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1.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点评: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见的人物。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陈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学,不问名位文凭,学识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


2. 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点评:梁启超曾公车上书,掀起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以《新青年》为旗帜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受到过梁启超的影响,所以说他是“新思想”的启蒙者。


3.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 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


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做学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书熟读了,就算完事,要知道书本是不过给我一个例子,我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好应用到别处去。


点评: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正式就职北大校长,他在就职演说上表示:“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为北大定下的教育方针,也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4. 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学历不重要,真才实学才是五四精神的通行证!

点评: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一代先声,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陈独秀有很多真知灼见,却也不乏极端言论。书生意气,却又投身政治,一生命运起伏,晚年的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言行做了反思。


5. 李大钊:肩担道义铁,妙手著文章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点评:李大钊对言论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现。他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6. 胡适: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评: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一生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启蒙了一代学人。是五四运动中,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他在追寻新思想的同时也没有抛弃旧道德,被蒋介石评价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917年,北大招生,胡适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他找校长蔡元培,蔡元培当场同意。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不出众。由于蔡、胡两人的执意,学校还是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这个学生叫罗家伦,11年后,他成为清华大学校长。


所以,五四时期,有一句话叫:“谁当清华大学校长,谁数学考零分!”罗家伦当了校长,也开始破格招学生。他招的学生,大学问家钱钟书数学15分,大历史学家吴晗数学零分。


林语堂1919年到美国留学,当时的生活完全靠美国的“半个奖学金”来维持。日子过得很难,胡适就说:“你回国以后到北大来教书,北大每月补贴你四十块美金。”


后来,林语堂的夫人廖凡女士病了,动手术需要花500美金。胡适就寄去500美金。之后,林语堂去了莱比锡大学深造。生活更是无比艰难。胡适又寄去了1000美金。这几笔款子,自始至终,胡适都说是北大为了让林语堂回国,北大给的培养费。


等林语堂回国,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万分感谢。蒋梦麟很意外,说压根没有这回事。林语堂这才知道,原来是胡先生为照顾自己面子,一直是以个人的名义帮助他。胡适资助过的学生有吴晗、罗尔纲、李敖、沈从文等等。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7. 鲁迅: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点评: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民族大义的伟大文学家。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8. 钱玄同:竖起脊梁做人


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一个人,无论事功或学问,总得要干,总得要努力干,不问贤愚,更无问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应该趁此秉烛之明努力去干。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点评:钱玄同以“把古书扔进茅坑”“废掉汉字”这些言论名动一时,不免矫枉过正,晚年写信给胡适说,“回思数年前所发谬论,十之八九都成忏悔的材料”,胡适回信说,“实则大可不必忏悔,也无可忏悔。……我们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烧大地,是非功罪,皆已成无可忏悔的事实。……此中一点一滴都在人间,造福造孽惟有挺身以肩膀担当而已。”


9. 傅斯年: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须知人格不是一个空的名词,乃是一个累积的东西,累积人格,需要学问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我以为办事不必多说,多说有碍办事,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一个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发展出来的,一个学校也正如此。


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

点评:傅斯年曾代理北大校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傅斯年晚年到了台湾,当台大校长。学生经常游行,他怕学生受到伤害,对台湾警总司令放狠话:“若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为了学生,命都可以不要,这就是“五四精神”。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有个纪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园”,里面有口“傅钟”,“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就是为了铭记傅斯年的那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21小时之内,剩下3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10. 罗家伦: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


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个人的祸福观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后的赏罚也不在其念。


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质的力量透不进去的地方,知识的力量可以先透进去。知识的力量透过去之后,物质的力量,就会跟着透过去。


重温经典,致敬10位五四人物


点评: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零分   胡适   贤哲   研究室   监狱   北大   校长   点评   少年   思想   精神   生命   自由   经典   国家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