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2021年/第48篇原创

作者:杨 磊

乒乓球是圆的。

要打好乒乓球,应该是一个整体。

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手法,是乒乓球的灵魂!

生命与灵魂之外,还有很多无比重要的细节,比如站位、间距、重心。


一、关于站位:对了,一顺百顺;错了,各种别扭

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合理的站位,两个字是:协调,三个字是:成比例。

要与你的身高、胖瘦、打法统一起来。

看见过很多球友,个子不高,离球台挺远,每个球都得上步,够着打,看着都费劲;

还有的球友,瘦且高,偏偏挤在台子跟前,全部被球顶着,完全发挥不出身高臂长的优势。

这样的站位,都是失败的。


二、关于间距: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中国乒乓球水平太高,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烦恼!

比如,看中国顶级选手准备接发球时的两腿间距,几乎都是大大撇开的,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两腿之间间距应该越大越好。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专业选手两腿间距大,是因为腿部肌肉发达,间距越大,重心交换越充分,发力越充足,那是十几年如一日艰苦训练的结果。

业余选手照葫芦画瓢,一定会东施效颦。不信,你两腿撇成马龙、樊振东那么大试一试,动都动不了。

业余球友两腿之间的间距,以能顺畅交换重心为准。

感觉有些“憋屈”、不释放,那就再调大一些;

感觉撑不住了,动不了,那说明间距太大了,适当缩小。

因人而异,自我定位,绝不可一概而论。


三、关于重心:越低越好,能“(放)低”是一种能力

业余乒乓系列:作用不逊色于步法、手法,却极少有人注意“细节”

身体的重心,与两腿间距的道理类似。原则上是越低越好,但是那绝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能力问题。

不信,继续自我试验,你尝试一下像马龙、马琳准备姿势那样,“趴”在球台上,看看你还会不会打球?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结果,忽视了过程;

只看到了成品,看不到加工的过程。

结果是,误入歧途。

越努力,越痛苦!

正确的认识,是做好一切的前提!


以上,是我对站位、间距、重心的理解,这些细节是如此重要,但又极易被人忽视!希望本文能给予大家些许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法统   照葫芦画瓢   细节   球台   站位   球友   步法   间距   乒乓球   重心   乒乓   手法   选手   身高   灵魂   作用   自我   过程   能力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