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取经第一僧: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的西行取经人(下)

公元411年八月,孑然一身的法显,身背多年收集的梵文佛典和佛像,终于搭上可载二百多人的大商船,循海东归。

不料,下海仅两天即遇暴风,船漏水入,船上人害怕地把杂物都扔进海中减重,法显也将携带的澡罐及防身器物扔进大海,然后护住装满佛典的箱子。因害怕商人扔了他的佛典,法显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祈愿佛佑,船总算没有沉没。大风吹了十三昼夜,船被吹到一个小岛上,补好漏处,船又继续前行。

天竺取经第一僧: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的西行取经人(下)

弥漫无边的大海难辨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时有大浪相搏,鼋、鼍等水怪出没,经过近三个月的海上漂流,船到了爪哇。停留了五个多月后,法显又跟随其他商人,换船继续北航,打算在广州登陆。

船行二十多天后,一天夜里,突然遭遇罕见的黑风暴。船上人很恐惧,信婆罗门教的人说:“就因为船上坐了一个和尚,才使我们遭此大难。”于是众人打算把法显推下海去。资助法显东归的商人呵斥说:“你们如果想把这个僧人扔下海,就把我也扔下去吧,不然就杀了我。汉地帝王崇信佛教、礼敬僧人,我到那里上告汉帝,你们一定会受到惩罚的。”众人只好作罢。

海上漂行了近三个月,粮、水将尽之时,忽然一天船就漂到一岸,法显看到了岸边有熟悉的灰菜,知道自己回到了中国。

乘着小船,法显沿河口溯流寻找村庄,看见两个猎人,他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才知道船被吹至山东青州长广郡的劳山(今青岛崂山)。猎人把此事告诉了太守李嶷,素来敬信佛教的李嶷,听闻有僧人从远方归来,亲自出迎慰问。

天竺取经第一僧: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的西行取经人(下)

忘身求法的法显,终于在公元412年返回故土,历经30个小国,游历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地方,范围之广,前无古人。与他同行者,六人中途折返,二人于途中死亡,二人留居在外,最后只剩法显一人回归故土。回顾十三年的求经历程,法显说,“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

第二年秋,法显到达晋都建康(南京),五年后,又来到荆州(湖北江陵)辛寺,元熙二年(公元422年),八十五岁的法显终老于此。

在他生命最后的七年里,法显志在弘扬戒律,以老迈之躯,一直勤勉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他与外国禅师佛驮跋院罗一起,在南京道场寺译出《摩诃僧祗律》、《泥洹经》、《杂阿毗昙心》、《大船尼戒本》等六部二十四卷经律论,约一百多万字。《摩诃僧祗律》被称为大众律,后来成为佛教五大戒律之一,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显译出的《大泥洹经》当时广为流传。据说南京朱雀门一户世代信佛的人家,抄写了一部《大泥洹经》,读诵供奉。后来遭遇火灾,家中物品全部烧光,唯这部《大泥洹经》,连封面都没有烧坏。此事在京城广传,人人感叹经书的神奇。

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佛国记》,别名《法显行传》,首次实录了自陆路游历古印度,再由斯里兰卡经南洋群岛航归的行程。它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

《法显传》(《佛国记》)宋刻本之首:“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公有领域)

天竺取经第一僧: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的西行取经人(下)

《佛国记》还详细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后来被作为佛学典籍着录引用。一位印度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唐代名僧义净说:“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他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

法显之前,中国真正到印度的求法僧人几乎没有。留学天竺携经而返者,法显为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把梵文经典带回国内并直接翻译成汉文的人。

法显一生处事平淡,西行途中没有像玄奘那样获得高昌王的鼎力支持,归国后也没有受到朝廷礼遇,但他早玄奘二百多年,就成就了西行取经的壮举,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到印度求法的僧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西行   天竺   求法   佛典   梵文   佛教   戒律   印度   故土   僧人   南京   船上   中国   公元   商人   多年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