非暴力对待,而不是一句无关痛痒的标准回答。
《正面管教》中提倡“反射式”倾听,通过将你从孩子口中听到的,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看来你真的很伤心”
“可以多对我说一些吗?”
“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伤害了你,我会这样矫正……”
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过分强调你的观点,是把握亲子界限十分重要的一步。


3.摆脱分离焦虑 活出自我
“我不需要你喂饭!”
当5岁的小侄子滔滔喊出这句话时,我的嫂子开始大哭:“如果不是为了生你,我现在应该在高校进修,小没良心的……”
自从成为全职妈妈,她在滔滔成长中事必躬亲。当孩子发出拒绝信号时,失去自我的她便崩溃了。
精神分析大师比昂说过:“关系的实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焦虑。”
通俗点来讲,谁痛苦,谁改变。如果子女独立令自己焦虑不已,那就放下“爱的旗号”,找寻边界线外的乐趣。
父母懂得适时放手、活出自己的色彩,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没有边界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为人父母,都要与孩子共同经历一场破茧成蝶的修行:他出生,你教养;他成长,你变老;他学会独自抵抗风雨,你学会放手默默退场。
带着尊重与理解,有分寸地付出爱与教养,才能才在这场修行中把握亲子界限,与孩子更好地守望相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邓东

主编:刘子铭

责任编辑:袁亚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边界   儿子   父母   妈妈   孩子   自我牺牲   教养   界限   焦虑   亲子   懂事   深夜   父亲   家长   母亲   女儿   女孩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